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位于北京東南部,在906平方公裡的地面上,每時每刻都發生着大大小小的故事,或關乎你,或關乎他。
2015年,通州又罩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北京城市副中心。
3年來,通州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也許你看到了小區的環境改善了,也許你很久沒聞到河裡發出臭烘烘的味道了……這是很多人一起努力的結果,還有更多的人,為這個城市的建設默默付出着,當然,還有一些帶着些神秘色彩的行業和名人,可能,你和我一樣好奇着。
于是,北青社區報(ID:tongzhoushequbao)以時間為軸,選擇打着通州标簽的24類人群,試圖用鏡頭記錄下屬于通州的24小時。
☼5:00,★ 小樓飯店,開啟通州煙火人間的一天
每天清晨3點多,小樓飯店的後廚已經開始忙碌起來,提前為食客準備當天的早點。
5點半,小樓飯店準時開門,絡繹不絕的食客來到小樓,美好的一天從這裡開始。
他們中,有的每天都在小樓解決早餐問題,也有的慕名遠道而來。炸糕、油條、包子、豆腐腦、丸子湯、羊雜湯……從小生活在南大街的王大爺,每天都會光顧小樓:“習慣啦!就愛吃這一口兒”。
第一撥顧客的到來,拉開了通州嶄新的一天。
☼6:00,★ 運河文化廣場,運動已成“通州時尚”
6點,天已經透亮,通州運河文化廣場變得熱鬧起來,踢毽的、跳舞的、還有打太極的……
逐漸,東關大橋橋底,聚集了越來越多前來晨練的人。一名阿姨介紹,不管是周末還是工作日,這裡每天亦是如此,通州的清晨同樣熱鬧。
不可否認,這就是生活的另一種形态。
☼ 7:00,★ 通州北苑地鐵站,上班人潮湧向市區
早高峰的通州北苑地鐵站人們戴着耳機、看着手機、大步流星的走着
早上7點鐘,上班族的腳步聲敲碎了平靜的街道。通州北苑地鐵站也迎來了人流量的高峰,通州前往市裡上班的人中不少會選擇八通線出行,人流量多的時候地鐵站不得不采取限流的措施。
通州作為北京外來人口一大聚集地之一,交通壓力也在不斷的上漲。随着城市的建設,通州的交通狀況也變得樂觀了起來。但是“擠地鐵”在大城市視乎是一個逃不開的話題。将大把的時間花在通勤上,是不少上班族的苦惱,也是城市體積不斷膨脹的必然。
☼ 8:00,★ 婦幼保健院,健康守護使者的日常
有這樣一大批新通州人,他們投身副中心的建設,每天從北京各地趕往通州,早起晚歸。通州婦幼保健院鹿群副院長就是其中一個代表,鹿院長家住回龍觀冠庭園小區,每天6點從出發開車到通州上班,單程45公裡,至少要開1小時。記者在不孕不育門診拍攝到她一到院立馬投入到工作中的狀态。
鹿院長就診,與患者親切交流
☼9:00,★ 通州區法院,以人民的名義,通州檢察官在行動
上午9點,通州區檢察院兩名檢察官來到通州區法院,他們将就某侵害人民公共利益案件,作為公訴人提起訴訟。
在法院庭審現場,經常會出現檢察官的身影,檢察院對偵查終結的案件經過審查後,确認被告人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确鑿、充分,依法應追究法律責任。
目前,針對副中心建設實際,通州區檢察院還設立了行政檢察部,成立專業化辦案團隊;探索辦案模式專業化,建立了以内部聯動為捷徑收集線索、以外圍調查為手段初核線索、以正面突破為目标立案審查、以集體讨論為保障終結審查的訴前程序“四步辦案法”。
☼10:00,★ 中倉“小諸葛”的暑假托管生活
馬天義是中倉“小諸葛行動隊”裡最小的成員,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還寫不熟練。
每逢假期,各個社區都會為青少年兒童舉辦豐富多樣的學習活動,在增長課外知識的同時也能緩解家長們帶娃的壓力。
帶他們一同來的,除了全職媽媽更多的是爺爺奶奶們。“交通安全”、“煙頭終結者”、“垃圾分類”等一些列活動和知識,馬天義或許聽不明白,但有人會給他“補課”。
☼11:00,★ 通州街頭,外賣騎士們奔波送餐
利用等紅燈的時間,兩位騎士再次查看訂單信息
随着副中心城市建設,大多數的上班族都逐漸習慣于蜷縮在高樓中等待“飯來張口”的生活,而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的這些騎士們,對這座城市的了解并不比宅在辦公樓裡的白領們差。不論是工作效率還是他們對公司紀律的堅定執行,都稱得上一名“騎士”。
☼ 12:00,★ 公司午餐,速食,是城市節奏的主基調
北青社區報的小夥伴們來自五湖四海,日益興盛的外賣,可以滿足所有人的口味。
每天中午11點半之前,大家從各種外賣APP上的衆多商家衆多菜品中“翻牌子”,賣相、銷量、好評,甚至優惠力度,全都一目了然。
雖然各家送餐時間有早有晚,但是大家有一個心照不宣的約定——一起吃。
争分奪秒,是城市節奏的大基調,于是外賣應運而生,已經成了大多數上班族的選擇,在滿足基本工作餐的要求之外,生産、運輸品質和服務的提升也越來越迫切。在食品安全問題被更多關注的明天,希望我們都能被真誠對待!
