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現代醫療技術也有了更大的突破。醫生可以借助許多醫療設備如CT、B超、核磁共振等來診斷患者病情。核磁共振能用來診斷全身多個部位的病變情況,是非常重要的醫療檢查手段。
但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曆,去醫院就診做檢查時,擔心做CT檢查有輻射,就想做核磁共振,卻被醫生勸阻。
既然核磁共振的檢查結果很詳細,為何醫生不建議做呢?
核磁共振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核磁共振檢查可以精确地找出病變位置,呈現的影像也比其他設備更為清晰,但通常醫生并不建議患者進行核磁共振檢查,這是為何呢?想知道原因,需要先來了解核磁共振的檢查原理。
人體中含有大量水分,核磁共振檢查就是通過對水中氫離子探測,從而形成檢查部位的影像。氫離子核中的質子在自旋過程中會産生核磁,核磁在人體中均勻分布。核磁共振儀利用自身強磁場空間和人體中的氫原子形成共振,并通過射頻讓氫離子釋放能量。
氫離子釋放的能量以電磁波的形式存在,并被核磁共振儀捕捉到,經過計算機處理以圖像的形式呈現出來。當身體某處出現病變時,電磁信号也會出現異常,醫生便可通過影像診斷病情。
由于核磁共振是對水的檢測,所以人體中含水量越高的部位,核磁共振檢測所呈現的圖像就越清晰。核磁共振能夠用來檢查身體的許多部位,臨床上經常被用來診斷神經系統、四肢骨關節、身體軟組織、心血管系統以及胸腔腹腔是否出現病變。
核磁共振檢測不僅可以展示人體組織和器官的内部結構,還能夠顯示分子的結構,從而提供給醫生更多可用的信息。
在做CT檢查時,很多人都會擔心産生的輻射危害身體健康,同樣也有人會顧慮核磁共振是否會産生輻射。特别是核磁共振中的“核”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核磁共振一定存在很強的輻射作用。實際上,核磁共振是沒有輻射的。
CT檢查需要X射線穿透人體,來獲得被檢部位的圖像,會産生一定的輻射。但核磁共振運用的是水質子成像原理,通過在人體外加磁場,改變被檢部位離子自旋方向,得到各種截面和斜面的圖像,不會對人體造成輻射傷害。
核磁共振不僅圖像清晰,拍攝的角度還很全面,十分有利于醫生對患者病情的判斷,降低誤診概率。
核磁共振檢查效果如此之好,那人們患上疾病時,都做一次核磁共振檢查,不是能夠更好地判斷病情嗎?
為什麼醫生不建議做核磁共振核磁共振成像清晰全面,還不像X射線一樣會對身體産生輻射,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需要進行核磁共振檢測。生活中,許多醫生并不建議患者做核磁共振,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檢查費用昂貴
和B超X光等檢查相比,核磁共振的費用要高出許多。每做一個部位價錢在六百元到一千元不等,如果需要檢查多個部位,費用又要高出許多。
核磁共振檢查費用如此昂貴主要是由于設備自身價值較高,一台核磁共振儀價格就能達到數百萬,日常維護儀器也需要很高的花銷。
醫生通常會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來判斷是否需要做核磁共振檢查,如果通過其他費用更低的檢查就能診斷疾病,醫生就不會再開核磁共振的檢查單,盡量減輕患者的治療負擔。
檢查耗費時間久核磁共振雖然是一種比較高科技的檢查手段,但它檢查所消耗的時間過長。B超、CT等檢查一般十分鐘就可以完成,而核磁共振檢查一個部位就需要至少三十分鐘。
當患者病情較為複雜,需要檢查多個部位,那消耗時間會更久。當患者數量較多時,還需要進行排隊。
如果遇見情況危急的患者,很容易耽誤治療加重病情。遇見這種情況,醫生通常會選擇更為快捷的檢查方式,不建議做核磁共振。
容易受金屬的影響
很多人都知道在做核磁共振時是不可以攜帶金屬物品的,這是因為核磁共振具有磁性,磁力可達3萬高斯。當有金屬物品進入磁場以後,不僅會影響檢查者和設備,還會移動身體攜帶的金屬物品,極有可能給人體帶來傷害。
核磁共振檢查之前,醫生會囑咐患者将身上的金屬物品取出,但有些患者身體内部也含有金屬物質,并不能直接取出。
有的人心髒安裝過支架,有人則帶着金屬牙套,這些金屬無法移除體外,如果進行核磁共振檢測,很可能會造成金屬的移位,引發嚴重後果。
