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張老伯因為常感到活動後氣促,走到2樓就氣喘籲籲。夜間睡覺時,還會經常因呼吸困難而憋醒,被迫從床上坐起,才能透過氣來。在家人的陪伴下,張老伯去醫院就診,檢查後,心髒超聲檢查提示心髒擴大,心髒射血分數(EF值)為35%。醫生告訴張老伯他确診了心力衰竭,需要長期服藥。
之後,張老伯隻要出現了胸悶憋氣、口唇青紫、大汗淋漓、下肢水腫等明顯的心理衰竭症狀,就會立刻趕往醫院進行診治。那麼,心力衰竭到底是怎麼回事,真的有這麼可怕嗎?認識“心力衰竭”後,平時又該如何預防“心力衰竭”呢?
一、心力衰竭,是指心髒停止跳動了嗎?
心髒與人體内的肝髒、腎髒等其他多數髒器都有所不同,心髒無時不刻都在在跳動,而每一次舒張和收縮的過程就構成了我們所說的“心跳”。“心髒不跳, 人就死了”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常識。
人們常常用“水泵”來比喻心髒的功能,不得不說十分貼切,因為射出血液和接受血液就是心髒的兩個主要功能。而心髒的機械活動就是讓機體體内的血液進行全身循環的唯一動力。
心髒通過收縮把來自肺循環富有氧氣的血液加壓之後,會快速地射向全身動脈系統,作為維持人體各個器官正常活動的能源。與此同時,心髒接納機體各個器官新陳代謝後缺氧的血液就會回到心髒。
但如果有多種原因引起心髒收縮功能下降時,它就不能射出足夠的血液來滿足機體的代謝需要,同時也不能接受正常的回流到心髒的血液。這種情況,醫學上稱之為發生了心力衰竭。
發生心力衰竭就意味着心髒無法泵送充足的血液來滿足機體所需。臨床上确診心力衰竭,需要通過心電圖、胸片,心髒彩超及血液檢查等多重手段結合,而最直接的指标就是心髒射血分數(EF)。
醫學上常用心髒射血分數(EF),即心髒每次射血量占心髒舒張末期容積量的百分比,來表示心力衰竭的嚴重程度。正常的EF為50%至70%,EF為41%至49%被視為處于臨界較低範圍,EF為40%或更低則可能伴有射血分數降低的心力衰竭。
這種心力衰竭過去被稱為收縮性心力衰竭,因為心肌無法有效收縮而發生。它可能是因為心髒病發作而引起,但是也有許多其他的原因,包括未加以治療的嚴重瓣膜疾病或病毒感染。
然而,約一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射血分數屬于正常值内。這樣的情況以前被稱為舒張性心力衰竭,現在則是指射血分數保留的心力衰竭。
這樣的患者,他們心髒尚處于正常收縮,但是心室僵硬無力,所以無法正常舒張和再充盈。這類心力衰竭更常見于老年人,特别是女性,以及心房顫動或高血壓患者。
當然,除了收縮性和舒張性心力衰竭之外,臨床上還根據心力衰竭發生的緩急,分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也可分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因為心力衰竭的部位不同,所以身體表現出的症狀也有所區别,具體有哪些症狀呢,我們接着往下看。
二、身體出現這幾種症狀要自查,可能是心力衰竭
左心衰竭,往往表現為活動後氣急、咳嗽和夜間端坐呼吸等肺淤血的表現。這是由于心髒不能接受來自肺和全身髒器回流到心髒的血液,從而導緻這些器官出現淤血的表現。右心衰竭,往往表現為食欲差、腹水和肝髒腫大等體循環淤血。
通常,多數的心力衰竭患者首先表現為左心衰竭,随着病情的加重,逐漸出現右心衰竭,此時稱為全心衰竭。盡管心力衰竭部位不同,症狀表現也許有所差異,但發生心力衰竭的患者也都存在共性症狀。
由于心髒“無力”,不能排出足夠的血液,機體會自動把有限的血液首先供應心髒、大腦等重要器官,而相應減少對骨骼肌、皮膚和腎髒等稍顯“不重要”的組織和器官。所以患者會呈現全身供血不足的表現,如皮膚蒼白、乏力消瘦和少尿等症狀。而這些表現,你可以通過“FACES”快速自查。
為了幫助醫生和患者快速發現可能的心力衰竭症狀,避免耽誤治療時機。美國心力衰竭協會開發了一款簡稱為“FACES”的便捷工具。
F=疲勞。當心髒泵送富氧血不足以滿足機體需求時,疲勞感就會出現。
A=活動限制。心力衰竭患者很容易感到疲憊或呼吸急促,常常無法正常進行運動。
C=充血。肺部瘀血可導緻咳嗽,哮喘和呼吸困難。
E=腳踝腫脹或者雙下肢水腫。當心髒無力将利用過的血液從下肢送回心髒,體液就可能在腹部、大腿、腿部和小腿蓄積,而過多的體液甚至會讓體重快速增加。
S=呼吸急促。肺瘀血使得其呼吸困難。
