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興境内的方言,都屬漢語北方官話的江淮官話泰如片,處于官話方言區的最南緣(與泰興一河之隔的靖江市則屬吳方言區),介于江淮方言與吳方言的交彙處,有其語音、詞彙、語法等内部特征和文化、語言應用等外部特征。
從曆史上看,泰興方言多與北方方言相通,又有吳方言為基礎,南北兼有,新舊交織,雖有人際交流,通婚遷徙等諸多因素異緻的變化,但總體說影響不大。
泰興方言内部的一緻性很強,略有地域差異。 泰興方言的語音有平卷之分。泰興大生蔣華等鎮說z而其他鄉鎮一般說zh,c和ch也不同,而泰興北方有些地方靠近泰州,說話有兒化音,腔調也不同。泰興的七圩鎮由于濱江,與常州隔江相望,靠近靖江,方言也與其他鄉鎮迥異。
辰光(時間、時光)
早更頭家(大清早天蒙蒙亮的時候,拂曉)
八大老早(很早)
晏(晚、遲)
早起(早晨)
小日中(接近中午)
日中(中午;又有“中飯”之意,例:快點家來吃日中)
老日中(中午偏後)
晚茶時辰(中、晚飯之間吃小餐的時候,下午三、四點鐘)
撣散暗(黃昏前)
黃昏頭(黃昏)
夜上(夜裡,天黑以後)
新近頭裡(春節至元宵節期間)
清明腳下(清明節左右。另有“端午腳下”、“月半腳下”等說法)
臘月黃天(臘月)
年腳下(臨近春節)
初頭家(農曆每月初的幾天)
先子(前天)
昨朝(昨天)
今朝(今天,“今”讀成“根”音)
明朝(明天)
後朝(後天)
期朝(以後,将來)
朝日家(往日,也作“朝朝家”)
才将(剛才)
幾時(什麼時候)
亮星(有月亮的夜裡)
暗星(沒有月光的夜裡)
變天(陰天)
天作變(天要下雨)
丢點(開始下雨)
住點(雨止)
烹毛雨(小雨飄落)
起水(發大水)
熱和(暖和)
三伏(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在夏至與立秋期間)
三九(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在冬至後第19天至第27天)
掃竹星(掃帚星,即彗星,喻會帶來壞運氣的人)
一伏時(一天一夜的時間)
平常三四(平時)
打春(立春)
高頭(上面。例:把電話号碼寫來格個高頭。也稱“高上”)
口頭(靠近外頭的地方)
特特頂上(最高處)
特特底下(最低處)
半虛空(空中,上下不着的懸n空處)
家邊鄰舍家(左右鄰居)
旮旯(角落。因音義皆同,現多寫成“角落”,會意字,意為9個太陽才能照到的地方。地方小,且偏僻也稱“角落頭”、“隔落頭”)
格(指示代詞。泰興人口語中廣泛運用,作“這”字講。如“格歇個”,即這個時候)
什的(什麼)
哪歇個(什麼時候)
那塊(那裡)
打從(就從、自從)
來巴點(靠近一點,往這兒來一點)
門碰下(門裡隐蔽處)
生來落頭(陌生處,以前沒有到過的地方)
四轉轉兒(四周圍
親屬 稱謂 代詞
老爹(祖父、爺爺)
奶奶(祖母)
爹爹(老子、父親)
大大(伯父)
牙牙(音。叔叔)
大媽(伯母)
