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唐詩李白蜀道難

唐詩李白蜀道難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9 20:00:13

唐詩李白蜀道難?#人世間征文#噫籲嚱,危乎高哉,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唐詩李白蜀道難?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唐詩李白蜀道難(蜀道難唐李白)1

唐詩李白蜀道難

#人世間征文#

噫籲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蠶叢及魚凫,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巅。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鈎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标,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萦岩巒。

扪參曆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見悲鳥号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顔!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絕壁。

飛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峥嵘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

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譯文:

唉呀呀!多麼高峻偉岸!蜀道難以攀越,簡直難于上青天。傳說中蠶叢和魚凫建立了蜀國,開國的年代實在久遠無法詳談。從那時至今約有四萬八千年了吧,秦蜀被秦嶺所阻從不溝通往返。西邊太白山高峻無路隻有飛鳥可以飛過此山,直到蜀國的峨眉山巅。山崩地裂,埋葬了五位開山英雄壯士,這樣以後高險的山路和棧道才相互勾連。蜀中上有擋住太陽神六龍車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善于高飛的黃鶴尚且無法飛過,即使猢狲要想翻過也愁于攀援。青泥嶺的泥路曲曲彎彎,百步九折萦繞着山巒。屏住呼吸仰頭就可觸摸參星和井星,緊張得透不過氣來,用手撫胸驚恐不已徒長籲短歎。好朋友呵請問你西遊何時回還?這蜀道的峭岩險道實在難以登攀!隻見那悲鳥在古樹上哀鳴啼叫,雄雌相随飛翔在茂密樹叢之間。月夜又聽到杜鵑凄涼悲啼,在空山中傳響回蕩,令人愁思綿綿無窮盡!蜀道難以攀越,簡直難于上青天,使人聽到這些怎麼不臉色突變?山峰座座相連離天還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貼在絕壁之間。漩渦飛轉瀑布飛瀉争相喧鬧着,飛流撞擊着巨石在山谷中滾動像萬壑鳴雷一般。這樣危險的地方,唉呀呀你這個遠方而來的客人,為什麼非要來這裡不可呀?劍閣所在崇峻巍峨高入雲端,隻要一人把守千軍萬馬難攻占。駐守的官員倘若不是可信賴的人,難免要變為豺狼踞,據險作亂。每日每夜都要躲避猛虎和長蛇,它們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官城雖然說是個快樂的所在;如此險惡還不如早早地把家還。蜀道難以攀越呵簡直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與長歎!

注釋

噫籲嚱:驚歎聲,蜀方言,表示驚訝的聲音。

蠶叢及魚凫:傳說中古蜀國兩位國王的名字。

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樣子。何,多麼。茫然,渺茫遙遠的樣子。

爾來:從那時以來。

四萬八千歲:極言時間之漫長,誇張而大約言之。

秦塞:秦的關塞,指秦地。秦地四周有山川險阻,故稱四塞之地。

通人煙:人員往來。

西當:西對。當,對着,向着。

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長安西(今陝西眉縣、太白縣一帶)。

鳥道:指連綿高山間的低缺處,隻有鳥能飛過,人迹所不能至。

橫絕:橫越。

峨眉巅:峨眉頂峰。

摧:倒塌。

天梯:非常陡峭的山路。

石棧:棧道。

高标: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标識的最高峰。

沖波:水流沖擊騰起的波浪,這裡指激流。

逆折:水流回旋。

回川:有漩渦的河流。

黃鶴:黃鹄(Hú),善飛的大鳥。

尚:尚且。

得:能。

猿猱: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類。

青泥:青泥嶺,在今甘肅徽縣南,陝西略陽縣北。

盤盤:曲折回旋的樣子。

百步九折:百步之内拐九道彎。

萦:盤繞。

岩巒:山峰。

扪參曆井:參、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國,叫做“分野”,以便通過觀察天象來占蔔地上所配州國的吉兇。參星為蜀之分野,井星為秦之分野。扪,用手摸。經過。

