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痛風會悄無聲息的爬上床
你從關節撕裂般的、刀割樣的或者被萬千螞蟻啃咬的疼痛中醒來
旁邊要是有個人,不小心翻個身碰到你,
都會疼到跟觸電一樣。。。
痛風,被稱為生命第一痛,在如此寒冷的冬季還在不停的折磨我們!
生命第一痛跟裝的一樣?
痛風的發作經常毫無前兆,而疼痛呈進行性,一般在6-12個小時内,達到高峰
關節紅腫、熱、痛,無法活動,即使輕輕觸碰,都會感覺疼痛難忍。。。
但是一般在數天到2周内能自行緩解
所謂“痛風”,來去如風。。。
所以常常在外人看來,就跟裝病一樣
不痛了就代表已經康複了麼?
NO!
你以為它走了,就不會再來了?這隻是假象!
暴風雨停歇之後,短暫的平靜,下次可能來的更猛烈,持續的時間更長。
而且越來越頻繁!
甚至有傷及内髒的危害。
痛風到底是什麼原因?
如此痛苦,經常反複發作,反複折磨。。。痛風這個小婊砸到底是什麼原因導緻的?
現代醫學認為痛風的産生與尿酸密切相關。
尿酸存在于血液中,是嘌呤代謝的産物。人體代謝會産生嘌呤。
從食物中的确會攝入嘌呤,但是血液中的尿酸,20% 來自食物,80% 由體内代謝産生。
那中醫上又是如何看待這個原因呢?
西醫從一個更微觀的角度去看問題,而中醫總是站在一個更宏觀的角度。
尿酸屬于血液中的一項指标,中醫認為“脾統血”。
“統”是啥意思?“總統”見過嗎?不用問,你肯定沒見過,但是這個詞你肯定聽過吧?
一個國家的總統,總管這個國家。
再比如“三軍統帥”,掌管三軍。
脾統血,就好比是統帥三軍,把不能打仗的老弱病殘裁撤,同時招募訓練新兵。
尿酸的攝入和排洩,有條不紊的進行,就是一個正常态,如果期間出了問題,那必然責之将領。而在中醫看來,這個将領就是脾之功能。
再比如貧血、白血病、糖尿病等,血液指标都出了問題,首先就要想到“脾統血”,責之脾功能,而脾胃本互為表裡,所以歸根結局是脾胃功能的嚴重下降。
還有一個疑問,既然痛風與尿酸相關,那麼
高尿酸是否等于痛風?
有很多人去做檢查後會發現自己的尿酸過高,就會有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痛風?可是并沒有發作過呀。
其實高尿酸不等于痛風,就跟血糖高不等于糖尿病是一個道理。
高尿酸是痛風的前提條件,尿酸升高,痛風的風險加重。
持續升高到一定的程度,痛風就容易發作了。
但是别高興的太早
在中醫上看來,高尿酸已經是血液的質量出問題了,背後則是脾胃的功能弱了。身體内部已經出現問題。
既然如此,為什麼去檢查的時候尿酸值降了,但是痛風依然繼續發作呢?
其實尿酸隻是血液中的一個物質的數值,數值降了,而脾胃的功能沒有恢複,垃圾代謝不出,自然痛風仍然會繼續發作。
現代醫學研究同樣說,長期患有高尿酸血症的人,他們的肌肉、皮膚、血管、以及骨骼等組織器官都沉積了大量的尿酸,而血液中的尿酸降低,組織中的尿酸鹽結晶會溶解并想血液轉移,這個過程同樣會誘發痛風的發作。
痛風的人該怎麼吃?
說到痛風的根源在于脾胃功能弱,那就不能離開“吃”這件事兒。所以在痛風界流傳一個三字真言:“管住嘴”可以控制痛風,這樣真的有用麼?