二媽(二伯母)
拜拜(音。姑母)
姑爹(姑母的丈夫)
姨老爹(父親的姨父)
姨奶奶(父親的姨母)
婆老爹(外祖父)
婆奶奶(外祖母)
舅老爹(父親的舅舅)
舅奶奶(父親的舅母)
舅子(妻子的兄、弟)
親翁(子女愛人的父親)
親家母(子女愛人的母親)
你叫(音。你們)
我叫(音。我們)
私家(自己)
上人(長輩)
下人(晚輩)
尾子 老倌兒(最後一個小孩)
半邊人(寡婦的舊稱)
半樁子(青少年)
半世(傻裡傻氣者)
毛頭小夥子(男青年)
大老倌(舊指有身份有地位者)
老古闆(舊指墨守成規、拘謹守舊者)
扒兒手(扒手,小偷。另有“三隻手”一說)
小夥(男孩)
現世寶(對不肖子弟的貶稱)
侉兒寶(傻裡傻氣,辦事粗糙,說話不經思維的人)
晚老子(繼父)
晚娘(繼母)
八敗命(迷信,指給人帶來厄運命相的人)
敗家小(也稱“敗家子”,揮霍無度、不務正業的子弟)
裁衣(民間稱為人縫制衣服者)
饞貓兒(喻好吃的人。另有“饞貓生”一說)
吃百家飯的(指為許多人家服務的手藝人)
二流子(遊手好閑、不務正業的人)
過來人(指有切身經驗,曾經曆若幹事情、事件的人,年齡相對大一些)
和事佬(無原則地調解糾紛的人)
大肚子(孕婦)
毛腳女婿(女方對已定婚而未婚男子的俗稱。《滬諺外編》:“尚未結婚,而上嶽父之門者”)
男将(丈夫;成年男人。也稱男客。)
女将(已婚女人,也稱女客)
内當家(指妻子)
旁人(别人)
輕骨頭(輕佻,舉止不莊重者。《滬諺外編》:“走進市鎮人,惹起浮頭浪子輕骨頭”)
人物頭子(拔尖的人;大幹部)
人王(稱王稱霸的人)
讨丫頭(舊時指女傭)
頭家(老闆;帶頭人。例:他是格些匠人的頭家)
相好的(泛指情人,相交甚密者)
相公(對男青年的尊稱)
伢兒(小孩)
老頭子(對年尊男子的稱呼)
迂夫子(迂腐的讀書人。引申為辦事不爽利、經常拖沓不果決的人)
中人(為雙方介紹買賣、調解糾紛等并做見證的人)
格個(這個)
杲昃(東西)
身體 疾病 醫療
腦勺子(後腦勺)
太陽堂(太陽穴)
眼睛泡子(上眼皮)
握筋(音。面頰)
繼手(音。左手)
指掐篷子(指甲頂)
算盤珠子(脊椎骨)
二道毛(女子齊耳短發)
雙箍子眼睛(雙眼皮)
膝頭盤子(膝蓋)
肋心骨(肋骨)
腳底闆(腳底)
腳腕子(腳踝)
不安逸(不舒服)
麻雀瘟(霍亂)
花頭(瘌頭)
講較(音。疾病)
對雞子眼(内斜視眼)
屁瘘(肛門瘘管,引喻事故、問題等)
打擺子(瘧疾)
腳子(瘸子)
出痧子(出麻疹)
作氣(生悶氣)
雀盲眼(夜盲症。鳥雀夜晚一般不能視物、故稱)
洗三(民俗,胎兒出生三天洗澡,稱為“洗三”)
害伢兒(妊娠反應)
二寸半(嘴的别稱)
眼睛泡子(上眼皮)
羊兒瘋(癫痫病)
搭背(背上部生的一種痛疽)
齉鼻子(有鼻疾,說話聲音不清)
雀黃斑(面部雀斑)
油皮(表皮,皮膚的表層)
嘴颌子(嘴唇)
霍泡(起泡)
房舍 用品
踏步(樓梯、台階)
塌披(正房左右依山牆的斜頂小屋。也稱“披”)
明瓦(房屋天窗上的玻璃)
爬爬(音。又矮又小的凳)
馬子(馬桶。用于大小便的有蓋的木桶)
