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山西文物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山西文物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31 03:26:26

山西文物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山西免費培養文物全科人才)1

6月21日,澤州縣舉行全省文物全科人才宣講會。受訪者供圖

7月22日淩晨,18歲的問佳宇查到了她的錄取結果,她以524分,高出山西省理科本一批分數線26分的成績被山西大學考古學院考古(文物全科)專業錄取。四年之後,她要回到呂梁臨縣家鄉,成為一名一線文物保護工作者。

今年5月,山西省文物局等五部門聯合印發的《文物全科人才免費定向培養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發布,未來5年,山西省将通過高考面向全省117個縣(市、區)免費定向培養600位文物全科人才,委托山西大學培養。問佳宇和她的同學們成為了首批文物全科專業的學生。

山西省文物局人事教育處處長劉剛說,“以前老一批的文物人都随着年齡增長而退出曆史舞台,年輕的專業人才選擇到基層工作的也不多。縣(市、區)一級文物保護單位面臨着人員數量少、專業知識缺乏的難題。”

據了解,山西省免費定向培養文物全科人才的舉措,在全國尚屬首例,在全省更是首創。定向培養計劃能夠為縣一級的文物保護單位輸送一批文物保護人才,但如何将這些人才留下來,是從省到縣每一個層級都在思索的問題。

第一批文物全科人才

7月22日淩晨,問佳宇查到了她的錄取結果,她第一時間把結果告知了老師和同學。

在報考文物全科專業之前,問佳宇對家鄉呂梁市的文物狀況“幾乎是一無所知”,對于考古學,她想象的畫面是“拿個鐵鍬在地裡挖”,她期待自己也能親手挖出文物,讓更多人看到“山西除了煤還有别的”。

對于将來要回到家鄉基層文保單位的最終選擇,問佳宇表示能接受,“如果沒有被錄取到這個專業,我也隻能讀一個普通一本,為了之後更長遠的打算,大二就要開始準備考研,現在沒有這樣的壓力了,可以更輕松一點來迎接大學生活。”

18歲的楊舒夢(化名)報的第一志願就是山西大學考古學專業,本科一批次可供填報的八個院校裡,她幾乎将考古學列在了每個院校的第一志願。

楊舒夢說,高二時,一則與考古有關的文章吸引了她的注意,她被文章中對考古工作的描寫深深打動,“我也希望未來有朝一日能像文中的那位專家一樣,發掘文物,體會把幾百幾千年前的東西拿在手裡的感覺。”

更令楊舒夢心儀的是,山西大學今年新成立的文物全科專業,四年免費培養,畢業後回到所在縣一級文博單位,直接擁有事業編制。

同樣收到錄取結果的李靜怡從高中開始就對考古學懷有熱情,一位擁有考古學背景的曆史老師在課堂上講述了自己在考古中遇到的困難和趣事,還向他們展示了考古時的照片,李靜怡覺得有趣,之後,她在網上找來一些關于山西古建築的視頻,也買過山西傳統民居的書籍。電視上放考古學相關的紀錄片,她也會停下來看看,李靜怡在紀錄片裡感受過考古工作者的喜悅,“比如之前的三星堆考古,大家發現文物後,小心翼翼的把它從土裡挖出,修複。”她也對之後可能會有的辛苦有預感,“也曾經看過一個記錄片,講的是考古中遇到的困難。比方說,發掘墓葬的時候可能會遇到坍塌,暴雨。”李靜怡表示已經做好了準備,“我還是比較能吃苦的。”

山西文物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山西免費培養文物全科人才)2

收到錄取通知後,李靜怡在萬榮縣文旅局拍到旅遊景區和文化遺産分布圖。受訪者供圖

保障山西未來30年基層文保工作

文物全科是山西大學今年新增的本科專業,脫胎于今年5月山西省文物局等五部門聯合印發的《實施辦法》,其中寫明,未來5年,山西省将通過高考面向全省117個縣(市、區)定向培養600位文物全科人才,委托山西大學培養,今年招生計劃為120人,分為考古學和文物建築兩個方向,每個方向招60人,學生入職後直接為事業編制。大學四年,學生要系統掌握考古、文物建築、博物館三大領域專業知識,畢業後能勝任相關基層文博單位的工作。

