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海歸”,年僅29歲,哥倫比亞大學碩士,連續支教十年。顔值高,學曆高,放棄國外高薪工作一頭紮進公益事業,為鄉村教育做貢獻。這樣完美的人設,一度讓其成為各大媒體的寵兒。然而一封《舉報信》,讓龍晶晴站在風口浪尖,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在這個看似最美支教的外衣下有多少是幌子。
如何一邊支教一邊海外留學?别人支教都是辛辛苦苦,怎麼她依然光鮮亮麗,她是怎麼做到面容精緻?支教視頻都是以她為主角,孩子們呢?在各大網友和官方的深挖下才扯下了她的最後一塊遮羞布,最美支教教師不過是詐捐網紅。
而在龍晶晴在處罰之後,不免讓人看到落後鄉村教育的慘狀,也不免讓人思考鄉村教育的出路在哪?
大學生支教是公益還是功利
如果你上過大學,那麼你一定會接觸到一門課叫社會實踐,而很多大學生社會實踐課程都會選擇去支教;如果你來自鄉村對小時候還有印象,那麼你也許會模糊記得某個暑假有那麼幾天有幾個大大哥哥大姐姐來給你們做了短暫的教師。
是來玩鬧還是心懷教育之心?
往往大學生寒暑假支教也就一個多月,而這一個多月裡,當然不乏一些真心熱愛教育的大學生,在感受了鄉村教育的落後之後奮然投身鄉村教育的
但當大學生支教成為一股潮流,還有多少大學生支教是帶着教育心去的呢?很多學生無非就是想去體驗一番,多拿個學分,甚至還沒出發就已經計劃好了支教期間的旅遊行程和活動安排
也許對孩子來說這些大哥哥大姐姐就是一束外面來的光,但我們去支教的時候有沒有做好成為一束光的準備
提到大學生寒暑假支教就不得不提基層支教或是西部計劃,這是一項鼓勵大學生前往基層發展,為落後鄉村提高良好教育的一個政策
一位同學,大四畢業時本以為她要考研的,但她說她想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毅然決然的參加了西部支教計劃,經常能夠在朋友圈看到她發一些西藏地區可愛的孩子們
有時候會跟她聊到一些支教的問題,問一下她的感想,我知道她是一位熱愛教育的人,也很喜歡孩子,隻不過再美好的理想也抵不過遙遠的距離,雖有不舍,但支教期結束還是會回到自己的家鄉,這無可厚非,雖她有時候也會因放心不下而有所動搖
更有甚者下基層不過是為自己鍍一層金,好讓自己在考研,考公務員上有所優勢,才會去下基層
我們不可否認确實有無私奉獻的人,但這一層層的支教背後,駐守的鄉村教師乏了,留守的學生乏了,老師來來往往,來支教的教師一來一往渡了一層金,而留給鄉村的孩子又剩下生呢?
好不太容易培養的感情,我開始喜歡你了,你卻要走了;對留守的鄉村教師來講也是徒增困難,大城市帶進來的教育教學方式,等支教老師都走了,留守的鄉村教師是否又資源繼續他們的教育方式,又如何讓孩子們轉變過來?所以有些地方的老師孩子甚至不希望有教師來支教,因為看見了光最後還是要回歸黑暗。
最美鄉村教師是底層教育的悲哀
曾經看過一個新聞,一個年近半百的代課老師,一個月拿着1-2千的工資,依然堅守教育好孩子們,未曾離去過;評論區衆網友高呼,這才是好教師,這才是真正為人民服務?這竟然沒有編制?
被學生喊作“魔鬼”的女校長張桂梅,帶出多少走出大山的孩子,所有人都在歌頌這些無私奉獻,真心實意熱愛教育的教師們。
我們都在贊揚,都在歌頌,往往忘了這無非是底層教育的落後所造成的,如果可以選擇,當我們不需要再用最美鄉村教師來稱贊教師時,才是真正擺脫了鄉村教育的悲哀,才能讓鄉村教育真正擺脫困境。
鄉村教育該何去何從
面對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教師招聘的火爆,往往被我們忽略的鄉村教育的窘境才是更應該關注的,北上廣深高學曆也要擠破腦袋,而鄉村教師招聘要求一降再降依然寥寥無幾,或者哪怕去了也很快會離開
為什麼?落後,窮
我們當然鼓勵,當然贊揚教師走下基層,但一個教師沒走下基層他就不配稱為教師,這不人道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句話在城市建設中非常适用,教育的發展離不開城市的發展,更好的發展教育,城市發展迫在眉睫;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更多的人回歸家鄉,建設故土,讀書不是為了擺脫貧困的家鄉,而是為了讓家鄉不再貧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