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沛縣微山湖湖西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全貌。沛縣水務局供圖.
江蘇沛縣微山湖湖西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全貌。沛縣水務局供圖.
中新網徐州9月25日電 題:江蘇沛縣引湖入城引湖入村百萬居民共飲一湖好水奔小康
記者 朱志庚
9月25日上午,在微山湖西畔漢高祖劉邦故裡江蘇省沛縣,新建的沛縣第二地表水廠開始試通水,對管網沖洗消毒。國慶節期間,沛縣南部的敬安、栖山以及河口三鎮居民将能吃上來自微山湖的優質地表水。從此,沛縣130多萬老百姓徹底實現了從“喝上水”到“喝好水”的曆史性轉變。
水環境監測船每天定期巡查。 朱志庚 攝
“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一曲脍炙人口的《鐵道遊擊隊》電影主題曲讓微山湖名揚天下。微山湖作為中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地處蘇魯交界,還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重要節點。2015年7月,首屆“尋找中國好水”評測中,江蘇省沛縣微山湖湖西水源地入選首批“中國好水”水源地名錄。
水源地圍欄内外,保護人員定期清理浮渣。 朱志庚 攝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然而長期以來,緊鄰微山湖的沛縣,即便是城鎮居民,生活用的自來水也主要取自城内分布的20多座深水井地下水,水量較小,用水矛盾較為突出。農村居民依靠手壓井汲取地下水,水苦、堿大,部分指标超标,用上幹淨的自來水成了當地幾代人的共同夙願。
沛縣城鄉供水遠程監控自動控制中心。 朱志庚 攝
為破解“用水難”“吃水難”這一民生難題,2015年之前,沛縣興建了一座10萬噸的常規處理工藝的水廠,開始嘗試從微山湖引水。但由于供水工程規模較小,供水保證率和及時率偏低。城區居民難以滿足生活需求,而農村居民更是可望不可即。
在安國鎮張莊村,剛換掉手壓井的村民楊巧榮歡喜地擰開水龍頭。 朱志庚 攝
于是,沛縣縣委縣政府深刻認識到,要徹底解決用水問題,必須“全縣一盤棋,城鄉一張網”,引湖入城,引湖入村,高标準打造城鄉供水一體化。但實施這樣浩大的工程,巨大的資金投入成了一道坎。
汪堂新區的楊阿姨表示,如今的自來水水質甘甜,沒有堿。 朱志庚 攝
“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難的是機制,缺的是資金。”沛縣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政府與市場“兩隻手”需要同時發力,創新推進民生工程建設。
經過深思熟慮,沛縣在衆多參與競标企業中最終選擇了成都興蓉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由成都市興蓉環境股份有限公司和沛縣城市開發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項目公司——沛縣興蓉水務發展有限公司,負責沛縣供水PPP項目的實施,背負起興水惠民的使命。
44座加壓泵站遍布沛縣城鄉。 朱志庚 攝
該項目不僅是國家和江蘇省PPP雙示範項目,也是江蘇省第一個供水的PPP項目,總投資近25億元。
依托成都興蓉環境的資金、技術、人才以及管理經驗,一場浩大的民生工程拉開建設大幕。一座座水廠,提升改造,高速運行;一根根輸水管,“走街串巷”,全面鋪開。在城鎮,填補了老城區壓力不足的短闆;在鄉村,實現鎮鎮通、村村通和戶戶通,“放心水”流入尋常百姓家。
沛縣地表水廠絮凝沉澱池。 朱志庚 攝
沛縣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相繼實施了水源地達标建設、新老城區及開發區供水管網、農村供水管網改造“最後一公裡”、南北兩個水廠建設等“七大工程”,從保證水質、增加供水量、提升管網效能等方面全力推進。
效果好與否,老百姓最有話語權。在沛縣安國鎮張莊村,正在家洗菜的村民楊巧榮滿心歡喜。“我們村的人終于跟城裡人一樣,喝上幹淨的自來水了。”和楊巧榮家一樣,這個村的居民都用上了自來水。
因煤礦塌陷區搬遷安置,安國鎮汪堂新居集中居住區在兩年前得以全新建設。因此,這裡居民一步到位,用上了與城裡一樣的自來水。17号樓1單元的楊阿姨說,以往住在老房子都是在手壓井裡打水吃,水硬堿大。如今的自來水沒堿,清澈甘甜。
沛縣地表水廠生産人員開展生産現場巡檢。 朱志庚 攝
安國鎮水利站站長馬運行告訴記者,2017年,安國鎮被列入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如今安國鎮10萬人口,用的都是來自微山湖的地表水,不僅水源優質,而且供水穩定。
與安國鎮一樣,沛縣13個鎮都用上了優質的地表水。沛縣地表水廠以及沛縣第二地表水廠在沛縣北部和南部同時供水,城鄉供水一體化實現全縣覆蓋。“我們鎖定‘同水源、同管網、同水質、同服務’目标,不負公益性國企的使命與擔當。”沛縣興蓉水務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宋浩說。
“圓了全縣人民喝得起、喝得上優質地表水的夢想。”采訪當天,正在沛縣地表水廠調研工作的沛縣副縣長朱信勇表示,讓城區和農村居民都能吃上來自微山湖的優質高效的自來水,努力增加城鄉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