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滿江紅》正在熱映,票房已達到34億。
武漢作家葉傾城在微博說了一件朋友的趣事。
朋友看完《滿江紅》歸來,興奮地問她:你會不會背嶽飛的《滿江紅》。
葉傾城故意說道:嶽飛有好幾首《滿江紅》,你問的是哪一首,是《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嗎?
朋友驚呼:嶽飛還來過武漢。
葉傾城說:嶽飛被封鄂王,府邸就在武漢。他在武漢住了七年。你每天上下班經過的嶽家嘴,就是嶽家軍的水軍基地。
詩詞君驚了一驚,關于嶽飛,你還知道多少呢?
嶽飛背後的“精忠報國”是錯誤的,嶽飛寫過兩首《滿江紅》,可90%的人隻會背其中一首,他有過兩任妻子……
出身于農家,與武一點不沾邊
嶽飛,河南湯陰人,宋代時,湯陰還叫相州。
家裡世代務農,和武一點不沾邊。
嶽飛出生時,家裡飛進來了一隻大鳥,
父母于是為他起名嶽飛。
幾個月後,家鄉發生了水災,
母親抱着嶽飛坐在一個大甕裡,
甕就像大缸一樣,是陶制的。
幸好,甕被沖到岸邊,母親和嶽飛都得救了。
當時的人,都驚掉了下巴。
一個小嬰兒,在水災中幸免,
确是一件奇事。
小時候,嶽飛是個高冷少年,不愛說話,
喜歡看《左傳》和《孫子兵法》。
天生力氣大,不到20歲,
就能拉開三百斤的弓,
和項羽有點像,有“戰神”的潛質。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嶽飛的父親叫嶽和,是一個大善人。
甯可自己家人少吃點,
将節省的糧食送給需要的人,
有人占了他的地,就直接送給别人,
欠了錢還不起,就直接撕掉了欠條。
在鄉裡,嶽和非常受尊敬。
嶽飛跟着周同學射箭,
周同去世後,每到初一、十五,
嶽飛都上墳祭奠他。
嶽和很贊賞兒子的行為,
他說:
你若能為朝廷效力,也會為國盡義殉難吧!
("汝為時用,其徇國死義乎!")
堅韌的母親,重義的父親,
塑造了少年嶽飛堅強重義的心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言傳身教,就是最好的教育。
盡忠報國,不是精忠報國
關于嶽飛,“嶽母刺字”的故事流傳很廣。
據說,嶽母用針在嶽飛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字,
勉勵嶽飛做一個忠義之人。
事實上,嶽飛背上是“盡忠報國”。
《宋史》記載,嶽飛被秦桧誣陷下獄,
嶽飛脫掉衣服,
露出背後的四個大字——盡忠報國,
已經和皮膚融為一體了。
“精忠報國”也有來頭。
宋高宗曾手寫“精忠嶽飛”,做成旗子,賜給嶽飛。
金人圍攻廬州,
嶽飛樹起“嶽”字旗和“精忠”旗,士氣大增。
後來“盡忠報國”逐漸演變成了“精忠報國”,
成為嶽飛精神的一部分。
是将軍,也是詩人
嶽飛是将軍,也是一個文學家。
人人都知道嶽飛的《滿江紅·怒發沖冠》,
嶽飛的另一首《滿江紅》,90%的人都不知道。
駐紮在鄂州時,
嶽飛曾登上黃鶴樓,寫下一首《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
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
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裡笙歌作。
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锷。民安在?填溝壑。
歎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卻歸來、再續漢陽遊,騎黃鶴。
站在黃鶴樓上,北望中原,曾經美麗的家園,變成一片焦土。
嶽飛沉痛,他恨不得帶領軍隊,越過黃河,收複山河。
功成之後,再來遊黃鶴樓。
語言沉郁悲壯,其中的愛國之情呼之欲出。
備受後世名家贊賞的還有《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裡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欲将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這是一首宋詞的傑作,含蓄委婉,情景交融,非常動人。
後人評價:蒼涼悲壯中亦複風流儒雅。
詩詞君很喜歡嶽飛的一首《池州翠微亭》:
經年塵土滿征衣,特特尋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馬蹄催趁月明歸。