醬磕子(音,鬥笠。又稱“鬥篷”)
踏闆(床前的踏腳闆,用于防潮、放鞋等)
木亮 子(音。挑水的木桶。用于提水的曰“提木亮”)
獨凳(隻供一人坐的高凳)
釜冠(鍋蓋)
笿子(籃子)
暴灰(草木灰)
絞布(抹布)
把兒(洗鍋刷碗的用具)
飄鍁(木質結構的大鐵鏟)
晚子(音,木制帶柄的舀水器具)
湯罐(安置在竈上的熱水罐)
箸籠(裝筷子的小竹籠)
火叉(撥火棍,形似“丫”。亦稱火杖)
骨什(物的貶稱)
手捏子(又稱“手方兒”。手帕)
舞檻(門檻)
端子(舊時舀油、酒的有衡器功用的器具)
擀面杖(擀gǎn,擀面條用的光滑的短木棍兒)
骨牌杌子(一種供單人坐的面呈長方形的坐凳)
煆笠子(在鍋内蒸飯菜用的竹制器具)
烘籃(一種罩在火盆外的無底竹籠子,用來烘幹尿布、衣服等)
劃子(小船。《正字通》:“俗呼小船為劃子” )
攉掀(罱泥用的一種工具)
碌碡(“碌碡”音liù zhóu,碾場的一種農具,石質。俗雲:街上人認不得鄉下的碌碡,睏球)
水煙袋子(銅質等金屬品制成的吸水煙的煙具)
榫頭(榫,竹、木、石制器物或構件上利用凸凹方式相接處的部分)
台子(桌子)
淘籮(竹絲編成的用于淘米等的小竹籃)
笤竹(笤tiáo,掃帚。多用已脫粒的高粱穗子紮成。戶外則用“掃竹”,用竹筱子紮成。)
罩子燈(照明用的油燈,上有玻璃罩,現已少見)
服飾 飲食
大褂子(長衫)
襯褂子(襯衣)
加布衫(罩衫)
緊身子(棉襖)
走鞋(單布鞋)
釘鞋(舊時的一種雨鞋)
毛窩子(蒲草編制的鞋)
小褂褲(襯衣襯褲;單衣)
加褂子(罩衫。也稱“大褂子”)
裈褲頭子(短褲。《急就篇》:“合裆謂之裈,最近身者也” )
滿裆褲(不開口的褲子,跟開裆褲相對)
套褲(套在襯褲外的隻有褲腿的禦寒棉褲)
套鞋(雨鞋)
毛焐子(帶有蘆花的高幫草鞋)
毛衫子(嬰兒穿的不縫邊的貼身内衣,多為大紅色)
頭繩(毛線。《白毛女》:“扯上二尺紅頭繩,給我女兒紮起來” )
早茶(早飯)
晚茶(中飯後、晚飯前的一頓飯)
小夜飯(半夜左右的夜餐)
酸飯(菜飯,也稱“打架飯” )
酸粥(菜粥,也稱鹹泡飯)
扠面(沒有澆頭的面條)
酸湯面(菜面)
扁食(大馄饨)
肚子(餡心)
冷面(有澆頭、用冷開水冷卻過的面,涼面)
粯子(大麥或元麥磨成的粉。《通州直隸州志》;“粯子,碎麥仁也。” )
麻花腰兒(一種油炸食品)
油炸鬼(油條)
焦米悉 (炒面)
黃橋燒餅(黃橋地區的烤制面餅,有多個品種)
卷子(饅頭、發糕)
淡叽挖撒的(謂菜肴淡而無味)
脂油(豬闆油)
戳豆腐(将豆腐搗碎加麻油、醬油、蒜泥等生食之,稱“戳豆腐” )
薄稀湯(過稀的粥)
扁團(用荞麥面做成的扁圓形的内有餡的特色食品。冬至日家家必備)
打腰站(腹饑小食)
倒頭飯(停喪中放于死者腳邊的一小碗半生不熟的米飯)
複燒餅(在薄薄的面皮上灑上一層美味可口的餡兒,對折複合後放在油鍋中煎熟。故名)
供菜豆(供死者的飯菜。多作罵人吃飯的話)
過橋(吃。特指飲酒後吃菜)
卷子面(挂面)
香菜(芫荽yánsuī,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莖葉可調味)