有些患者身體内含有合金材質的物質,如钴鉻钼合金植入體,是不會被磁場影響的,可以正常進行核磁共振檢查。在進行檢查之前,要和醫生說明自己的詳細情況。
有些疾病不适合核磁共振診斷治療疾病需要對症下藥,檢查疾病有着相同的道理。雖然核磁共振檢查結果清晰準确,但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适合用這種方式來檢查診斷。
核磁共振檢測需要水分的參與才能清晰成像,在含水量高的部位,能夠很好地辨别動靜脈血管、肌肉、脂肪等結構,适合進行腦部腫瘤、顱内出血、血管畸形等病症。
但含水量較少的組織和器官如胃腸道、心髒、肺等就很難通過核磁共振得到清晰影像。而骨骼方面的檢查,通常則是使用X光檢查骨折等情況。
隻有找到最适合自己病情的檢查方式,才能更快地确診病症,盡早治療。
一些特殊人群不可進行核磁共振核磁共振需要讓患者長期處于密閉環境中,很容易引起患者的恐懼,因此,有幽閉恐懼症的人群不适宜做核磁共振。
另外,核磁共振要求患者盡量獨自一人進行檢測,腿腳不便的老年人和嬰幼兒可以由一名家屬陪護檢測。但家屬的存在很容易幹擾信号,影響檢查結果,通常不建議嬰幼兒和行動不便者檢查。
正是因為以上這些原因,醫生才不建議患者做核磁共振。但如果必須要進行核磁共振檢查身體時,又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做核磁共振時需要注意什麼?
患者在進行核磁共振檢查時,身處在一個有着超強吸力的磁場環境中,雖然不會受輻射影響,但在檢查之前仍然需要注意一些事項,避免在檢查過程中發生意外。
在正式檢查之前,患者需要告知醫生自己的疾病史和手術史。讓醫生知道自己體内是否含有金屬植入物體包括假牙、心髒起搏器、心髒支架、人工耳蝸、假肢、骨釘等。有幽閉恐懼症的患者也需要提前告知醫生,能否進行檢測需要聽從醫生的指導。
另外,患者還需要将随身攜帶的金屬物品去除,如手機、鑰匙、銀行卡等。
檢查當日,避免穿戴含有金屬物質的衣物,如金屬紐扣、金屬首飾等。這樣可以避免在檢查過程中被核磁共振儀吸附,對機器和患者造成傷害。
首次做核磁共振的患者需要調整好心态,避免過于緊張。在數十分鐘的檢查過程中,要時刻保持冷靜,積極配合醫生的指令。不可随意扭動身體,以免影響影像的結果。
在檢查的過程中,通常存在較大的噪音,會對聽力産生一定的傷害。因此,一定要聽從醫生指導在檢查開始前正确規範佩戴護耳裝備。
其次,未經允許家屬是禁止進入核磁共振檢查室的。核磁共振檢查過程允許家屬的陪護,但一定要經過醫生的準許。如果未經醫生同意,擅自進入檢查室,不僅可能影響檢查結果,還可能因為身上存在的金屬物品引發危險後果。
如果進行腹部的核磁共振檢查,需要禁食禁水。檢查前的4個小時是不能吃東西也不能喝水的。空腹檢查能避免腹中食物影響檢查結果。
一般情況下,隻要患者在檢查前做好準備工作,檢查過程中保持心态平和,按照醫生指示操作,都能夠較為順利地結束檢測。
最後的總結
可以看出,核磁共振是一種高科技醫療檢查設備,它的出現很大程度提高了疾病診斷效率,能夠幫助醫生更好地制定治療方案。生活中,醫生不建議核磁共振檢查主要是考慮了費用、檢查時長、檢查局限性等多個方面,從患者角度出發做出的選擇。
如果普通檢查可以替代,醫生通常不會讓患者去做核磁共振。如果一定需要核磁共振檢查,還需要從多方面加以注意。不僅要認真聽從醫生安排,還需要穿着得體、摘除所有金屬物質。在整個檢查過程中如果有任何不适,要及時通知醫生,在醫生的建議下調整身體狀态。
【參考文獻】
[1]核磁共振彌散成像對腦幹梗死的早期診斷[J].孟祥熙,李升芹.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48)
[2]核磁共振全身彌散成像技術的臨床應用[J].刁望倫.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8(01)
[3]醫學臨床中核磁共振全身彌散成像技術的研究[J].謝文超,單海榮.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6)
[4]核磁共振的研究近況[J].吳仁華,郎志謹.汕頭大學醫學院學報.2002(04)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