山西省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程書林對文物全科人才培養做出了具體說明:“山西省文物局與山西大學共同制定針對性培養方案,學生單獨編班。強化實踐教學,通過實習、實操,使考古方向的學生會發掘遺址、墓葬,編寫發掘簡報;文物建築方向的學生,要掌握建築測繪、制定修繕方案;博物館方面的學生能編寫陳列大綱、布置簡單的展覽。”

程書林說,為了使學生在未來更加适應基層文博單位的工作,“我們專門編制了針對性較強的培養方案,強化實踐性、實操性,在四年的培養中,兩年半時間用于理論學習,一年半時間側重于實踐教學。畢業生定向就業後,能夠承擔考古、文物建築和博物館三方面工作任務,基本滿足基層工作需求。”

劉剛表示,基層文博單位人才短缺一直以來都是省文物局高度關注的問題,“2020年,受山西省免費農科生培養計劃的啟發,省文物局就在積極與各相關單位溝通協商,希望能夠推動基層文物人才培養的相關政策出台,2021年,中央編辦印發《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和考古工作機構編制保障的指導意見》,12月,山西省編辦印發了《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和考古機構編制保障的實施方案》,随後,根據中央編辦和山西省委編辦文件精神,省文物局牽頭制定了《文物全科人才免費定向培養實施辦法》。”

“在《實施辦法》制定之前,我們也小範圍地與基層相關工作人員溝通交流過,2021年年底,我們召集了一批考古學專家,聽取了多方意見,今年年初,又為最終方案的敲定開了座談會,請了文博的專家,山西大學和太原理工大學的老師,對課程進行論證,如何培養、放在什麼專業,畢業之後授予什麼學位,都做了一些讨論,希望最終能夠盡可能實際地、專業地解決地方存在的問題”,而之所以選擇山西大學,劉剛說,“山西大學1978年就開始招收考古學專業的學生,是全國最早開展考古學本科教育的13所高校之一,山西大學考古專業在業界也得到了廣泛贊譽,能夠承擔起文物全科人才的培養任務。我們把文物全科人才放在山西大學一本批次招生,也是希望能夠盡可能地吸引更好的生源,為之後工作開展打下一個好的基礎。”

山西省人社廳規劃統計處處長、一級調研員張永青表示,“省級人社部門将根據省級文物行政部門确定并經同級機構編制部門審核同意的免費定向培養文物全科人才就業崗位信息,編制當年的專項進人計劃。文物全科人才取得畢業資格後,由省級人社部門按照人才個人信息、拟安置單位“點對點”的下達專項進人計劃。文物全科人才可持《文物全科人才免費定向培養協議書》到縣(市、區)及以下文物保護事業單位定向就業,縣級人社部門按照專項進人計劃名單為文物全科人才的人事手續辦理等做好服務工作。文物全科人才初次入職時簽訂事業單位人員聘用合同,合同期為5年,并納入事業人事管理體系。合同期滿,嚴格實施聘期考核,聘期考核不合格的,不再續簽聘用合同。”

之所以劃定5年招收600位文物全科人才,劉剛解釋,“我們大緻估算了一下,一個縣如果平均有5個左右的文物全科人才,加上原有的力量,基本上可以支撐起當地的文物工作。如果人員穩定,将能支撐起未來三十年基層的文物保護工作。”

基層文保力量的薄弱現實

山西大學考古學系副教授王小娟在2016年—2018年曾帶領考古學本科生進行田野考古實習,她了解山西分散的文物資源給文保工作帶來的困難,“與基層文旅局打交道,我們也需要他們的幫忙指引,但遺憾的是,基層的文保力量實在薄弱,有時我們願意帶着基層的工作人員一起培養都很難找到人。”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及山西省文物局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7月,山西擁有53875處不可移動文物,其中古建築有28027處,約占52%;13405處被列入四級文保單位,其餘4萬餘處尚未定級。而與之相對的,卻是基層文物保護力量的薄弱。

據相關媒體報道,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長程書林介紹,山西是文物資源富集的大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31處,位居全國第一。現存元代及元代以前木結構古建築500餘座,占到全國80%以上。