漲燒餅(發面燒餅。傳統特色食品)
燒臘(鹵制肉食品)
索粉(粉絲)
農 工 學 商
水碼墩兒(水碼頭)
粽箬(裹粽子的葦葉)
泥垈頭(土塊)
圩子(低窪地方防水護田的堤岸,也稱“圩岸” )
荒貨(破爛)
魚秧子(魚苗)
糟坊(制酒的作坊)
碾坊(碾米的作坊)
書房(學校)
吃食店(飲食店)
茶(開)水爐子(供應開水的店鋪也稱“老虎竈” )
塘子(浴室,也稱“洋塘子、洗澡塘子)
剃頭店(理發店)
醬園店(銷售醬油、醬菜等醬制品的商店)
角子(硬币)
糖擔子(貨郎)
動物 植物
兒狗(公狗)
草狗(母狗)
長媽豬子(未骟過的母豬,簡稱為“長媽” )
子豬(骟過的豬)
叫驢(公驢)
草驢(母驢)
打雄(禽鳥交配)
鲫殼子(鲫魚)
黏滑子(鲇魚)
鳅滑子(泥鳅)
河歪(蚌,也稱為“歪子”、“歪歪” )
田雞(青蛙,也稱為“水雞” )
蛤蟆烏子(蝌蚪群)
扁螂(臭蟲)
土狗子(蝼蛄)
粘滑蟲(蜒蚰)
色蛋(受精的蛋)
和蟮(蚯蚓)
癞寶(蟾蜍)
癞鴿子(蛙的一種,體型小,灰褐色,鳴叫似鴿聲)
老鸹(烏鴉)
虮子(虱子的蚤卵)。
竈雞子(偷油婆。多于晚間活動于竈上的小昆蟲,頭小,觸須細長,背部隆起,後肢長大,善于跳躍)
蚱螂(螳螂)
進木(杉木)
齊草(小麥稭稈)
洋番芋(馬鈴薯)
蜢蟲子(小飛蟲)
百腳(蜈蚣)
番瓜(南瓜)
番芋(甘薯,山芋)
虼蚤(跳蚤)
鬼麥(有黑穗病的麥)
蘿蔔纓子(蘿蔔葉子)
交往 動作
辯白(詭辯)
皮臉(小兒調皮)
舞鬼(背後搞鬼)
講經(講理、争論,談家常)
淡話(搬弄是非的話、閑話)
理直(治理)
掯(按、壓;卡;扣;刁難)
眼熱(羨慕、眼紅)
謊子(說謊)
畫招(認錯)
虛邀(虛情假意的邀請别人)
關會(叮囑)
照會(告訴)
火笃 酸粥(講話羅嗦)
扯經(閑談)
扒灰(翁媳私通)
剔破(分析解釋道理,使當事者明白)
把人家(女孩出嫁)
百搭(麻将等牌中與其他牌都能搭配的牌。喻指辦事老成油滑,能與各種人相處者。貶義)
變鬼(故意裝腔作勢)
不作興(不應該、不許可、不可以)
岔嘴(插話,多嘴多舌)
岔氣(節外生枝)
促掐(陰險、刁枭,以手段捉弄人,使之上當。貶義。)
打瞌目充(打瞌睡。困極小睡)
打佮(佮gē。勸說,動員)
犯犟(小孩調皮;用具、機器出毛病;事情遇到波折。又作“犯腔” )
風涼話(不負責任的冷言冷語;順水推舟的語言)
俯就(将就,遷就。俯,彎腰向下,俯身,含有将就不計較之意)
告誦(告訴)
光火(發火)
過(傳染;洗過後用清水漂沖。飯後飲湯稱過口。)
過世(去世)
嚎喪(同“号喪”,大哭)
猴躁(着急,煩躁)
鹘突(喻人頭腦不清,辦事糊塗。《康熙字典》:謂“糊塗”的另一種說法,也作“忽突” )
惶相(不給面子,不能滿足對方的要求,甚至當面駁回)
诨名(綽号,外号)
夥家(合夥辦事者;長輩對晚輩、平輩中年長者對年齡小于自己的人親切的稱呼)
将就(勉強适應不很滿意的環境或去做不願做的事)
犟嘴(回嘴,狡辯)
解手(排洩大小便)
