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程淩潤
今年是辛醜牛年,濟南野生動物世界和濟南動物園迎來大批“尋牛”讨彩頭的遊客,兩個景區帶火了濟南的親子遊市場。
那麼,濟南的“動物王國”之中藏着哪些牛氣沖天的“牛”呢?這些“牛”背後又有什麼故事呢?
天下第一牛:
重達30噸的巨型銅牛
說起濟南“動物王國”的牛,就不得不提濟南動物園的巨型銅牛——天下第一牛,它是濟南動物園的地标之一。
濟南動物園原名叫“金牛公園”。1959年10月,濟南環繞金牛山建造了金牛公園,1960年5月1日對外開放,在1972—1973年間,金牛公園曾改名為“北郊公園”,但過了一陣子又叫回了金牛公園,1989年9月8日才改稱為濟南動物園。
如今的園内一山(金牛山)、一湖(金牛湖)、兩河(小清河、工商河),花木扶疏,綠草如茵,路徑曲折,自然生态環境渾然天成,人文景觀古色古韻,展示着來自世界各地的珍稀動物200餘種,3000餘隻。
1992年,由著名藝術家韓美林根據金牛山傳說創作的巨型銅牛,被立在金牛山東側綠樹環繞的草坪中。銅牛身高、身長各15米,寬7米,重30噸,它身馱金寶,昂首翹尾,兩眼圓瞪,頗有氣勢。
據了解,當年巨型銅牛是在北京分塊鑄成,運到濟南後再組裝起來的,“落成之時,盛況空前”。在巨型銅牛腳下的台基前,還镌着由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手題的“天下第一牛”巨字石刻,環繞台基,則是有關金牛山傳說的浮雕。
據說原本有一隻金牛在千佛山的洞中磨金豆,山下一小兒在一老叟的引導下拾得三粒金豆而歸,兇狠貪婪的兄嫂卻跑到洞中企圖盜得金牛,金牛躍出,洞門關閉,小兒的兄嫂被關在了洞中,牛則“奔西北,卧太平河畔,化作金牛山”。
還有一種傳說是,天上神牛下凡到濟南城北葦子灣飲水,一無賴盜取人家尚未成熟的“金瓜”去偷襲神牛,神牛受傷,無力升天,就跑進了金牛山的山洞。
兩種傳說各有妙處,都反映了濟南人追求真善美、厭棄假惡醜的人生信條。當然,傳說歸傳說,據地質專家考證:金牛山是在距今一億八千萬年前的燕山運動中,岩漿上噴凝聚而成的輝長岩類岩石山,海拔有46.7米。
牛科動物:
“羚”或“羊”也是牛
牛科家族數量非常龐大,有50多屬140餘種,可以說占據了有蹄類動物的半壁江山。
其實,牛科動物并非都叫牛,牛科動物50多個屬中,隻有水牛屬、牛屬、非洲水牛屬、美洲野牛屬4個屬的動物被稱為xx牛,其他多被稱為xx羚或xx羊。
比如大家熟悉的山羊、綿羊,很多人都聽說過的中國藏羚羊、非洲高角羚等,都屬于牛科。還有一個特立獨行的角馬,雖然名字像馬,但也屬于牛科。
據百度百科“牛”的詞條,牛是牛科牛亞科牛族下的動物統稱,常見種類有普通牛、牦牛、野牛、水牛、黃牛等。其中,普通牛分布較廣,數量極多,與人類生活關系極為密切;水牛是水稻地區的主要役畜,在印度則兼作乳用;黃牛角短,皮毛多為黃褐色或黑色,毛短,多用來耕地或拉車,肉供食用,皮可以制革,是重要役畜之一。
據了解,食草動物中長角的主要有牛科和鹿科兩大類(長頸鹿、叉角羚、犀牛等少數幾種動物的角和牛科、鹿科動物不同)。
其中,牛科動物的角被稱為洞角,内部是空心的骨質芯,外面包裹着角質的鞘,一般也不分叉,而鹿科動物的角是實心的,多數有分叉。
同時,牛科動物的角一生都不會更換,到成年後生長也很緩慢,一旦因為意外折斷就很難恢複。鹿科動物的角每年都會換新。
金毛羚牛:
“四大國寶”動物之一,大熊貓般珍貴
金毛羚牛是世界上公認的珍貴動物之一,為中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在不丹,羚牛被稱作“塔金”,被奉為國獸。
金毛羚牛雖然外形特别像牛,但其實并不是,它又被稱為“六不像”,它的頭像馬、角似鹿、蹄如牛、尾似驢、脊背似棕熊般龐大隆起,體型介于牛和羊之間,但是它的牙齒、角、蹄子等更接近羊,可以說是超大型的野羊。