脅息:屏氣不敢呼吸。

膺:胸。

坐:徒,空。

君:入蜀的友人。

畏途:可怕的路途。

巉岩:險惡陡峭的山壁。

但見:隻聽見。

号古木:在古樹木中大聲啼鳴。

從:跟随。

子規:即杜鵑鳥,蜀地最多,鳴聲悲哀,若雲“不如歸去”。

凋朱顔:紅顔帶憂色,如花凋謝。凋,使動用法,使。。。。。凋謝,這裡指臉色由紅潤變成鐵青。

去:距離。

盈:滿。

飛湍:飛奔而下的急流。

喧豗:喧鬧聲,這裡指急流和瀑布發出的巨大響聲。

砯崖:水撞石之聲。砯,水沖擊石壁發出的響聲,這裡作動詞用,沖擊的意思。

轉:使滾動。山谷。

嗟:感歎聲。

爾:你。

胡為:為什麼。

來:指入蜀。

劍閣:又名劍門關,在四川劍閣縣北,是大、小劍山之間的一條棧道,長約三十餘裡。峥嵘、崔嵬,都是形容山勢高大雄峻的樣子。

一夫:一人。

當關:守關。

莫開:不能打開。

所守:指把守關口的人。

或匪親:倘若不是可信賴的人。匪,同“非”。

朝:早上。

吮:吸。

錦城:成都古代以産錦聞名,朝廷曾經設官于此,專收錦織品,故稱錦城或錦官城。今四川成都市。

咨嗟:歎息。

摘要:

《蜀道難》是中國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代表詩作。全詩二百九十四字,以山川之險言蜀道之難,給人以回腸蕩氣之感,充分顯示了詩人的浪漫氣質和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詩中諸多的畫面此隐彼現,無論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觀,林木之荒寂,連峰絕壁之險,皆有逼人之勢,其氣象之宏偉,其境界之闊大,确非他人可及。正如清代詩評家沈德潛所盛稱:「筆勢縱橫,如虬飛蠖動,起雷霆于指顧之間。」

作品賞析:

詩人以浪漫主義的手法,展開豐富的想象,藝術地再現了蜀道峥嵘,突兀,強悍、崎岖等奇麗驚險和不可淩越的磅礴氣勢。借以歌詠蜀地山川的壯秀,顯示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

第一段、從開頭到“相鈎連”,用了四韻,為全詩定下豪放的基調,并用五丁開山的神話,點染了神奇色彩。李白運用這個神話的母題,寫了第五韻二句:“地崩山摧壯士死”,也可以說是指五丁力士,也可以說是指成千累萬為開山辟路而犧牲的勞動人民。他們死了,然後從秦入蜀才有山路和棧道連接起來。第一段詩到此為止,用四韻八句叙述了蜀道的起源。

第二段、共享九個韻,描寫天梯石棧的蜀道。“六龍回日”也是一個神話故事,據說太陽之神羲和駕着六條龍每天早晨從扶桑西馳,直到若木。“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标”,這一句就是說:上面有連太陽都過不去的高峰。“高标”是高舉、高聳之意,但作名詞用,因而可以解作高峰。這是後代人誤讀李白詩,或有意附會,硬把一座山名為高标。原詩以“高标”和“回川”對舉,可知決不是專名。

以下一大段又形容蜀山之高且險。黃鶴都飛不過,猿猴也怕攀緣之苦。青泥嶺,在陝西略陽縣,是由秦入蜀的必經之路。這條山路百步九曲,在山岩上纡回盤繞,行旅極為艱苦。蜀地屬于參宿的分野,秦地屬于井宿的分野。在高險的山路上,從秦入蜀,就好似仰面朝天,屏住呼吸,摸着星辰前進。在這樣艱難困苦的旅程中,行人都手按着胸膛,為此而長歎。以上是第二段的前半,四韻八句,一氣貫注,渲染了蜀道之難。

“問君西遊何時還”,這就透露了贈行的主題。作者不像作一般送行詩那樣,講些臨别的話,而在描寫蜀道艱難中間,插入一句“你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呀?”由此反映了來去都不容易。這一句本身也成為蜀道難的描寫部分了。

“畏途巉岩”以下四韻七句,仍然緊接着上文四韻寫下去,不過改變了描寫的對象。現在不寫山高路險,而寫山中的禽鳥了。是說這許多不可攀登的峥嵘的山岩,真是旅人怕走的道路(畏途)。在這一路上,你能見到的隻是古樹上悲鳴的鳥,雌的跟着雄的在幽林中飛繞。還有蜀地著名的子規鳥,常在月下悲鳴。

以下還有一韻二句,是第二段的結束語。先重複一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接着說:使人聽了這些情況,會驚駭得變了臉色。“凋朱顔”在這裡隻能講作因驚駭而“色變”的意思,雖然在别處應當講作“衰老”。

第三段、韻法與章法似乎有點參差,依韻法來寫,分為三段。但如果從思想内容的結構來看,實在隻能說是兩段。從“連峰去天不盈尺”到“胡為乎來哉”是一段,即全詩的。從“劍閣峥嵘而崔嵬”到末句是又一段,即全詩的第四段,第三段前四句仍是描寫蜀道山水之險,但作者分用兩個韻。這一段前二句形容高山絕壁上有倒挂的枯松,下二句形容山泉奔瀑,沖擊崖石的猛勢,如萬壑雷聲。最後結束一句“其險也如此”。在山水形勢方面的蜀道之險,到此結束。此下就又接一個問句:你這個遠路客人為什麼到這裡來呢?這又是出人意外的句子。