☼ 13:00,★ 建築工人,一磚一瓦搭建瓊樓玉宇
中午一點過後,在運河商務區的一處工地上,工人們結束午休,已經開始工作。
四川的舒女士和丈夫常年流轉于各種工地,在兩個月前,夫妻二人來到通州,依然是工地上的活兒。刺眼的陽光打在水泥地上,她們一如往常般地坐在一角,鐵質的物料磨得手發疼,“我買了一副手套,一早上就磨壞了,不舍得再買了。”
在工地的另一角,幾位手拿長竿的工人在作業。他們是工地上的架子工,搭架子、拆架子,“飛檐走壁”甚至能到100米的高度。工地上大部分空中作業都需要他們的架子,緊張的作業,他們無暇顧及身邊來來往往的人。負責材料管理的王先生說:“架子工的工作比較危險,在工地最苦的也是他們。”
“九層之台,起于壘土。”他們中的大部分從外地而來,卻正在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設添磚加瓦,辛勤付出。
他手中舉起的,是整個城市的安居。
☼ 14:00,★ 南大街老土著的耳順之年
将近耳順之年的王先生是南大街的“老土著”了,熱天午後,他總是喜歡在自家飯館前的小院裡納幾度薄涼。聽聽蟬鳴和鳥鳴,看看缸中自養的魚和待宰的牛蛙,門庭若市的熱鬧對他而言已成為一種令人享受的甯靜時光。
每天下午兩點,街坊鄰居們都會聚在樹蔭下乘涼、閑聊,偶爾談論起南大街的拆遷問題總會各抒己見。
“我很少考慮這些,對很多人而言生活在别處,而我的生活就是在當下。”王先生說。
☼15:00,★ 現代音樂學院,坐擁300多萬粉絲的抖音網紅
花生(抖音:花生哥哥)來自成都,北京現代音樂學院學生,是一名“新通州”,她在抖音擁有300多萬粉絲,是人們眼中的“網紅”。
“我喜歡拍一切美好的事物。”在花生自己看來,抖音是她記錄分享生活、傳播正能量的平台,能夠擁有這麼多粉絲她自己也很意外。
如今,她經常會與粉絲分享自己最新動态。“可能一個鏡頭要拍10多遍,也可能一條視頻錄上幾個小時,學校裡、家中、路上……都可能成為我的拍攝地點,我隻希望能把最好的給大家。”花生說。
☼ 16:00,★ 新華聯錦園照顧孩子的老人,家裡的廚房
一人切菜一人洗菜,老兩口在廚房忙活着,孩子也跑來湊熱鬧
自從有了4歲的小孫子,鄭叔叔和老伴兒兩個人就和兒子兒媳搬到了一起陳擔起了照顧孩子的重任。除了接送孩子上下學,給孩子們準備晚飯也兩人的“工作任務”之一。剛到下午4點鐘,兩人就在廚房裡忙活開了,活潑的孩子也跑進了廚房“幫忙”。
随着生活節奏的加快,年輕人的工作越來越忙。不少的老人被迫離開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漂泊在外照顧孩子,犧牲自己晚年的一些樂趣。雖然享受着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忙碌的生活也不免使他們産生疲累之感,心生落寞。
☼ 17:00,★ 新華聯路口,站立如松的交通守護者
下午5點,在翠屏西路和通朝大街十字路口,有一個略顯孤單的背影,他站立如松,緘默無言,身邊往來穿梭的車輛和過路的行人卻絡繹不絕。他是交警,是交通秩序的維護者,每一次的綠燈亮起,都是他精力高度集中的時刻。
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路口,你總能見到這樣的身影,他們糾正違章、維護交通秩序,嚴寒酷暑,一如往常。
綠燈亮起,交警揮舞着兩手指揮交通
☼ 18:00,★ 公租自行車調運,打通“最後一公裡”交通接駁
自行車調運人員将公租車的後輪擡上調運車
下午6點鐘,交通壓力再次襲來,公租自行車作為解決“最後一公裡”問題的重要交通工具需求量大增。為緩解壓力,通州城區的公租自行車必須不時的進行調運,将多餘的車輛運到需要的地方去。格瑞雅居公交站旁邊的公租自行車正被工作人員擡上了車,運往别的地方。