同時金毛羚牛還是西遊記中個“牛魔王”的化身,因為在《西遊記》中,将“牛魔王”描寫為身披金甲,而在牛科動物中,隻有金毛羚牛體色是金色的。
它的食物分布廣泛,凡是能夠到達嘴邊的植物,幾乎都吃,至少包括100多種植物,甚至可達300種。它還喜愛舐食岩鹽、硝鹽或喝鹽水以滿足自身的需要,因此林中含鹽較多的地方,常是牛群的集聚點。孕期約為9個月,壽命12-15年。
“它是‘四大國寶’動物之一。”濟南動物園一名工作人員稱,金毛羚牛與大熊貓、朱鹮、川金絲猴并稱為中國四大國寶動物,其珍貴程度不言而喻。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了解到,目前濟南動物園有兩頭金毛羚牛,它們為母子關系,其中小金毛羚牛名叫“初一”于2016年正月初一(2016年2月8日)出生;而濟南野生動物世界共有4頭金毛羚牛共,最大的十歲,最小的三歲。也就是說,濟南市共有6頭金毛羚牛。
“高原之舟”牦牛:
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哺乳動物
牦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哺乳動物,素有“高原之舟”之稱,主要分布在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等地,中國牦牛占世界總數的85%,它既可用于農耕,又可在高原作運輸工具。
牦牛的叫聲像豬鳴,所以又稱它為豬聲牛;牦牛的尾巴如馬尾,所以也有人稱它為馬尾牛。牦牛頭、臉、上體和四肢下部的被毛短而緻密,體側下部、肩部、胸腹部及腿部均被長毛,其長可達400毫米,尤其是頸部、胸部和腹部的毛,幾乎下垂到地面,形成一個圍簾,如同懸挂在身上的蓑衣一般,可以遮風擋雨,更适于爬冰卧雪,可禦寒防濕,适宜寒冷氣候。
為了能适應氧氣稀薄的環境,牦牛的心髒以及肺髒都長得特别大,甚至多長出了肋骨以容納變大的髒器。
牦牛分為野牦牛和家牦牛,野牦牛又叫野牛,是國家一類保護動物。野牦牛的汗腺比較少,這樣有助于在極寒環境下保暖,在高原地區偶爾看到奔跑的牦牛是甩着舌頭跑的,因為它的汗腺上長在舌頭上的。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了解到,濟南動物園共有8頭牦牛,其中一頭牦牛于2015年出生于濟南動物園;而濟南野生動物世界共有26頭牦牛,其中白牦牛20頭,牦牛6頭,最大的今年16歲,最小的2020年年出生、剛半歲。
網紅犀牛:
江北首隻新生雙角白犀牛化身信使
雖然雙角白犀牛并不屬于牛科動物,但是濟南野生動物世界有一隻網紅犀牛“奔奔”,它的出生就備受關注,如今還“化身”信使與遊客互動。
據了解,雙角白犀産于非洲,它是陸地哺乳動物中第二大體型的動物,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蹄目動物,僅次于非洲象、非洲森林象、亞洲象,比河馬大。
雙角白犀牛一般群居生活,主要是在傍晚、夜間和清晨活動。由于它上唇平而寬,呈方形,故有寬吻犀及方吻犀之稱。白犀牛的名稱來自于荷蘭語“weit”,意思為“wide”(寬平),針對它們寬平的嘴唇而言,後來被人誤稱為“white”(白色),故稱“白犀牛”。壽命約35-45年,妊娠期約547天,每胎1仔,6—9歲性成熟。
白犀牛分為南部白犀牛和北部白犀牛,現世界上觀賞到的白犀牛均為南部白犀牛。
目前,濟南野生動物世界共有8頭雙角白犀牛,年齡最大今年20多歲,最小的是江北首隻新生雙角白犀牛奔奔,它于2020年10月17日淩晨出生,如今已經4個月了,它們每天的夥食包括160斤的鮮苜蓿草,5斤水果和100斤的水。
值得注意的是,正月初一開始,奔奔正式開始與遊客“寫信”,部分來到景區的幸運遊客在犀牛館領取到了小犀牛奔奔的第一封信,還有10餘名小“筆友”已經給奔奔回信啦。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