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别一:發病數量不同
細菌性發病量,一般不集中
病毒性發病量,較大且快速擴散
區别二:糞便不同
細菌性:糞便一般單一,顔色以糊狀為主
病毒性:糞便一般多種顔色,水樣,腥臭味
區别三:酸堿度不同
細菌性:糞便 一般為堿性
病毒性:糞便 一般為酸性
區别四:嘔吐情況
細菌性:不常見嘔吐,表現為畏寒、怕冷、弓背
病毒性:時見嘔吐
預防方法:
細菌性:生姜紅糖水,一斤生姜,五斤紅糖,10斤水燒開,倒入100斤水中,可供100頭仔豬服用(連喝5-7天)
病毒性:一般在母豬産前45d和20d,注射胃流三價苗
治療方法:
細菌性:減料 多給飲水,或易消化飼料,一般性抗生素 如 慶大黴素、土黴素、恩諾沙星、博落回等 可有效防治 采取中西結合,效果更好。 可灌服慶大黴素,肌注博落回,一般一次見效.
病毒性:斷水、斷料,溫度一定要保證,加補液鹽 防止脫水,喂水料,水料裡加林可黴素 恩諾沙星
總結:
小豬拉稀,控制好溫度,添加補液鹽,添加葡萄糖,這三樣就能保證小豬不會脫水,不會死亡,才有機會治療(拉的像皮包骨頭的原因:補液鹽和葡萄糖未添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