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羽球圈,從一個野球選手進入正規場地打球,除了買裝備,更重要的是知道怎麼練球,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提升自己的技術。新手剛訓練的時候往往get不到重點,以至于産生很多問題,多走很多彎路。今天總結一些自己多年打球和訓練的經驗,希望可以讓更多新手少走彎路,提高訓練的效果。 其實想要打好羽毛球,最高效的就是有高手教你怎麼打,請教練并不一定是打好羽毛球充要條件的,但一定是最快捷的方式。而除了教練,“高手”的認知就很寬泛了,嚴格的來說,隻要技術比你好的,你都可以向他請教,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任何人身上都能學到東西(要學會過濾野路子,可以通過對照正規教學視頻以便參考)。經濟條件一般的球友往往負擔不起私教的費用,如今的網絡也很發達,各種視頻教學在網上都可以找到很詳細的視頻,隻要你不浮躁,肯動腦,勤鑽研,多實踐,就算不請教練,也能達到一定的效果。另外永遠不要看不起打不過你的人,往往一個新手身上也有閃光點,就看你是不是有去發現閃光的眼睛。很喜歡這一段話,送給大家:
看人之短,天下無一可交之人。看人之長,世間一切盡是吾師。看人長處,幫人難處,記人好處。擇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定會處世無敵。
—— 司馬懿
正文
學球也好,學技能和知識也好,歸根結底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理論不正确,就好像方向不對,會越行越遠,越練越偏。雖然不至于說背道而馳,但是你打的再多,進步都會非常有限,也就是說上限低。所以從自己個人學球和打球的過程中提煉一些重要的東西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步伐&揮拍
為什麼把步伐和揮拍一起說,因為我認為打球這個事雖說拍子是拿在手裡,各種技術動作很多也是靠出色的手法和發力去執行,但是我始終認為腳(步伐)才是這個運動的關鍵,如果說羽毛球的技術是10分,步伐至少要占6分,或許更多。在練習揮拍的時候加上步伐才是最好的方案,光練揮拍會導緻手上和腳上的動作脫節,實戰中是很難使用出來的,因為實戰的時候球根本就不在練習揮拍時候的擊球點。步伐不到位,手上“活兒”再好都用不出來,或者達不到想要的結果,很簡單的道理,很多人卻看不透。單單的一拍高遠或者殺球都有模有樣,但是連續幾拍高吊挑結合,或者殺上網再後退就不行了呢?根本原因就是腳步的問題,上網後退回不來,後場重殺上後不去網,擊球點也和揮拍練習的時候對不上,這是業餘球友剛打球時候的普遍問題,一拍主動之後,後續拍拍被動導緻失分。所以打球第一步就應該是全場步伐跑熟練,從場地“中心”開始練習步伐并加上揮拍,如果可以加上對球路的想象,效果更佳,當然如果有資源找教練進行多球訓練效果更好(真實案例:有的球友練步伐全程不擡頭,平視前方或者低頭跑......)手、腳、眼結合的練習才能在實戰中應用出你平時練習的技術動作。
二:揮拍&握拍
衆所周知,揮拍練的時候除了帶步伐的訓練,也可以定點揮拍,找個空曠的地方進行練習,揮拍必須結合握拍來說,就像步伐必須結合揮拍來練一樣,握拍姿勢不一樣的人,擊球瞬間的動作都會有細微的差别,有的人手臂内旋角度很大,有的人内旋角度相對較小。其實每個人的握拍方法都可以在普通的正反手握拍的基礎上個人根據自己的習慣進行“微調”,并沒有固定的模式。很多職業頂尖球員都有自己獨特的握拍方式,都是根據自己的技術特點和習慣進行的調整,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再标準的規範,如果不适合自己使用都是徒勞,舉個例子:“降龍十八掌”很厲害,但不一定就适合段公子修煉,适合自己的永遠是最好的。ps:這裡并不是說所有的握拍方法都是對的,有的握拍方式存在“先天缺陷”,導緻某些技術動作很難完成或者借助不到身體的力量,這個時候你就應該要考慮改變握拍方式了。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握拍對不對,你可以反問自己,在這個握拍狀态下,後場正手劈吊斜線我可不可以做到?反手後場吊斜線我可不可以做到等....... 每個技術動作都問問自己,在腦海中演練一遍,相信你會知道你的握拍是不是需要更改。如果還你不知道什麼是适合自己的握拍,這裡還涉及到一個理論,就是反推握拍法!什麼叫反推握拍法呢,說白了就是“逆向研發”,“私人定制”,以轉體擊球瞬間的正拍面反推出你适用的握拍姿勢。