老三老四(倚老賣老,不謙虛,言談舉止跟年齡不相稱)
五二六三(指幹不正當的事情,多指男女關系不正常,有“吾兒祿山”隐義)
沒下巴(說話不負責任,胡吹亂扯)
眯麻(動作遲緩,辦事拖沓)
拿竅(掌握竅門不辦能辦的事,以擡高自己的身價)
拿魂(抓住關鍵;起舉足輕重作用)
馬屁精(讨好谄媚,溜須奉承的人)
肉頭(不善圓通;态度生硬,叫人感到不舒服)
三花臉(戲曲行當中的醜角。喻人調皮,面部表情變化不定)
煞辣(說話、辦事幹脆果斷,潑辣;雷厲風行)
神智無知(糊裡糊塗,頭腦不清醒)
淌貓兒汁(淌眼淚)
捅(移位,移動,挪動。例:把桌子捅下子)
煨豬頭(打鼾,打呼噜的戲稱)
忤逆(不孝順父母長輩)
下勾子(暗中設置障礙,乘人不備,使人絆倒)
小不下來(泰興近年新增流行語。喻:貪大求洋、好高骛遠、耍氣派等意)
血不歸經(經:經絡。罵人語,喻說話辦事不上正道,為人所不歡迎)
挜(強以物與人。例:我飽了,你不要挜我)
仰老巴(人向後仰下)
咬舌子(說話結巴,口齒不清者)
鑿骨子(用食指和中指彎曲起來敲擊别人頭部)。
猛一沖(突然,倉猝間)
當着不着(應該說的不說,應該做的不做)
勒嗓子(大喊大叫)
嘴潑(不挑食,反之為嘴刁。例:嘴潑身肥)
打等(停留)
向呆(發呆)
帶夜作(熬夜工作)
做痛(接吻)
撅(翹起;折斷)
登(音。投擲、扔、舍棄)
性質 狀态 副詞
格正(一本正經、正規)
刷刮(麻利。另有“熟滑”一說)
不治事(不懂事理、無能)
半吊子(不學無術)
八成帳(大概、差不多)
參商(shen shang參星和商星。參星在西,商星在東,此出彼沒,永不相見。喻彼此對立,不和睦;親友隔絕,不相往來;雙方吵架,鬧糾紛。)
蠻不浪(蠻不講理)
沒得(沒有)
沒答煞(喻人無自知之明,不知廉恥。貶義)
販化(靈活,鬼點子多。多作貶義)
點點兒(數量極少)
幹駁駁(極幹)
方方(正在,讀成去聲,如:他方方在罵人呢)
回回(經常,每次,多次)
等等的(即将)
海海老兒(一共)
海該(總共。也有“哈馬郎當”、“一塌刮子”的說法)
怕的(表示估計,也許)
成荒(音,大約、也許、可能)
脾家(脾氣)
鬼(小氣,過于吝啬)
攪三牽四(亂七八糟,理不清頭緒)
昏頭六十四(昏頭昏腦的樣子)
小家寒氣的(小家子氣,不大方)
粗巴拉哈的(很粗糙,不細膩)
家兒老小(全家老少)
窩裡雞(一夥,一幫子;同黨,同夥)
昂武(昂。向上昂首;武,威武。謂張牙舞爪,厲害,嚣張之意)
馬蓋子(小孩剃去頂發、四周留短發的發型俗稱)
剝兔子(酒醉嘔吐)
打訝聲(表示驚訝、不滿,不立即回答狀)
帶啊身上(懷孕)
臨辰待月(即将分娩)
昂煙(冒煙)
巴巴的(特地;既然。例:他巴巴的來找我,就不要惶他)
棒頭人兒戲(木偶戲)
直筆筆(筆直的,一點也不彎)
波斯獻寶(故意炫耀,張揚。也有寫作“窩勢顯寶”的。波斯人善識寶,常來華獻寶,炫耀其本領及其寶之貴。此話泰興常用。曆史上的波斯,即今伊朗)
不菲(很多,相當多)
草雞毛(差勁,不能登大雅之堂)
搭漿(做事不負責任,敷衍了事;虛言搪塞,物品質次量少,摻水份)
