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正月二十五,
俗稱為“填倉”,
這也是正月裡的最後一個節。
這一天,
天津人會撕下貼了20多天的吊錢,
打成“錢囤”,
還有吃幹飯、nao(二聲)鲫魚湯的食俗。
到底嘛叫填倉?填倉節從何而來?
這天又為嘛要撕吊錢、喝魚湯?
填倉節又稱“添倉節”或“天倉”,傳說有一年大旱,顆粒無收。百姓衣食無着,朝不保夕;然而朝廷卻照常征糧征稅,搞得餓殍遍野,民怨鼎沸。看守皇家糧倉的倉官于心不忍,在正月二十五那天,毅然開倉放糧,赈濟百姓。在百姓将糧食運走後,倉官一把火燒毀了糧倉,自己也在熊熊烈火中随風而逝……
後來,每年到了這天,家家戶戶 “打囤填倉”,用填滿倉谷的方式來感謝那位舍命救民的無名倉官,同時也表達祈盼物阜民豐的願望。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了如今的填倉節。
撕吊錢、打囤
過年時,家家戶戶貼的吊錢、對聯、福字裝點了節日氣氛,一般在正月十五以後就沒太大作用了,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撕下來,但許多人還是遵循着“老例”,按天津傳統風俗,正月二十五“填倉”時才撕掉吊錢。
這是因為,在天津,“填倉”還被稱為“打囤”。春節時帖的吊錢會在“填倉”這天撕掉。
處理吊錢的具體做法是:在正月二十四晚上,用竈火灰在院裡或屋中撒一個象征糧囤的圓圈,圈口撒一個小梯子形,表示可以上下;中間放上五谷雜糧,然後撕下貼了二十多天的吊錢,包上銅制錢,壓在上面,表示新的一年将會物阜民豐。也有的将揭下來的吊錢兒直接包好了,并在裡面夾裹一些零錢,然後放置在櫃角、床下等不經常會碰到的地方,存放一年的時間,等到來年填倉,再用新揭下來的吊錢兒替換。
雖然現在家庭生活都富裕了,沒有糧囤的習慣了,于是有人就變通為把吊錢、對聯、福字等包上硬币放在平時放存折的櫃子裡,或壓在床下,形成了象征性“打囤”的習俗,有祝願财運亨通的意思。一般正月二十五放一天,二十六以後就可以随意處置了。
在天津,米飯俗稱“幹(gān)飯”。天津人吃鲫魚的節俗,是在填倉節這天,天津的家家戶戶吃小站稻米幹飯、喝鲫魚湯。“填倉填倉,幹飯魚湯。”人們在這一天要吃米飯和魚湯,象征富足美滿。
為什麼要喝魚湯呢?舊俗此日也是祭倉神的日子,民間傳說人們在今晚隻能喝魚湯,而把魚留給小貓吃,意思是讓貓捉老鼠,讓糧倉不被老鼠咬。是不是很有趣呢?
除了魚湯,還有的人家今天晚上要吃餃子或合子,他們把吃餃子叫“填倉”,把吃合子叫“蓋倉”。
天津人熬魚湯講究用不大不小的鮮活鲫魚,把魚鱗、内髒全部料理幹淨,以免湯有腥味。
煎魚用文火,兩面煎金黃。熬湯時用涼水,加姜片、香蔥、鹽、味精等作料,慢慢熬到湯呈奶白色才叫好,湯濃清香,脍炙人口。
魚湯、米飯一直是天津人幸福小日子的象征,現如今的“衛嘴子”已将魚湯烹調到了淋漓盡緻的水平,花樣百出,五味俱全。
有人說過完填倉節,
年就結束了,
其實,
再過一周就是,
“二月二”,
吃完悶子,那才真叫過完年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