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的歸宿問題,從清初至今,史學界争論不休,但說法各異。主要有兩說:一說死于湖北通山九宮山,一說死于石門夾山寺。現在李自成兵敗後禅隐夾山寺,圓寂葬于夾山已趨定論。“楚南名刹”夾山寺位于石門縣城東南八公裡處的夾山。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常德文化吧。
夾山寺又名靈泉禅院,位于湖南省石門縣夾山國家森林公園内,夾山景區核心景點,距石門縣城8公裡,寺周圍山水環繞,景色秀麗。唐代鹹通十一年善會大和尚獲賜領衆僧開山建寺。享有“三朝禦修”的盛譽,規模宏大有“騎馬關山門”之稱。
至明代,由于兵火連年,殿宇大多毀落,佛事衰退,僅有僧衆60餘名。到清順治初年,有奉天玉大和尚駐錫于此,率衆僧建寺,使禅關重啟,規模遠超唐、宋、元時期,擴建有大雄寶殿,大悲殿,經殿、天王殿、韋駝莊、山門、湧花亭、洗墨池、玉玺井、放生池、塔林、紫石碑坊以及鐘、鼓樓等,譽稱為“楚南名刹”。
夾山是譽滿東亞的茶禅祖庭,夾山牛抵茶自宋至清一直被列為貢品。
唐懿宗鹹通十一年興建,宋、元、明、清各代屢加修繕,因唐懿宗,宋神宗,元世祖時曾修葺,故享有“三朝禦修”的盛譽。原來規模很大,從山門到大殿有“騎馬關山門”之說。但幾經滄桑,今僅存清代重建的大雄寶殿。
夾山寺在清初為鼎盛時期,至民國時期,殿廂年久失修加之人為的毀拆,日益衰落。新中國建立前隻存三殿一廂,1949年後,又經土地改革,“大躍進”、“文革”期間的拆改,大部分建築無存,僅存唐建大雄寶殿。
夾山寺因有奉天明玉和尚而名噪一時。今寺左大路西側存奉天明玉和尚石塔墓。民國初年,章太炎受孫中山派遣作為“湘西勞軍使”經石門皂市,訪得了李自成《梅花百韻》詩五首。1980年石門縣文化部門在夾山寺附近獲得了許多珍貴實物資料,如奉天明玉和尚墓志、明瓷骨灰壇、《梅花百韻》木刻闆等,都說明持奉天明玉即李自成之說者不無根據。
1999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批準為湖南省重點宗教活動場所;夾山風景區于1998年被湖南省旅遊局評為“97湖南省最佳景區”,2014年通過“國際生态休閑景區”檢查驗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