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大汶口文化遺址文化符号

大汶口文化遺址文化符号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8 13:28:09

大家好我是山東大阿彬!

大汶口遺址,1959年首次挖掘,距今4000年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有墓群,房址,文物,還有石斧,石鏟,骨器等。

大汶口文化遺址文化符号(大汶口文化遺址)1

大汶口鎮南門前,是一座建于明代的大石橋,蜿蜒橫穿汶水。南至甯陽縣茶棚村,建于隆慶年間(1567——1572),是橫貫大汶河唯一的古石橋。清雍正八年(1730),石橋被大水沖毀,粥店著名石匠姜桂松捐資進行修複,為紀念姜石匠,當地人立碑以記其事,并稱此橋為“姜公橋”。2003年石橋又被大水沖毀後,鎮政府出資40萬元進行了修複。現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汶口文化遺址文化符号(大汶口文化遺址)2

大石橋自北向南并非直線,行到汶水中間,折向東邊,才依依不舍地向南而去, 橋面由四塊條石并列而置,條石間固以鐵件, 橋墩伸出橋面,形成分水尖。

大汶口文化遺址文化符号(大汶口文化遺址)3

大石橋又名“雙龍古石橋”,蓋因橋兩側各有一對龍頭壓在橋墩上, 龍頭顯然是新近加置的,少了人工雕刻的痕迹, 北望大汶口鎮南門,橋下綠波,橋上人流, 橋墩下多為岩石,以此為地基, 橋南綠樹成陣,那裡是甯陽縣磁窯鎮茶棚村, 汶水清澈,人們在此垂釣浣衣。

大汶口文化遺址文化符号(大汶口文化遺址)4

汶水向東,大約是和黃河合流。這裡的鄉愁是綠色的,從未泛黃、枯萎, 大石橋西,汶水寬廣,大石橋北,城牆巍峨, 大石橋下,水濺浪花, 大石橋面,車轍印滿橋面,留下時光的記憶, 大汶口古石橋,據史料記載:長570.95米,橋孔65個,由360塊大型石條組成,大汶口鎮有一座簡陋的博物館,介紹悠久而博大的大汶口文化。先民的頭像上,是大汶口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圖像文字,學者釋為“日月山”圖案,意為天地交泰。

大汶口文化遺址文化符号(大汶口文化遺址)5

館内陳列了石器、骨器,皆拙樸簡約,用料卻極為考究,石器皆用大理石、青灰石、灰岩等制成,反映了先民的智慧和勇氣。當時的人們,用象牙梳理頭發,用笄把頭發挽起來,佩戴着,對研究人類起源以及古文化有的深遠的意義!!

感謝大家點贊關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