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四書指的是哪四本書

四書指的是哪四本書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5 17:57:04
01

“四書”之名始立于宋朝,理學家朱熹把《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這四種書合成一部書,分章斷句,加以注釋,稱之為《四書》。從宋朝一直到清朝,這部書一度成為讀書人必讀之書,也是朝廷選拔人才考試必備科目。

《四書》是儒家的總綱領,千經萬論都離不開這個總綱領,古代的讀書人至少都能背誦《四書》,這是最低的底線。紅樓夢裡的林黛玉剛出場就提及《四書》,可見四書的重要性和影響力。

四書指的是哪四本書(四書的正确打開方式)1

02

經過曆代儒者的千挑萬選,确定下來了“四書”,也就是《大學》《論語》《孟子》《中庸》這一最基本的書目。

那麼這四本儒家經典,我們是随便看,還是按照一定是順序讀呢?

朱子曾經對如何讀“四書”給出了一個順序:《四書》應當依照《大學》、《論語》、《孟子》、《中庸》的次序來讀。

朱子讀書法一向提倡由易而難,由淺入深,讀“四書”的順序,恰是朱子這一思想的體現。

但是,在難易的背後,還有一個深層次的原因,這和四本書的内容有關。

四書指的是哪四本書(四書的正确打開方式)2

03 先讀《大學》,以定規模

所謂“大學”,是與“小學”相對而言的。按照朱熹的說法,古人八歲入小學,學習 “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禦書數”等文化基礎知識與禮儀。

十五歲入大學,學習倫理、政治、哲學等“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問。

很明顯,“大學”和“小學”階段的任務是不同的。“小學”的啟蒙讀物多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之類的童書,當有了初步的文化基礎,掌握了基本的生存技能,真正開始所謂“大人之學”的時候,要看的第一部儒家經典,就應該是《大學》。

《大學》開宗明義就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如果把第一個“明”作“明白”,那麼三綱之間就會呈現一種遞進的關系。

首先,“明明德”。個體明白了光明正大的品德,也就是個人達到了道德的覺悟。

其次,個人達到道德的覺悟之後,還要推己及人,幫助、教育他人,使其也成為有道德的人,這就叫“親民”。

經過“明明德”和“親民”兩個階段,就會達到至善的境界。

“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這就是著名的三綱領,也是儒家修養的目标。此外,還有八條目,即“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可見,它是一部講哲學與個人身心修養的書。朱子說,讀《大學》可以“定其規模”,今天大學的意義和古代的“大學”雖然不一樣,但是在培養人才問題上是一緻的,政治素質和道德素質很重要。這個基礎打紮實了,然後才有可能說及其他。

四書指的是哪四本書(四書的正确打開方式)3

04 次讀《論語》,以立根本

《論語》是孔門諸弟子答問的記錄,紀錄了孔子的思想和言行,是一部語錄體的著作,最為親切可信,儒家思想的精義亦囊括其中。

《論語》裡面,孔老夫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這句話在語文課本中就有,無論男女老少,都朗朗上口。

但其内涵,卻很深奧。這裡提出了對人生至關重要的三件事情,一是學習,二是交友,三是自處,這三件事情處理好了,人生就會快樂。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講學習之道,經常溫習、反複琢磨、嚼爛吃透,是好學生必備的技能。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學習能讓人增值,同時還能豐富内心世界。

如果你想人生始終快樂,那麼千萬不要忽略“學而時習之”這件事。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是說君子之交,以心相交而不是以利相交,才能長存心中,不想起卻從不忘記,在歲月中緩緩流淌成久遠。延而廣之,這更是一種與人為善的态度,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情懷。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這是說自處之道,人生在世,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态,如何安放自己,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看淡點兒,心平氣和,做自己就好。

朱熹對這段話評價極高,說它是“入道之門,積德之基”。

因此,次讀《論語》,可以從中了解并感悟孔子快樂之道。

四書指的是哪四本書(四書的正确打開方式)4

05 再讀《孟子》,以觀發越

孟子見梁惠王,梁惠王開口問道:“你奔波千裡而來,可以對我的國家有什麼利處?”

孟子則開口就說了一句:“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簡單的一句,提出的卻是儒家的重大命題——要仁義,還是利益?關于“義利”之辨,如何解?

核心标準即是:合道,利再大也不為過;不合道,利再小也不能受。

孟子言:“吾養吾浩然之氣”,讀《孟子》一書中的文章,如睹其人,能強烈的感受到一種正氣,智慧和幽默。

孟子被稱為“亞聖”,在傳統儒家中,地位僅次于孔子。在儒家思想的傳承上,孟子暢其源流,通過《孟子》,從義利觀、政治論等方面發展和豐富了孔子的思想,把儒學推上了一個新的境界,将其發展的更遠更廣。

朱子以《孟子》次《論語》,是在學者大根大本确立之後,激發其昂揚的志氣,所以朱子說“次讀孟子,以觀其發越”。

四書指的是哪四本書(四書的正确打開方式)5

06 最後讀《中庸》,以求古人為妙處

關于“中庸”二字,在現代人看來,大多認為是不偏不倚,剛剛好。其實這種理解,放在“四書”中的《中庸》來看,有點兒膚淺。

《中庸》是孔子的孫子子思所作,開篇第一句“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是全書的綱領,開始講天命,這個命不是指富貴、貧賤、福壽這些命定的内容,而是指個人的天賦秉性。從天命而推出了性、道、教三個概念。

南懷瑾先生曾說,這三句話是影響幾千年來中國文化最大的東西。《中庸》高深,開篇三句說的更是大本大源。

《中庸》最後,“緻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提出了“中和”的概念,對全書内容做了升華。

守得住性,把得住道,做得成教,就是那條天人合一之路。

讀《中庸》,緻中和,中庸之道即是中和之道,是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也是維護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和諧的普遍方法論。

這種至高的境界,導緻很多初學者反映《中庸》一書難讀,朱子也說“次讀《中庸》以求古人微妙處”。所謂“微妙處”,就是指深入到了宇宙、人性等深層次的哲學領域了。

自然,需要在其他三書都讀完了,于其中道理都有所了解之後,再來讀《中庸》。

四書指的是哪四本書(四書的正确打開方式)6

07

《四書》所講的知識,無非都是來自于平常生活中的事情,但其映射的大智慧和高境界,卻源遠流長,影響無數人。

所謂經典,越看似平凡的地方,往往越不平凡。

我覺得在閱讀古人的經典著作時,不僅僅知其然,更應當要知其所以然。如此才能讀透文字,領悟其精華。

四書指的是哪四本書(四書的正确打開方式)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