通州公租自行車“小綠”因為好騎深受百姓的喜愛,經常在道路上看到它的身影。但是受到停車樁數量的限制,一些地鐵站交通高峰期會出現無處停車的尴尬。隻能擡走一輛,停一輛,調運人員的工作也十分繁忙。解決公共交通問題,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成排的公租自行車堆放在地鐵站,因為沒有車裝不少車輛捆放在旁邊
19:00,★ 北漂老人,一切為了孩子,和孩子的孩子
85後的趙先生是位上手還不到一年的新手爸爸。小夫妻倆都要上班,又不舍将未滿1歲的兒子送回四川老家,左右為難之下,隻得将兩邊老太太接來北京幫忙,比起看孩子,老頭們覺得自己更擅長家裡那幾畝地。
年過六旬的老人很不習慣大城市的生活,又語言不通,她們用了半年的時間,終于能将小區老頭老太太的聊天猜出個七七八八。
無比充實的生活仍然會給我們很多無奈,比如背井離鄉,比如聚少離多,再比如不能承歡膝下。而當家庭有了聚焦,老人們又開始将所有的愛傾注到下一代身上。所以,很多時候孩子貌似成了一種借口,時隔多年,可以讓我們再次吃到媽媽的味道。
樓下的老太太逗孩子:“你多有福啊,姥姥奶奶都圍着你轉。”
20:00,★ 通州萬達廣場,舞出多少人的喜怒哀樂
要追溯廣場舞的起源,大概很難了,不過每天晚上,萬達廣場上各派舞林大會可以說是相當精彩了。
如今,“全民健身”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大家對于健康的要求已經從基本生理上升到精神時尚的領域。惟願40年後,我們也能和他們一樣,走上廣場,舞出精彩。
晚上8點的萬達廣場十分熱鬧,跳廣場舞的叔叔阿姨随着音樂舞蹈。
來自中國傳媒大學的學生今天來到萬達廣場街頭表演,通過現場表演鍛煉自己的表演技能,不時有居民駐足觀看,聆聽者的掌聲表示了大家對他的肯定。
21:00,★ 世紀星城,夫妻檔跑友的夜跑之約
“每人每個月跑50公裡”,你也許無法想象這是一個公司的企業文化,3年來,家住世紀星城的劉曉娟如今已經将跑步堅持成一種習慣,不僅如此,他還影響了愛人謝玉強。
每周3-4次,每次10-15公裡,夜跑的40多分鐘内,謝玉強每次最少都能遇到十多個跑友,“主要還是有跑步的文化和氛圍”,謝玉強坦言,還有最直觀的感受是“藍天多了”,空氣變好後,能進行更多的戶外運動了,“全民健身”的概念慢慢也就深入人心了。
出發之前,謝玉強習慣做些拉伸的準備工作
22:00,★ 供電公司,電網調度員的時刻戒備
電網調度員趙超緊盯着電腦屏幕上的的數據,一刻也不敢放松
晚上10點,這已經是調度員趙超上班的第14個小時,而他的工作要在第二天早上八點才結束。此刻他正緊盯着電腦屏幕上的電路壓力狀況,好及時進行電壓的分流與調整。“調度員這個工作挺辛苦的,需要時刻保持注意力,遇到緊急情況要第一時間做出判斷,配合一線工作。”趙超說。
随着城市副中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供電需求也越來越高。特别是在惡劣天氣的情況下,通州電網的工作人員必須随時處于以及戒備狀态,全力保障通州區全區人民的用電。
龐大的電路網顯示在電子屏幕上,分布着通州大大小小的供電站點
23:00,★ 夜班公交,載着疲累的人們歸家
316路公交車從小稿村南開往疃裡三區。車上乘客寥寥幾人,司機撥開夜色繼續着這一天的最後一遍重複:進站、開門、關門、發車。
很多時候都覺得夜班公交是這個城市的一種溫度,它載着疲累的人們穩穩開向家的方向,然後跟這個城市道聲“晚安”。
随車安全員對着車窗外的夜色霓虹,打了一個哈欠。
00:00,★ 實驗一小,噴漆工人的“優雅”
這一刻,他和他的影子相敬如賓
因為擔心影響孩子健康,這項工作隻能在深夜開工 : 兩人一組,把通州第一實驗小學的外牆染成“香濃濃”的粉色。從準備到收工,他們要保證不影響任何一位過路的行人,從戴上口罩到摘下口罩,伸個懶腰看看,薄暮冥冥已是晨光熹微。
在副中心建設的路上,還有多少人在深夜偷偷表達過自己的“溫柔”?