第四段、忽然講到蜀地的軍事形勢,“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易于固守,難于攻入。像這樣的地方,如果沒有親信可靠的人去鎮守,就非常危險了。李白描寫蜀道之難行,聯系到蜀地形勢所具有的政治意義,事實上已越出了樂府舊題“蜀道難”的範圍。巴蜀物産富饒,對三秦的經濟供應,甚為重要。這一段詩反映了初唐以來,蜀地因所守非親,屢次引起吐蕃、南蠻的入侵,導緻生靈塗炭的戰争,使三秦震動。這一段詩,在李白是順便提到,作為描寫蜀道難的一部分。這幾句詩,确是破壞了全詩的統一性,寫在贈友人入蜀的詩中,實在使人有主題兩歧之感。詩人感情之流露:蜀中勢力盤根錯節,險要的地勢更成為滋生割據野心的土壤,李白害怕友人誤入是非之地,命喪宵小之手,故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之語。

關于此篇,前人有種種寓意之說,斷定是專為某人某事而作的。明人胡震亨、顧炎武認為,李白“自為蜀詠”,“别無寓意”。今人有謂此詩表面寫蜀道艱險,實則寫仕途坎坷,反映了詩人在長期漫遊中屢逢踬礙的生活經曆和懷才不遇的憤懑,迄無定論。

創作背景:

一般認為,這首詩很可能是李白于公元742年至744年(天寶元載至天寶三載)身在長安時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寫的,目的是規勸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歸長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測之手。也有學者認為此詩是開元年間李白初入長安無成而歸時,送友人寄意之作。

作品評價:

唐代殷璠《河嶽英靈集》:奇之又奇,自騷人以還,鮮有此體調。

唐代孟棨《本事詩》: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師,舍于逆旅,賀監知孕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複請所為文。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歎者數四,号為“谪仙”,解金龜換酒,與傾盡醉,期不間日。由足稱譽光赫。

元代範梈《木天禁語》:七言長古篇法……舊題乃篇末一、二句繳上起句,又謂之“顧首”、如《蜀道難》、《古别離》、《洗兵馬行》是也。

明代高棅《唐詩品彙》:劉須溪雲:妙在起伏,其才思放肆,語次崛奇,自不在言。

明代謝榛《四溟詩話》:九言體,無名氏拟之曰:“昨夜西風搖落千林梢,渡頭小舟卷入寒塘坳。”聲調散緩而無氣魄。惟太白上篇突出兩句,殊不可及,若“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标,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是也。

明代桂天祥《批點唐詩正聲》:辭旨深遠,雄渾飄逸,杜子美所不可到。歐陽子以《廬山高》方之,殊為哂。

明代李沂《唐詩援》:太白創體,空前絕後。諸說紛紛不一,然細觀此詩,定為明皇幸蜀而作。蕭說是。

明代郝敬《批選唐詩》:太白長歌,森秀飛揚,疾于風雨,本其才性獨詣,非由人力。人所不及在此,詩教大壞亦在此。後生學步,奮猛亢厲之音作,而溫柔敦厚之意盡,露才揚己,長慠負氣、辭人所以多輕薄,由來遠已。嗟乎,西日東流,又豈人力哉!但可謂之唐體而已矣。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簽》:《蜀道難》自是古曲,梁陳作者,止言其險,時不及其他。白則兼采張載《劍閣銘》“一人荷戟,萬夬趑趄,形勝之地,匪親弗居”等語用之,為恃險割據與羁留佐逆者著戒。惟其海說事理,故苞括大,而有合樂府諷世立教本旨。若第取一時一人事實之,反失之細而不足味矣。

明代陸時雍《唐詩鏡》:《蜀道難》近賦體,魁梧奇谲,知是偉大。

明代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珽曰:……“一夫當關”四句,設意外之憂;“朝避猛虎”四句,指階見之恐,見變生肘腋,地終不可居。總言蜀道之難也。劈空落想,竅鑿幽發,應使筆墨生而混沌死。

明代許學夷《詩源辨體》:屈原《離騷》本千古辭賦之宗,而後人摹仿盜襲,不勝厭饫……至《遠别離》、《蜀道難》、《天姥吟》,則變幻恍惚,盡脫蹊徑,實與屈子互相照映。

明代邢昉《唐風定》:變幻神奇,仙而不鬼,長吉魔語視之何如?亘古代無能仿象,才涉意即入長吉魔中矣。通篇奇險,不涉旁意,不參平調,其勝《天姥》、《鳴臯》以此。

清代翁方綱《王文簡古詩平仄論》:(七言古)又有長短句者,唐惟李太白多有之,然不必學。如《蜀道難》……效之而無其才,洵難免滄溟“英雄欺人”之诮。

清代黃生《增訂唐詩摘鈔》:倏起倏落,忽虛忽實。真如煙水杳渺,絕世奇文也。

清代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蜀道難》一篇,真與河嶽并垂不朽。即起句“噫籲戲,危滬高哉”七字,如累棋架卵,誰敢并于一處?至其造句之妙:“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扯倚絕壁。飛湍瀑流争喧豗,砅虛轉石萬壑雷。”每讀之。劍閣、陰平、如在目前。又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不惟劉璋、李勢恨事如見,即孟知祥一輩亦逆揭其肺肝。此真詩之有關系者,豈特文詞之雄!

