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半月闆損傷的高發群體而言,了解半月闆損傷的症狀是非常關鍵的,能夠讓大家在患上半月闆損傷後,做到早發現早治療,繼而病情病情持續發展。那麼,半月闆損傷的臨床症狀有哪些?
1、腫脹:大部分患者無外傷史,傷後逐漸腫脹,傷側較顯著。
2、積血:受傷後膝關節劇痛,伸不直,并迅速出現腫脹,關節内積血。
3、疼痛:疼痛往往發生在運動中的某種體位,體位改變後疼痛即可能消失。疼痛部位在兩側關節間隙。
4、行走困難:行走可,但乏力,上下樓梯時尤為明顯,且伴有疼痛或不适。病程長者,股四頭肌會逐漸萎縮。
5、交鎖症狀:總感到關節疼痛,活動時有彈響,有時在活動時突然聽到“咔嗒”一聲,關節不能伸直,忍痛揮動幾下小腿再聽到“咔嗒”聲關節又可伸直,此種現象稱為關節交鎖,交鎖可以偶爾發生也可以頻繁發生,頻繁地發生交鎖會影響日常生活與運動。
半月闆損傷的檢查項目有哪些
1、X線檢查:拍照X線正側位片,雖不能顯示出半月闆損傷情況,但可排除其他骨關節疾患。膝關節造影術對診斷意義不大,且可增加病人痛苦,不宜使用。
2、重力試驗:病人取側卧位,擡起下肢作膝關節主動屈伸活動,患側關節間隙向下時,因損傷的半月闆受擠壓而引起疼痛。反之,患側關節間隙向上時,則無疼痛。
3、研磨試驗:病人取俯卧位,膝關節屈曲,檢查者雙手握住踝部将小腿下壓,同時作内外旋活動。損傷的半月闆因受擠壓和研磨而引起疼痛。反之,如将小腿向上提,再作内外旋活動,則無疼痛。
4、回旋擠壓試驗:患者仰卧,檢查者一手握小腿踝部,另一手扶住膝部将髋與膝盡量屈曲,然後使小腿外展、外旋和外展、内旋,或内收、内旋,或内收、外旋,逐漸伸直。出現疼痛或響聲即為陽性,根據疼痛和響聲部位确定損傷的部位。
5、壓痛部位:壓痛的部位一般即為病變的部位,對半月闆損傷的診斷及确定其損傷部位均有重要意義。檢查時将膝置于半屈曲位,在膝關節内側和外側間隙,沿胫骨髁的上緣(即半月闆的邊緣部),用拇指由前往後逐點按壓,在半月闆損傷處有固定壓痛。如在按壓的同時,将膝被動屈伸或内外旋轉小腿,疼痛更為顯著,有時還可觸及到異常活動的半月闆。
如果大家已經通過上面的介紹對“半月闆損傷的臨床症狀有哪些”有了充分的了解,也希望可以幫助到每位患者朋友。溫馨提示:患病後的治療固然至關重要,但僅僅靠治療是無法快速康複的,若想做到這一點,需要做好各個方面的工作,無論是生活中還是飲食上,都不可掉以輕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