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前記者探訪南京手工花燈藝人
制作一隻老虎燈要三四十道工序
“有月無燈不算春”,元宵節之際,江南時報記者來到南京市秦淮區古巷熙南裡的笪橋燈市,穿行于10多個花燈攤位中,感受虎年燈彩。
花燈,每年總需要一點新意
虎年燈市,“虎”自然是主角。各色各樣的“虎”不僅是年歲的象征、節日的裝飾,更是攤主們手藝與創意的結晶。
一個攤位前,一位年輕女孩正輕輕撥弄着一個老虎燈拍照,“小老虎”的腦袋在她的點碰下左搖右晃,盡顯萌态。這款搖頭晃腦的“小老虎”花燈來自手工花燈藝人王康平。王康平告訴記者,它的制作要比普通虎燈多耗時兩小時。
能随移動或輕觸而有韻律地搖頭的小玩具并不少見,之前在網上看過同款玩具的王康平由此産生靈感。經過一番研究,他找來小鐵塊放入“虎頭”中,不斷調試,從嘗試到制成,足足用了半個月。
自幼跟父母學做花燈的王康平,與花燈相伴已有40餘年。他說,每年花燈的設計總要有一點新意。等元宵節賣完花燈後,他就要開始思考、設計下一年的花燈造型了。
做花燈要耐得住寂寞
一隻老虎燈看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很繁瑣。“打包帶、布料、鐵絲、海綿棒、不同裝飾用的珠子……像這隻‘小老虎’,需要用十多種材料,經過三四十道工序才能做出來。”近60歲的手工花燈藝人佘洪根介紹着自己攤位上的作品,“首先用電烙鐵将打包帶烙好輪廓框架,再用萬能膠對布料進行拼貼,将不同的飾物粘上去,逐一修飾。一個花燈經常需要一整天的時間完成,做這個要耐得住寂寞。”
佘洪根告訴記者,他學花燈制作是因為自己的愛人。他的愛人杭翠華自16歲起就開始學紮花燈,至今已做了整整40年。她的師傅陳英于2015年獲得秦淮區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秦淮燈彩”區級代表性傳承人的身份。
杭翠華每天的生活就是吃飯、睡覺、紮花燈,無限循環。每年大年初一,夫妻二人到燈市出攤,挂出一整年的手藝成果,元宵節過後收攤,回家繼續準備下一年的作品。
希望用創意來豐富燈彩市場
在年輕花燈手藝人許詣的攤位上,花燈洋溢着時尚和現代的氣息。
“今年我們做了一個創新。”許詣邊說邊展示,“傳統花燈都是用細枝或線挑着的,而我們出于便攜性的考慮,為小花燈做了一個挂鈎,可以直接将花燈作為挂件挂在書包或車上。”
喜歡做手工的許詣也喜歡構思和創新。每年制作花燈前,她都會在網上找靈感或自己想象設計,把架子搭出來後,看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設想。許詣告訴記者,她的家裡擺滿了被淘汰的樣品,老公和女兒就是她的主要審核人,每次做出新品,她都會讓家人提意見。她平日也會到處走走,看看展覽,接觸新的東西。
了解到身邊很多人有買花燈送朋友的需求,許詣覺得用塑料袋拎花燈不太好看,于是設計了透明包裝禮袋。傳統的飛機燈往往是一個單獨的小飛機,由于今年是虎年,許詣特意在飛機駕駛艙裡設計了一隻小老虎,前排三個小風輪随風轉動,“小老虎”開着飛機神氣十足。“這才是如虎添翼呢!”許詣笑着說。
許詣的攤位上還有“虎年花燈材料包”,裡面包含虎燈制作的所有部件,買材料包後可以根據許詣的視頻教程親手完成一個花燈。
許詣說:“希望通過我們的一些想法和創意,讓燈彩市場更加活躍,讓更多的孩子接觸到傳統手藝。”
(江南時報全媒體見習記者 張雅倩 張睿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