清代錢良擇《唐音審體》:篇中三言蜀道之難,所謂一唱三歎也。突然以嗟歎起,嗟歎結,創格也。

清代吳震方《放膽詩》:太白《蜀道難》、《遠别離》等篇出鬼入沖,惝恍莫測。

清代焦袁熹《此木軒論詩彙編》:《蜀道難》、舊題也,太白為之,加奇肆耳。此千古絕調也,後人妄意學步,何其不知量也!“噫籲嚱,危乎高哉”,七字五句。“連峰去天不盈尺”無理之極,俗本作“連峰入煙幾千尺”,有理之極。無理之妙,妙不可言。有理之不妙,其不妙亦不可勝言。舉此一隅,即是學詩家萬金良藥也。

清代徐增《而庵說唐詩》:“爾來四萬八千歲”,此雲總非實據也。人言文人無實語,而不知文章家妙在跌宕;每說到已甚,太白用此,正跌宕法也。“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再一提,此句妙有關鎖,上來筆氣縱橫,逸宕不如此,則散無統束矣。“錦城雖雲樂”:上面說到蜀如此可驚、可畏,而忽下一“樂”字,妙極。“不如早還家”:此雖是樂,不可久居,“不如早還家”之句尤樂也。文勢至此甚緊,必須一放,方得寬轉,所謂“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複提此句為結束,妙。篇中凡三見,與《莊子·逍遙遊》叙鲲鵬同。吾嘗謂作長篇古詩,須讀《莊子》、《史記》。子美歌行純學《史記》,太白歌行純學《莊子》。故兩先生為歌行之雙絕,不誣也。

清代沈德潛《唐詩别裁》:筆陣縱撗,如虬飛蠖動,起雷霆于指顧之間。任華,盧仝輩仿之,适得其怪耳,太白所以為仙才也。

清代喬億《劍溪說詩》:太白詩“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句,凡三疊。管子曰:“使海于有蔽,渠彌于有渚,綱山于有牢。”谷梁氏曰:“梁山崩,壅遏河三日不流。”一篇之中,三番叙述,愈見其妙。所謂“閉戶造車,出門合轍”者也。

清代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造語奇險(“地崩山摧”二句下)。玩此,為明皇幸蜀作無疑(“問君西遊”句下)。兜來何等力量。(“其險”句下)!高文險語,動魄驚心(“磨牙”二句下)。主意在此(“不如”句下)。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詩醇》:嚴雲:提“蜀道難”,篇中三緻意;用“噫籲戲”三字起,非無謂。後人學襲,便成惡道。[5]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蓮居士,唐朝詩人,自言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甯西南),漢飛将軍李廣後裔,西涼武昭王李暠之後,與李唐皇室同宗。

李白曾經在天寶元年(742年)供奉翰林,後因得罪高力士而離開宮中。天寶十一年(752年),李白北上途中遊廣平郡邯鄲、臨洺、清漳等地。十月,抵幽州。初有立功邊疆思想,在邊地習騎射。後發現安祿山野心,登黃金台痛哭。不久即離幽州南下。安史之亂爆發時,李白遊華山,南下回宣城,後上廬山。至德元年(756年),李白被三次邀請,下山赴尋陽入永王李璘幕僚。永王觸怒唐肅宗被殺後,李白也獲罪入獄。幸得郭子儀力保,方得免死,改為流徙夜郎(今貴州關嶺縣一帶),在途經巫山時遇赦。李白遇赦後在江南一帶漂泊,于寶應元年(762年)病逝于寓所,終年61歲,葬當塗龍山。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觀察使範傳正根據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遺願,将其墓遷至當塗青山。

李白有“詩仙”、“詩俠”、“酒仙”、“谪仙人”等稱呼,活躍于盛唐,為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杜甫合稱“李杜”,被賀知章驚呼為“天上谪仙”、“李谪仙”。

李白的作品想象豐富,浪漫奔放,意境獨特,才華洋溢,在詩歌的藝術成就被認為是中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巅峰。其詩作在全唐詩收錄于卷161至卷185,有《李太白集》傳世。

下期再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