來看一份名單:
亞曆山大大帝、腓特烈大帝、歌德、莫泊桑、文藝複興時期的達·芬奇和米開朗琪羅等。13世紀上葉的法國在近半個世紀中,有十幾位國王罹患痛風,如路易七世和路易十六等。
以上帝王将相,名人名士,均有痛風,所以痛風也有“帝王病”之說。
而衆所周知,青島人喜歡喝啤酒,吃蛤蜊,是痛風患者的高發區,所謂“海鮮加啤酒,痛風跟着走”。
這麼看,貌似痛風跟飲食、環境真的有關系。
但是你有看到帝王們過度飲酒,暴飲暴食麼?
青島人喝的可是冰啤,海鮮尤其是螃蟹可都是偏寒涼的!
其實以上根本原因都是傷了脾胃!
而從食物中攝入的尿酸僅占20%,剩下的80%跟這個毛關系都沒有。
而且這僅僅是尿酸産生的渠道,還沒完!尿酸要通過腎髒經由尿液排出體外,如果存在排洩障礙,即使再怎麼限制飲食,也會産生高尿酸的問題。
而有研究發現,導緻高尿酸血症的原因,“生成增加”僅占10%,“排洩障礙”占90%。管住嘴,看來不是一個絕對的辦法!
而通過中醫上的原因也可以理解,如果脾胃功能不恢複,僅僅靠食物的控制,是不能很好的控制甚至解決痛風的
當然飲食上,适當的控制是必要的,但是沒必要把自己搞成苦行僧,一點含嘌呤的東西都不碰,比如肉類。
好煩惱啊,痛風的人到底該怎麼吃呢?
(1)寒涼一概拒絕!冷飲、冰酒、螃蟹。。。這輩子你最好就裝作不認識它們了
這個嘴是一定管住的!
(2)多喝大米湯。
真不是叨叨,大米能和胃氣,中醫經典《傷寒論》中113個方劑中含有大米的就有7個之多,也正印證清代大醫家所言整部《傷寒論》可以歸結為六個字“保胃氣,存津液”。
(3)勿暴飲暴食。當你能背100斤東西的時候,讓你背150斤,是不是特别累?長期這樣呢?你直接就累癱了。。。
咱們的脾胃也是這樣,你非要每次都吃到扶着牆才能走,脾胃要有多累?
長期這樣下去,小心它也會罷工的。
痛風該如何治療?
雖然痛風來去如風,咱們也有應對之法!除了吃,還可以這麼做:
一、艾灸阿是穴。痛風發作時,可以艾灸痛處。如果有明顯的紅腫熱痛情況,前期艾灸可能會加重病情~
平時可以艾灸關元 中脘穴,培本固元~
二、丸劑 可以堅持吃附子理中丸 加上 金匮腎氣丸
丸藥是恢複身體整體的脾腎功能,大方向是正确的。
三、經方 可以考慮使用桂枝芍藥知母湯~
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原方:桂枝四兩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 麻黃二兩 生姜五兩 白術五兩 知母四兩 防風四兩 附子二枚(炮)
參考劑量:
①根據漢制一兩等于15.625g:
桂枝60g 白芍45g 甘草30g 麻黃30g 生姜75g 炒白術30g 知母45g 防風30g 生地120g 黑附子30g (先煎90分鐘)
②根據一兩等于5g :
桂枝20g 白芍15g 甘草10g 麻黃10g 生姜25g 炒白術15g 知母15g 防風15g 生地45g 黑附子10g(先煎90分鐘)
另外,在應用脾胃功能的方劑,比如附子理中湯、小建中湯等,一定不要忽略了,痛風病人局部有虛熱情況,别忽略了石膏的階段性應用。
熬服方法:
如果有附子,需要先煎90分鐘,其他的藥材再倒入鍋中,第一次煎藥時間為大火燒開,小火煎50分鐘,倒出藥液。
将剩下的藥材再加水,大火燒開,小火煎30分鐘,倒出藥液。
熬藥過程中如果水少了,可以加入熱水煎煮。
将兩次的藥液合到一起,攪拌均勻後分成兩份,一次喝一份,早一次晚一次或者中午一次,晚上一次,飯後十分鐘到一個小時服用。喝之前熱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