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他們個個飽經滄桑,幾度沉浮,但不羁歸不羁,狂放歸狂放,玩世也好不恭也好,他們各自都活出了真實的自己。
一、韓愈:讀書,寫字,保持節操
韓愈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骈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
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重以周,故不怠;輕以約,故人樂為善。
——《原毀》
一個真正的君子,他必定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要求自己嚴格而全面,對待他人寬容而簡約。對自己嚴格全面,就不會發生懈怠。對别人寬容簡約,别人都樂意做好事善事。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随。
——《進學解》
學業由于勤奮而專精,由于玩樂而荒廢;德行由于獨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敗壞。
二、柳宗元:美不自美
柳宗元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托。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馬退山茅亭記》
美是在人對事物的領悟之上得以體現,是因人而異的,沒有人的領悟,也就無所謂美。
三、蘇轼:把别人的苟且活成潇灑
蘇轼号東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
——《留侯論》
勇也有很多種,就這就是做人的境界,真正能做到心如止水,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能有幾人呢?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蘇轼《晁錯論》
自古以來能夠成就偉大功績的人,不僅僅要有超凡出衆的才能,還一定要有敢于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勇氣和堅忍不拔的意志。
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蘇轼《前赤壁賦》
像蜉蝣一樣将短暫的生命寄托于天地之間,渺小得就像大海裡的一粒米粟。繁華世界,每個人不過是過客,來去匆匆,蝼蟻一樣渺小。
四、蘇洵:為将之道,當先治心
蘇洵長于散文,尤擅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
思焉而得,故其言深;感焉而得,故其言切;觸焉而得,故其言易。
——《太玄論上》
說話必須經過思考,經過感受,經過實際接觸,才能一語中的,易于為人們接受,否則誇誇其淡,信口開河,必将贻笑大方。
用心于正,一振而群綱舉;用心于詐,百補而千穴敗。
——《用間》
把心思用在公正上,振臂一呼猶如綱舉日張一樣,響應甚多;把心思用在欺詐上,作事好像是補了一百處漏洞,而又出現上千處漏洞一樣,防不勝肪。
五、蘇轍:凡事看淡,寸心必安
蘇轍字子由,與父蘇洵、兄蘇轼并稱'三蘇'。
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緻。
——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
氣則可以通過涵養而得到,蘇轍直接說,文章就是作者氣的有形體現,所以把氣養好了,文章自然就成了。
有能推至誠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則天地可動,金石可移。
——《三論分别邪正劄子》
懷着極大真誠又勤勉地撰寫文章,就可以感天動地,使金石般堅固的東西也發生變化。
六、歐陽修:凡事沉住氣
歐陽修号醉翁,北宋卓越的文學家、史學家。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選自歐陽修《誨學說》
人都要經過雕琢磨砺才能有所作為,人的習性是最容易受外面物質環境影響的,若不能時刻磨煉自己,提升學識修養與品德内涵,就會舍君子而為小人了。
七、王安石:無限風光在險峰
王安石在文學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
夫夷以近,則遊者衆;險以遠,則至者少。
——王安石《遊褒禅山記》
世上奇妙雄偉、珍異奇特、非同尋常的景觀,常常在那險阻、僻遠、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沒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達的。
八、曾鞏:做正經人,幹正經事
曾鞏寫的文章一出來,就被人拿去傳抄,不到一個月就流傳天下,讀書人手抄口誦,唯恐落到别人後面。他總是闆着面孔的,說起話來毫不客氣,很講究,很正經。
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緻者,非天成也。然後世未有能及者。
——曾鞏《墨池記》
後世沒有能及得上王羲之的,莫非是他們所下的學習功夫不如王羲之吧。曾鞏在參觀王羲之留下的墨池後,總結出'幹任何事情都要勤奮努力,寫字是這樣,其他事情也是這樣'的道理。
謝謝您的閱讀
版權聲明:
圖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注重分享,版權歸原作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