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老師點評作業,說我寫的字“有苦勞沒功勞”,隻差說我在亂寫了。
老師是不支持亂寫的,光寫得飄逸潇灑不行,要寫得跟原帖一樣或者每筆都有出處。
看來所寫的字沒有練習過單字在老師那裡是過不了關的,誰讓他老人家原帖寫了一百多遍呢?
昨晚上,輾轉反側,一直在琢磨,為啥自己寫的字不過關,不好看呢?
想來好看的字有以下幾個特點:
1.結構準确。
所謂的結構主要包括兩個方面——高寬比和行筆角度。
高寬比指的是整個字的筆畫之間的比例關系,橫多長就決定了豎是多長,長一點短一點都是不準确的。單個筆畫又有自己的高寬比。
角度指的是每個筆畫的方向,方向不知道那就是在亂寫亂畫。說得嚴肅點,人生重要的不也是方向和落腳點嗎?不知道往哪裡去,那就是在糊裡糊塗瞎混。
每個線條自己和自己的比例關系,整個字的比例關系,以及每個筆畫的角度,都需要跟原帖一樣。這樣才能夠達到形似。
我們平時練習寫字用的凹槽本,以及各種軟硬筆的描紅,其實就是不斷地在接近原帖的字形結構。
其實如果結構如果要好看,布白均勻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項。在大自然中,完美對稱圖案是常常存在的,大概對稱、均勻這種特性能給人帶來一種穩定感。我們在練習篆隸時,常常練習的就是布白均勻這種能力。
2、粗細适宜。
所謂的粗細,其實就是一個提按的功夫。起筆按不下去,按下去又提起不來,這都不行。
毛筆的魅力就在于粗細對比,一個字如此,整篇更是如此。
有一個大書法家(具體是誰不記得了)說過,光提按的功夫他就練習了幾十年,這絕對沒有騙人。一個字可以分成無數個點,嚴格來說,每個點的粗細大小都是不一樣的。如果可以寫到可以和原帖一模一樣,那真的是厲害的不要不要的。
如果說結構是一個字的骨架,粗細差不多就是它的肌肉。該粗的地方粗,該細的地方細,這才能說擁有一個好身材。
3.每筆都要有出處。
有人說,怎麼着,我跟原帖寫得不一樣就不美了嗎,就沒有價值了嗎?
原則上說确實沒有價值。因為亂寫就意味着按照自己的标準來,而這個标準是沒有經過社會群體的審核和判定的。如果亂寫就可以,那為啥要來學習?你已經什麼都會了,那還學習個啥?
最近娃上了一年級,對于寫字這件事我确實有很深的體會。其實書本上的東西都是經過約定俗成之後形成的一套大家都認可的規範。書本上的字都寫不像,還妄談創造那簡直是天方夜譚。
寫毛筆字的标準就是要跟原帖一樣。如果你一定要寫得不像,那麼你的每個筆畫應該有出處,或者說按照帖子提煉出來的共性來寫。
簡單說,即便你寫得和原帖不一樣,那必須經過材料收集,歸納總結,提煉出共性,你所寫的字才能經得起推敲。
換句話說,天上不可能掉下來一個筆畫,如果真的掉下來一個筆畫,那絕對是你自己捏造出來的。
因此,我們說文明是需要積累和傳承的,我們隻有在前人留下的文化面前,恭敬虔誠深入地學習,才有可能将文明拔高那麼一點點。
人類本沒有什麼創造,所謂的創造也是吸收融合叠代的結果。
寫書法依然要遵循實事求是的精神。
4、有神韻。
神韻這個東西比較玄,一般很難界定,我理解就是一個字跟人一樣,也是有精氣神兒的。
寫字的神韻跟一個人生活中的經濟狀況、知識底蘊,個人性格有很大關系。像熟知的王羲之、趙孟頫這種家底,基本上不愁吃穿,用現代話來說,有保姆阿姨司機伺候着,每天也不用幹啥事,專心寫字就好了。有名師指導,家庭人文底蘊的背書,加上本人刻苦勤奮,這不就寫出高古和飄逸來了嗎?當然,神韻這玩意還有骨子裡天才因子的加持,最後才能表現出來。
在寫書法集字的時候,同樣一個字,都是書法大家,能明顯感覺到王大人的字就是飄逸潇灑。這是人心裡面的東西,很難去超越。試想一下,在人人都感覺到束縛壓抑的生活中寫出潇灑靈動,這心裡是有多自由多超脫,怎能不讓人神往。與其說我們佩服的是某個人的書法,不如說向往的是他的精神世界。
我們普通人先不要想那麼多,先想着形似就能難倒一大批人了。無限地接近原帖就是自己的目标。至于說學會了走路,能不能跑起來,那還是遲早的事情。最後能不能跑得有氣度有神采,那部分就是心性方面的加持了,不能過早地作為自己的目标。
總之,結構準确、粗細适宜、先形似後神似。從一個筆畫,到一個字,再到全篇,仔細觀察、勤于臨摹,用心積累琢磨,最終總能寫出好看的毛筆字來。
一起加油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