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岑說:“寬廣的河流平靜,有教養的人謙遜”。
生活中,那些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是很謙卑和藹的,有的時候甚至是有點“慫”的。
而懂得認“慫”的人,會在人生的許多方面,獲益良多。
01
老婆面前适當認“慫”,會讓感情更和諧
先問一個問題,兩口子吵起架來,丈夫越吵越兇,寸步不讓,做妻子的會是什麼感受呢?相信感覺不會那麼美妙。如果老婆天天心情不好,家裡的氣氛能和諧嗎?
所以那些情商高的丈夫,都懂得在夫妻吵架的時候适當認“慫”。
說起認“慫”,我身邊那些把夫妻關系處理得非常好的丈夫那可是各有妙招。
其中一個朋友,老婆火爆脾氣,每次因為一些小事惹得老婆生氣,這位仁兄就是不吱聲,讓你說,你随便數落,等妻子數落完了,氣也消了,再想想自己剛才,妻子就有點不好意思,然後丈夫趁機有事說事,溝通問題,解決問題,不但讓一次危機化解于無形,也讓妻子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
這位同事的老婆常常說,多虧自己嫁給了他,要是嫁的是别人,就自己這火爆脾氣,還不知道會怎樣。
還有一位同事更妙,每次妻子一因為什麼事沖他發脾氣,他就說:“不知道你在說什麼”,然後他老婆所有脾氣瞬間就沒了,忽然覺得自己很沒意思,很無理取鬧,然後矛盾就過去了。
所以在我看來,那些懂得在妻子面前适當認“慫”的丈夫,一個個都是高情商的代言人,他們不但知道,夫妻吵架,于家庭和睦沒好處,也知道,如何把夫妻間的矛盾于無形間化解掉,這不是高手是什麼。
02
教育孩子适當認“慫”,會使教育更成功
現在的家庭教育,有對孩子過于溺愛的一面,但是也有,對孩子控制欲太強的一面。
前一陣看過一個故事。
一位母親,自己職業是教師,性格比較好強。對女兒要求也很嚴格。
從小到大,女兒上什麼學校,報什麼輔導班,課外興趣班,都是這位母親嚴格計劃好,安排好課表,孩子隻要按照她安排的時間表按時去上課就好了,根本沒有權利說“不”。
所幸女兒也很乖,從小到大一直是優等生,成績年年名列前茅,高考的時候,更是被國外一所名牌大學錄取,在身邊同學有的連好一點的本科都上不了的時候,人家已經去國外讀書了。
她媽媽為此很驕傲,也很自豪,覺得是自己培養得好,女兒才能一直這麼優秀。
可是誰知,女兒去國外大學報到沒過幾個月,學校就發來通知,說她女兒跳樓了。
從女兒留下的遺書裡,這位母親才知道,孩子是因為從小到大,都在被母親控制着,逼着往前走,在上高中的時候就已經有抑郁傾向了,隻是沒表現出來而已。
這位母親這才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方法。
可是為時已晚。
你看,我們許多人在教育小孩的時候,總是把自己的位置擺得過高,把自己手中權利想得過大,這才導緻很多時候在教育小孩時事倍功半。
如果能把自己的位置擺得低一些,适當認慫,懂得自己并不是别人人生的主宰,把孩子的選擇權适當交還給孩子,這樣,效果或許會更好。
為什麼不願意認慫呢,實際上,我們很多時候連自己的人生都還搞不定呢,為什麼竟會這麼自信,覺得自己就可以掌控得了孩子的人生。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獨一無二的種子,什麼時候開花,什麼結果,并不一定是我們能掌控得了的。
所以,孩子教育上,适當認“慫”,認識到自己也并沒有那麼全知全能,或許那樣,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才會多考慮一點孩子的感受,孩子自己的真實想法,這樣,才有可能教育出一個身心健康,内心溫暖陽光的孩子。
03
對待父母适當認“慫”,會使家庭更和睦
許多已經成家立業的成年人可能都有一種感覺,父母年紀大了,好像也變唠叨了。有的脾氣不好的父母,年紀大了之後,甚至三天兩頭數落孩子。
可是面對父母的“唠叨”,做子女的我們,既不能直接回怼,又不能跟父母去講道理,因為“老小老小”,父母年紀大了,很多時候感覺更像孩子,有時候還比較固執,講道理也講不通。
我有一位表姐夫,處理起這種事情來,就非常有辦法。
每次當家裡老人又唠叨起來,他就會坐在一邊,聽老人唠叨,甚至有時還順着老人說的,插幾句話,這樣子,老人每次還都越說越起勁了。
可是一個家族裡面,表姐夫的父母,也就是我的舅舅舅媽,最喜歡的卻是這個女婿。
因為他雖然事業做得非常大,非常成功,但是在嶽父嶽母面前,從來都是一副低姿态,哄得兩位老人每天都很開心。
其實有時候想想,當父母老了,變成孩子心性的時候,更需要我們做兒女的,耐着性子去陪伴,去聽他們說話。
所以無論我們的事業幹得再大,在老人面前,我們都應該“慫”一點,而不是對老人态度不耐或者動辄言語暴躁。
就像國學家南懷瑾說的,老年人是家中的“寶”,是一個家的“樹根”,一個家族要繁榮興盛,應該多多向根部去澆水,耐心呵護。
05
鄧拓說:“越是沒有本領的人,就越加自命不凡”。
而那些真正有智慧的人,多半是謙虛的、低調的,甚至是有點“慫”的。
因為他們知道,認“慫”其實是一種更高級的智慧,它代表心中裝着别人,代表更多的愛和擔當,以及足夠強大的自信心。
因為隻有真正内心強大的人,才懂得認“慫”的意義,也才真正敢于去認“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