程書林指出,山西文物的基本特點是數量多、分布廣、品質高,保護任務繁重,安全壓力巨大。

澤州縣文旅局副局長李志強介紹,澤州縣國省市縣四級已定級文物和第三次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普查中的未定級文物,共有文物點1600多處,而如此龐大的文物數量,在保護上,隻能依靠縣文旅局中8個正式在編的工作人員。陽城縣文物保護中心主任宋曉軍說,整個中心在編人員5個,負責全縣一千多處文物點的文保工作。

今年清明節前後,山西省文物局牽頭開展低級别不可移動文物和石刻文物兩項資源調查,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澤州縣文旅局文物股的趙英傑和他的7個同事以2到3人為一組,每組每天15處左右的速度,走遍了澤州縣每一處文物點。“兩個月沒有歇一天”,趙英傑感覺體力腦力都有點受不了,“實在沒有辦法,我們的點太多,人又少。”

多位接受采訪的山西省縣一級文物保護單位工作人員表示,縣級文保單位大量缺人,“太少的人承擔了太多的工作”,另一方面也缺乏真正具有專業素質的人才。宋曉軍說,陽城縣文物保護中心的在編職工中,隻有1個人有曆史學的教育背景。“我們縣最近正在着手修建博物館,但沒有博物館和文物相關知識和經驗,這個博物館修起來要怎麼運作是個問題。最近有省裡的專家在縣裡進行調研,我讓中心的兩個人陪同專家介紹當地情況,同時也想讓他們多多與專家學習交流,再惡補一些文物知識。”

李志強也期待賦予縣一級文保單位更多人才力量,“這樣配合省裡或者别的專家團隊考古,或是土地利用的前置考古工作都會更有裨益。”

擁有曆史學教育背景的趙英傑也時常在專業上碰到難題,“我對古建築的了解确實不夠,經過這一年,我才能大緻了解一些建築的基本結構,什麼是歇山頂,什麼是鬥拱。”

山西文物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山西免費培養文物全科人才)3

2022年4月,趙英傑在兩項調查時查看被雨水沖塌的民宅。受訪者供圖

培養方案傾向于更多實踐

王小娟是山西大學首屆文物全科人才具體培養方案的制定者,為了制定出切合學生需求的培養方案,她收集設置了考古專業的其他院校的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方面的信息,通過對比和交流,進一步完善了課程設置。

最初,考古學(文物全科)的培養方案囊括了考古學、文物與博物館、文物保護、文化遺産四個方向的課程。2022年春天,山西省文物局針對培養方案召開了座談會,在座談會上,來自省内高校和省級文保單位的專家們提出,文物建築也應當成為專業培養的重點。

王小娟深谙文物建築的重要性,“山西省是古建築大省,文物建築保護和修繕向來是地方和基層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文物建築方向的培養方案令王小娟感到稍許為難,“此前我們對文物建築方向的教學隻有基礎性的中國古代建築課程,在國内,也隻有北京大學的考古學院設立了文物建築的專業方向,其他的文物建築課程大多設置在建築學院内,作為他們的學科分支”。為了補齊文物建築方向的短版,王小娟研究了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文物建築方向的課程設置,查閱了北京建築大學等其他建築類專業的課程安排,最終學院商定,在開設專業的第一年中,将請山西古建築保護研究院等單位的專家前來授課。後期會盡全力引進相關專業人才進行授課。

王小娟介紹,在最終敲定的培養方案中,文物全科的專業必修課共計25門,66個學分,這些必修課中既包括了《考古學通論》、《文物建築學概論》等考古學專業的基礎課程,同時也引入了《藝術史概論》《哲學概論》《美學概論》等文史哲方向的通識課程。王小娟說,“考古走到最後一定是融合了多個學科知識的,我們希望這些基礎的人文學科課程能夠給學生打一個好的底子。”

必修課之外,學生們還可以在更多細分的領域中選擇五到六門選修課,這些課程包括體現了山西特色的《山西考古概論》《山西區域史》,也有在某一領域更精深的如《中國青銅器》《陶瓷考古》《動物考古》等。

王小娟傾向于将更多的專業課程排在大一和大二,進入大三,學生們要進行一整年的實踐課程,“大三上學期是田野考古實習,下學期是文物建築調查和測繪”,王小娟說,她也迫切希望更長的實踐課程能夠幫助學生盡快承擔起基層的考古工作,“如果基層文保有任何動态或者問題,他們能夠立刻切中要害,至少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也能夠及時準确地向省裡的專家求助。”