醫生表示盡管早期心力衰竭可以通過“FACES”進行判斷,但是,老年患者心力衰竭時出現的症狀并非那麼典型,常常會表現出容易與其他疾病相混淆的症狀。
因為當人步入老年以後,全身各系統的髒器逐漸老化,功能減退,神經反應遲鈍。再加上多種疾病并存,各種疾病相互幹擾,臨床表現變化多端。
所以,老年患者的心力衰竭極易與其他疾病的症狀混淆。因為有些心力衰竭患者肺裡會有哮鳴音,這個狀态與常見的支氣管哮喘極其相似,而很多老年人本身就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等慢性肺部疾病,因此,當心力衰竭以呼吸道症狀為突出表現時,常常被誤診為支氣管炎或哮喘發作。
在臨床上,對于60歲以上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的患者,醫生往往會先考慮到心髒病。但是,許多患者及家屬對于醫生的詢問會覺得莫名其妙。事實上,醫生是需要結合冠心病等相關病史和哮喘發作的誘因、持續時間、程度及緩解方式來判斷病症的。
另外,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還會出現腹脹、腹瀉等貌似胃腸炎的症狀,以及貌似老年性精神病或腦病的情緒或精神異常。這些症狀很可能因為在老年患者身上是小症狀,容易被忽略。
醫生強調,除了“FACES”中提及的症狀外,如果了出現不明原因的心率、呼吸頻率增快等症狀,應到當地醫院就診。以獲得早期診斷,及時治療。不要讓急性心力衰竭突然而至,對于心力衰竭這樣的疾病有沒有辦法預防呢?醫生這樣回答。
三、心力衰竭如何有效預防?
醫生強調,心力衰竭是一種很嚴重的疾病,它是幾乎所有心髒疾病發展到終末期時的表現。醫學研究發現,EF<35%的患者,年死亡率為20%左右,即平均生存期小于5年的概率為50%。重度心力衰竭就相當于心髒的癌症,且其生存期比癌症還要短。所以,心力衰竭的預防不能輕視。
導緻心力衰竭的常見病因包括:高血壓病、冠心病、心髒瓣膜病和心肌病等。随着藥物及血運重建技術的發展,很多心肌梗死患者在患病初期得到救治,但是由于梗死的心肌不能再生,正常心肌數量減少,心髒舒縮功能下降,以至于不少患者會在後期逐漸出現心力衰竭症狀。
所以預防急性心力衰竭的發作,一定要控制好各種基礎疾病,并且定期體檢,延緩病情的發展。臨床上,建議高危患者應在專科醫生指導下用藥,緩解并避免心肌損傷後的加重。而且,還要控制好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等危險因素,急性心肌梗塞可通過溶栓治療或急診冠脈介入治療預防心肌發生進一步缺血壞死,遏制左心室進一步擴大。
控制病因是一方面,日常生活中也需要養成好習慣,才能走好心力衰竭的防治之路。預防感冒是第一步,流感季節或者季節交替時期要注意保暖。出門應注意加衣、戴口罩,減少前往擁擠場所,避免發生呼吸道感染,誘發病情發展。
日常生活中适量運動是第二步,避免過度和相對運動量較大的活動,因為這很容易導緻心力衰竭的進一步加重。
對于心力衰竭的患者來說第三步就是控制日常飲食的含鹽量,飲食要做到清淡少鹽。因為根據研究發現,鈉鹽具有吸水的功能,當患者在日常食物食鹽含量較高,會影響患者體内水的含量,導緻血液濃度增加,心髒泵血難度加大,使心力衰竭進一步加重。當然,在控制鹽量攝入的同時還要注意,每天都要飲用适量的水來維持體内正常的滲透壓和血容量。
此外,最後一步就是,一定要保持每天足夠的休息。睡眠可以有效地減少我們體内的有氧代謝,有利于減輕心髒的負擔,從而減緩心率,防止心力衰竭的加重或複發。對于輕度心力衰竭患者,隻要在床上休息幾天就可以控制心力衰竭。
溫馨提示
心力衰竭不容小觑,病症危害嚴重,在影響患者身體健康的同時,還有可能會導緻患者死亡。基于現狀,與其在出現心力衰竭後花費大量的時間與金錢進行治療,增加經濟負擔與痛苦,不如在早期就加強預防措施,以避免心力衰竭出現。因此,心力衰竭應以防為主,做好防治結合,積極配合醫生,心力衰竭可以很好地控制。
參考文獻
1.超聲心動圖技術在心力衰竭預防、診斷、治療、預後判斷中的系列創新應用[J].《中國科技成果》,2012
2.吳學思.再談心肌梗死後心力衰竭的預防[J].中國全科醫學:醫生讀者版,2011
3.姚紅.心力衰竭的預防和診治進展[J].中國保健,2009
4.孟秀珍.慢性心力衰竭的預防及具體措施[J].中國民康醫學,2011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