三:詳解反推握拍法
反推握拍法是多年前看李在福以前的《追球》視頻學到的,我自己胡亂起的名字,人家并沒給命名,隻是講了一個概念......方法就是用你平時的握拍方法,轉體揮拍至擊球完成的一瞬間停住,一定要停住!觀察拍面是不是正的,有沒有切拍的情況出現,如果有切拍的情況出現的話除了握拍方法不對,也可能是内旋不夠;内旋過度(個人身體原因導緻的差異,有的人可以手臂内旋180°或者以上,而有的人的内旋角度則小的多)。保持手臂内旋狀态不動,然後慢慢松開手指,用另一隻手把拍面轉正;再握緊,最後回歸準備狀态,自然放松,這就是給你“私人定制”的正手握拍方法,用這個握拍法再次揮拍至擊球點觀察,試試拍面是不是正了呢?反拍同樣适用!就是這麼簡單。
四:細說揮拍要點
揮拍有很多種,不是隻有高遠和殺球的揮拍,所以練習的時候要“雨露均沾”......不要形成技術短闆。 練習揮拍剛開始要慢,不要快,不要發力。能揮多慢就多慢,配合鏡子或者自己錄制的視頻,反複觀察。慢的目的是要糾正動作,感受力量在身體的傳導,感受重心的轉移,查看擊球時拍面正不正等一系列細節問題,做一個動作就觀察動作是否正确,有的新手發的揮拍視頻太快了,恨不得1秒鐘揮拍一次,用力過猛,揮的呼呼作響,氣勢這一塊确實拿捏的死死的,實際效果基本為零,除了能把吊燈打碎;拍子撞斷,對自己的技術可謂毫無增益。說實話有時候想指點什麼都無從下手,根本看不清啊,太快了...... 直到确認自己所有的動作和細節都沒有問題了,再加快速度;發力,并形成肌肉記憶。 一般教練或者視頻教學都會大緻把握拍分為側身架拍、轉體引拍、擊球、收拍四個步驟。這裡為了更詳細我把整個揮拍動作分解如下,以正手高、吊、殺揮拍為例: 1.側身架拍 重點:兩腳大緻與肩同寬;右手持拍為例(左手持拍相反),重心在右腳上;右腳腳尖與身體正面角度最好不大于90°,蹬地之後重心能否自然地從後面轉移到前面,方便後續上網回中和連貫,上肢架拍動作自然舒展,握拍是否放松,虎口空;食指空;掌心空。 2.轉體引拍 重點:是否有蹬轉的動作,感受右腳蹬地發力,轉體時候能否感覺到從腳到腿,腿到髋和腰,再到上肢的力量傳遞;左手位置是否回拉形成反作用力,身體是否從側身架拍狀态轉正。 3.擊球 重點:擊球點是否正确,會不會存在過低或者過高,最後擊球瞬間重心是否已經完成從後到前的轉移,持拍手手指是否抓緊,抓緊瞬間感受手指和手腕發力正确短促,手腕是否鎖定,沒有壓腕的動作,抓緊後拍面正不正。 4.收拍 重點:擊球後放松手臂,拍子自然收于體側,同時左手和右手沒有幹涉,右腳跟上以便回中連貫,也方便瞬間蹬地完成啟動,連接步伐。
五:很多初學者揮拍常見的問題和解析
1. 沒有蹬地發力。ps:應該力從地起。2. 轉體不足,沒有重心轉移。ps:沒有借助身體的力量。3. 左手沒有起到作用,不夠舒展,沒有回拉借力,形同虛設。ps:作用力和反作用力。4. 沒有目視擊球點,類似盲打。ps:訓練與實戰不符,效率極低。5. 擊球點偏低或偏高,拍面不正。ps:力量傳到受損,出球線路不受控制,無法精準控球,發不上力。6. 握拍太緊或者太松,手臂手指僵硬,無法形成鞭擊效果。ps:過度内耗,力量傳導受限。7. 手指手腕發力不集中;很散,全程發力,沒有瞬間發力形成爆發力。ps:沒有球速。8. 擊球結束後收拍不對,與左手幹涉或者沒有收拍卸力。ps:網球肘的根本原因,容易傷病。9. 動作不完整,隻有上半身動作,下半身動作缺失。ps:上下脫節,實戰連貫差。
六:總結
說了這麼多,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獲,能在打球的過程中總結提煉适合自己的一套經驗,理論聯系實際,取衆家之所長為我所用,多交朋友;多學習;多思考,規範動作,避免傷病,相信我們在羽球的道路上一定會越走越遠,越飛越高!
一個中羽菜鳥
2022.5.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