把人留住

在一本批次錄取結果出來之前,劉剛和同事們也經曆了焦灼的幾天,自6月高考結束,他們就已經接到很多高考生和家長們的報考咨詢電話,劉剛計算着咨詢和報考的比例,“心裡還是沒有底,不知道能達線的考生究竟有多少人選擇山西大學考古(文物全科人才)專業,按照往年的招生經驗,山西大學的一本分數線比國家線還要高一些,說實話,我有點擔心報考人數偏少影響我們後續的招生培養計劃。”

現在,劉剛和他的同事們也終于對錄取結果安了心,山西省第一批本科A類定向院校志願征集計劃顯示,除少數幾個縣之外,其他各縣均已完成文物全科專業招生指标。

定向培養計劃能夠為縣一級的文物保護單位輸送一批文物保護人才,但如何将這些人才留下來,是從省到縣每一個層級都在思索的問題。宋曉軍提到,2019年,陽城縣在進行人才引進時招來臨縣一個考古學方向的研究生,盡管中心做了大量工作,但出于各種原因,對方還是放棄了這個崗位。李志強也擔心縣一級文物保護單位對山西大學畢業生缺乏吸引力,“縣裡工資不高,上升通道也窄,他們真的能耐下心來做這個嗎?”

如何将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人才留住,劉剛說,“首先,我們希望能夠逐步提高事業單位人員的待遇,其次,在未來5年期間,協調市、縣(市、區)文物行政部門,在業務培訓、科研經費上給文物全科人才和更多基層文保工作者一些支持。5年期滿後,這些文物全科人才如果能取得較好的業績,也有機會按照國家和省裡的人員流動、選任等人才政策,獲得更好的晉升空間。”

“考古和文物保護的确是需要情懷的工作,要有獻身精神,才有可能出成果。我們也是希望盡最大可能給文物全科人才提供便利,入學之初就承諾編制,讓學生們免去後顧之憂好好學習,畢業後讓他們能夠回到家鄉安穩下來。”

山西文物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山西免費培養文物全科人才)4

2021年冬天,趙英傑和同事們前往紫金山大雲院石窟檢查,路不好走,他們每次都步行上山下山。受訪者供圖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文物建築教研室主任徐怡濤認為,基層缺乏懂專業的研究人員,山西能夠主動培養一批留在基層的考古人才是非常好的事。“5年培養600位文物全科人才,這樣的規模是非常大的,基本上沒有哪個文博院校一年能招這麼多學生,采取定向培養的方式也能夠解決文博作為弱勢行業缺人的現狀。”

徐怡濤完成過十餘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規劃,他認為,文博系統缺人的現狀是普遍的,不隻是山西,“如果山西這麼做效果好,會對全國都有示範作用。”

徐怡濤也提出,文物全科人才的培養有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比如文物建築專業融合了建築學、考古學、曆史學等多個學科,如何有機地将它們融合在一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建議學校還是要注重教學體系的培養,注重教師團隊學科意識的統一,避免學生在求學中出現迷茫錯亂的感受。

今年7月,山西省政府出台《關于加強全省考古工作的意見》,其中提到,“擴充省級考古機構力量,加強市縣文物考古機構建設和職能配置,考古資源富集、任務重的縣(市、區)優化文物保護和考古工作事業機構設置;加大人才培養支持力度,省級人才計劃加強對考古行業人才支持,加強哲學社會課題規劃中對考古相關科研支持。”

宋曉軍急迫地等待着文物全科人才政策的最終落地,得到消息的第一時間,他向上級要了5個名額,“如果還能再擴充,我願意要20個”。今年報考招生季,宋曉軍在電話裡勸熟悉的考生和家長們報考山西大學文物全科專業,“畢了業肯定能分到我這裡來”,宋曉軍已經開始規劃着還未入學的“小同事”的未來,“今年9月,我們也要去太原和簽約的學生見面認識,互相熟悉,如果可能,我希望能讓他每年的寒暑假都來我們單位實習,早點上手,我們也能多點力量。”

新京報記者 李冰潔

編輯 胡傑 校對 李立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