紹興五年(1135),嶽飛在池州駐防,特地來到翠微亭賞景。
這裡山好水美,嶽飛怎麼也看不夠,可馬蹄催他快快歸去。
戎馬一生,嶽飛難得有空閑,他也想好好欣賞一下美麗的河山。
能文能武,方顯一代儒将風采。
是好兒子,也是好丈夫
嶽飛的母親姓姚。
姚夫人長年有病在身,嶽飛每次都親奉湯藥,
看望母親時,輕手輕腳,惟恐打擾。
母親去世後,嶽飛三天三夜沒吃飯。
嶽飛有兩任妻子,第一任妻子姓劉。
因為無法忍受丈夫長年在外,不理家事,
劉夫人離開了嶽飛。
靖康之難後,劉氏逃難到了江南,
嫁給韓世忠軍中一位低級軍官。
韓世忠将此事告知嶽飛,
雖然痛恨她的不辭而别,
嶽飛還是送去了五百貫錢,接濟她的生活。
嶽飛後來娶了李娃為妻,夫妻感情特别好。
李娃成為嶽飛的賢内助,兩人生了三個孩子。
幸運的是,李娃非常支持嶽飛的事業,
出征後,經常慰問将士家屬。
兩人恩愛始終。
吳玠也是抗金名将,非常欽佩嶽飛,
他看嶽飛身邊沒有一個侍女,
為了和嶽飛交好,
吳玠找一個美女,送給嶽飛。
被堅決拒絕:作為大将,怎能享樂。
從始至終,嶽飛隻有李娃一個妻子,
恩愛始終。
李娃全心照顧家庭,孝順婆婆,
嶽飛遇害後,李娃展現出了非常人的堅強,
她帶着一家人前往嶺南,
獨自支撐着整個嶽家。
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恢複中原是為嶽飛一生的追求。
他籌謀已久,在朱仙鎮大破金兵,
開封就在幾十公裡外,馬上就可以收複。
嶽飛步步為營,高宗卻惴惴不安,
他連發十二道金牌召嶽飛班師回朝。
高宗實在太害怕金人了,
“靖康之恥”是他的噩夢。
1127年,金人南下,攻陷開封,
幾乎所有的趙氏皇族都被擄走,
過着屈辱的生活。
金人所到之處,燒殺搶掠。
高宗幸免于難,此後,碰到金人追擊,
有多快跑多快,不停地乞降,
還曾在海上躲了一陣。
還于舊都,恢複開封,洗刷恥辱,
高宗當然想,可是,新問題來了,
如果真打敗了金人,
父親哥哥回來,這個皇帝誰來做?
高宗當然不肯讓。
而秦桧想通過和談獲得更高的地位,
掘取更大的利益。
面對着戰場上強大的對手嶽飛,
金人恨之入骨。
高宗、秦桧、金人達成和議。
而金人發來消息:必殺飛,實可圖。
隻有殺了嶽飛,和議才能成功。
有人問嶽飛:天下何時太平。
嶽飛說:
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人人都如嶽飛,天下早就平定了。
青山有幸埋忠骨
嶽飛死在了大理寺的牢獄之中。
令人感動的是,
一個叫隗順的獄卒偷偷将嶽飛的遺體背了出來。
在深夜裡,
隗順來到臨安城西北的錢塘門,
将嶽飛偷偷埋在九曲叢祠附近。
為了辯認,他在墳前種了兩棵橘子樹。
嶽飛臨死時的一個玉指環,也被埋在身下。
隗順去世前交待給子孫嶽飛的埋骨之地。
嶽飛平反後,
隗順後人禀報朝廷,
找到嶽飛屍骨,将他安葬在杭州栖霞嶺下。
而這,已經是二十多年後的事了。
嶽飛死後13年,秦桧病死。
朝廷上陸續有人提出為嶽飛平反,
高宗不允。
紹興三十二年(1162),高宗禅位宋孝宗趙昚。
宋孝宗力主抗金,六月即位,
七月就下诏給嶽飛平反,以禮改葬。
這一年,嶽飛的妻子李娃已經62歲。
新皇帝在臨安召見了嶽飛的兒子嶽霖,
痛惜地說:
嶽家軍的軍紀,你父親用兵的方法,
張俊、韓世忠遠遠不及,你父親死得冤枉,
朕都知道,普天之下,也共知其冤。
嶽飛被平反,子孫也被授予官職。
二十年光陰乍過,次子嶽雷早已去世。
嶽飛遇害時,三子嶽霖隻有12歲,
嶽飛昭雪時,他已經32歲了。
此後,嶽霖費盡周折,搜集關于嶽飛的筆記資料,
想為嶽飛寫傳記,
尚未完成,便去世了。
去世之前,嶽霖将這份重擔交給了兒子嶽珂。
嶽珂沒有辜負父親的囑托,
先後編撰了《鄂國金佗稡編》和《鄂國金佗稡編續編》,
成為現存最重要、最詳盡的記錄嶽飛事迹的史籍。
嶽飛已死,死在了800多年前南宋昏暗的牢獄中。
此後,嶽母刺字、精忠報國、大破朱仙鎮的故事流傳開來,久久不滅。
嶽飛曾經戰鬥過的地方,建起了嶽飛祠廟,800年來,煙火不斷。
領兵二十載,轉戰千餘裡,一度兵臨開封故都,留下了“盡忠報國”的英雄傳說。
身已死,而精神永存。
古時,人們建廟、聽評書、看畫像懷念嶽飛。如今,人們拍電視劇、拍電影,紀念那顆赤誠的靈魂。
也許,不忘英雄,繼續英雄之志,才是最好的紀念。
來源:微信公衆号“詩詞世界”
作者:聶隐娘
編輯:杭以凡
【聲明:本号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賬号,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