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50歲,有些人還能身體強健,跑馬拉松,而有的人可能身虛體弱,行動吃力。那麼,過了50歲到底算不算老年人呢?
50歲就是老人,心理學家的答案非常肯定。聽起來是不是很失望?别急,往後看。
著名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把人生按照年齡發展,分為八個階段。而50歲以上,就是人的最後階段,也就是進入了老年階段。
在這個階段的人,體力、健康每況愈下,對此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和适應,所以他們要面臨一生中最大的問題,就是要應對衰老和死亡帶來的絕望感。
回顧過去時,可能懷着充實的感情與世告别,也可能懷着絕望走向天堂。自我調整是一種接受自我、承認現實的感受,一種超脫的智慧之感。如果一個人的自我調整大于絕望,他将獲得智慧的品質,埃裡克森把它定義為:“以超然的态度對待生活和死亡。” 這種感覺可以讓人不再恐懼死亡。
在50歲之後,人們會更加關注自己内在的精神世界,開始體會人生的真谛。
有句老話:“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50歲已年過半百,應是知天命之年。
所以這裡的老啊,說的是你心理上的完完全全的成熟。
當然,你可以說50歲根本就不老,因為有人依舊堅持健身,閱讀,保養自己,即使他50歲,也很難看出衰老的痕迹。
所以,不要因為自己50歲了,就覺得自己老态龍鐘,畢竟生命狀态是由環境、心理和生理相互影響、共同決定的。
保持好的心态,不要被社會年齡束縛,别說50歲,就算70歲、80歲,也一樣可以是年輕人。就像孔子說的,“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将至”。
但如果心态不好,整天像個老人家,35歲的壯年也可能垂垂老矣,您覺得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