大呼隆(形式上轟轟烈烈,而不注重實際效果)
大約摸(大約)
點兒眼兒(很少的一點點)
吊兒郎當(生活散漫,不守規矩)
笃實(忠厚老實;實在)
二百五(譏稱有些傻氣、不會辦事的人。也說“二十五”、“二五”、“五二” )
二話(自食其言,不能兌現的話)
二碼貨(二等品,次品)
販花頭(标新立異,不依規矩辦。貶義)
鬼畫符(寫字不認真,亂寫亂劃;拙劣的書法)
滾水(開水。也說“透水” )
霍閃(打閃,閃電。《常昭合昭志》:“謂電曰霍閃” )
曤動(燈火搖擺不定,忽明忽暗。《集韻》:“曤,暫明也。” )
結棍(厲害,壯實,壯大)
精打光(一無所有,一點兒也不剩)
杠木梢(指上别人的當去幹某事)
囥(藏,收藏)
龌說(垃圾)
老相(說話好為人師、傲慢不虛心)
落色(衣物脫色,褪色)
麻爪(因受驚吓而心驚肉跳、手忙腳亂)
芒(魚刺;麥穗上細長的針狀物。例:麥芒。魚芒)
沒相管(不能辦事者;不知廉恥者)
沒竅(沒出息,幹不好的事)
門兒經(原因;方法。例:他的門兒經多)
跑小路(謂男女間有不正當的往來)
噴屎螂(蜣螂,屎殼郎)
拼死吃河豚(為達到某種目的,不惜用生命去冒險)
敲竹杠(喻借口某種理由,索取财物)
翹辮子(“死”的代稱)
清鍋冷竈(寥落冷靜,氣氛寡淡)
清湯寡水(粥稀;菜湯無油水。指飲食質量太差)
入鬼(令人奇怪;十分詫異)
入神(神氣,很風光,令人羨慕)
榮業(職業,行當)
入溜子撬(故意作梗,唱反調)
箬子(包粽子的箬葉。例:粽箬。竹箬。玉米庫箬)
三當六面(指相關的人都到場當面說清楚。也說“二當六面” )
三親六故(泛指親朋故舊)
三一三十一(珠算口訣。喻:三分相等,平分秋色)
食腸(指豬牛等動物的食量)
擡石頭(大家湊份子招待客人〈多用于迎來送往〉為“擡石頭” )
特為(特地)
佤(音wǎ)(我,自己。例:佤寶寶。又:格是佤的杲昃)
瓦瓷(陶制品破損的碎片)
龌龊(肮髒,不幹淨;污垢、垃圾的氣味)
五大三粗(喻人高大健壯)
五流四散(無序地向四面散開、分流)
息胎(死胎)
丫五撬六(喻單位、家庭内部很不協調、不團結)
丫巴(東西分叉處)
洋盤(實用價值不大的貨物,或中看不中用的人)
睜眼瞎(舊稱文盲;不了解情況者)
醉而麻乎(醉酒的樣子)
作而不作(成敗兩手打算)
局氣(運氣)
一撈抄(統貨;全部)
一納拃(拇指與食指張開的長度)
回遭(每一次)
各是(别的)
封外(此外)
帶(和、跟、同。例:你不要帶他一樣的)
把(被。例:這本新書把他弄壞了。給。例:我把了二十元錢。)
拿(把。例:拿臉洗洗)
走(從。例:我走南京來)
斤兩(重量。例:斤量大)
門面(布的寬度;店面)
哎喲喂(①表驚呼②表不滿③呼痛聲)
柳馬棒(舉止輕浮的男子,二流子)
腳子(剩餘物)
站啊下(立刻、馬上)
打疙瘩(說話不連貫,中間停頓,也說“打隔頓” )
打瞌目充 (打磕睡。困極小睡)
跌跌足充 足充 (走路不穩的樣子)
你還會說哪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