01:00,★ 值夜保安,守護每一位業主的安眠
30歲的嶽林青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爸爸了,1年半前,他離開洛陽老家和親人,來到龍湖蔚瀾香醍小區做物業保安。
又到嶽林青值夜。晚八點到早八點,嶽林青的主要職責是對外來訪客進行核實登記,确保小區和業主的安全。有時候也要做些其他的事,比如,将醉酒或其他需要幫助的業主安全送到家中。
面對紛繁複雜的生活,我們需要越來越多的安全感,物業保安,作為最貼近我們生活日常的管家,時時刻刻值守在崗位上。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我們每個家庭的深夜,都能安枕入眠。
嶽林青正在對外來車輛進行登記
1:00,★ 果園環島, “月老”
“一隻玲珑的小寶盒,藏着珍貴的小秘密/是我貼身的耳朵呢/還是你貼身的嘴唇?”在收到好友一個價值不菲的手機後,一向“頑固不化”的餘光中回信道。
也許每個人都曾好奇過,我們對情人說的話,是如何轉換成手機語音分秒不差滑入對方耳畔的。七夕節當晚,我們并沒有見到月老的紅繩和丘比特之箭。有的,隻是這一根根地下通訊管道。
果園環島附近,這樣的檢修工作一般每隔四五個月才做一次,而今天恰逢七夕。底下的工作人員每報一根管道的編号,上面的人就需一聲“啊”做反饋,以此保障每一聲“親愛的”都能如約而至,他們才是真正的“月老”。
清晨六點再次路過,“北京電信”的井蓋已重新緊緊貼在地面上,完全看不出打開的迹象。
2:00,★ 餐飲聚集區,代駕員的工作剛剛開始
和絕大多數人的作息相反,大多代駕員都是半夜才開始工作。戴上頭盔手套,騎上電動車,陸陸續續走出家門,開始一天的工作。
“下午五六點就出來了,一直幹到第二天淩晨四五點,差不多10多個小時。”來自河北張家口的李大哥,已經幹了半年代駕,目前他已掌握“拉客”的竅門:“餐館多的地方,請代駕的幾率都比較大,這裡(指格瑞雅居)我經常來。”
淩晨2點,幾名代駕員在格瑞雅居西門聚集——這裡的餐館很多。
3:00,★ 潞河醫院,獨他一人“醒目”
淩晨三點的潞河醫院急診科,并沒有看到醫護人員忙碌的身影,潔白燈光封鎖住每條安靜的走廊。
在一個醒目的位置,一位因床位緊張而被醫生暫時安置到病房外的地鐵工人,仍輾轉反側難入夢鄉。問及原因,他艱難地側起身回答 : “白天和幾個工友因口角發生肢體沖突,腦袋被其中一人踢到水泥牆上,現在仍隐隐作痛……”
不遠處的自助取款機旁偶爾傳來“滴滴”聲,一些不能陪床的家屬也各自找長凳披單睡下,在一個醒目的位置獨他一人“醒目”。
“希望明天老闆能抽空來看看我……”
4:00,★ 八裡橋批發市場,他們最清楚這個城市的星光有多亮
這位從台湖趕來批發蔬菜的阿姨淩晨兩點就已就位,等待丈夫一樣樣将蔬菜拉回。
看天吃飯的不止菜農,還有這些披星戴月的小菜商們,如果運氣好,車上的土豆、白菜、豆角等基本可以在當天上午賣完,換取一下午休息的時間;如果時運不濟,一天下來幾乎不會合眼。
“前段時間暴雨不斷,很多菜都爛在家裡了,到現在還沒時間處理……”
淩晨四點的通州,這可能是曙光之前通州最熱鬧的地方了。
本組特稿采寫記者 北青社區報通州分社 張燕飛、李世敏、徐清、張馳、趙璇、楊紅菊、楊笑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