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樹樹繁花似錦,到綠意鋪滿天涯,夏日款款而來。
河山葳蕤,風靜日閑,那些淺綠的心事,與歲月撞個滿懷。
很喜歡南宋詩人曾幾的《三衢道中》,“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鹂四五聲”。
江南梅雨時節,近日難得都是晴天,詩人乘着小舟,沿小溪緩慢而行,到了盡頭,便舍舟登岸,沿山路繼續前行。
山林裡,綠樹濃陰,時不時傳來幾聲黃鹂的鳴啭,清脆悅耳。
短短28字,有聲有色,美如畫卷,斑斓了季節,沉醉了流年。
曾幾此人也許大家并不熟悉,但其實高壽83的他,在南宋詩壇上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他的父親曾淮,三位兄長,都曾高中進士,一門四進士,人稱“虔州四曾”。
雖然根據曆史記載,曾幾是“以兄弼恤恩授将仕郎”,但他在詩文上的成就遠超其父兄。
我們都知道,在兩宋,影響力最大的詩歌流派就是黃庭堅所創的“江西詩派”。
而曾幾一直以江西詩派的繼承人自居,“尚論淵源師友,他時派列江西”,南宋文人也多将其視作江西詩派中人。
事實也确實如此,他和另一詩人呂本中,都是促進江西詩派風格轉變的關鍵人物。
在他逝世後,他的學生陸遊曾為他撰寫墓志銘,盛贊他“治經學道之餘,發于文章,雅正純粹,而詩尤工”。
他的詩歌多為抒情遣興、唱酬題贈之作,風格輕快流暢,自然平易,尤其是描寫山水田園的詩作,清新明快,對後來楊萬裡、陸遊的田園詩都産生了一定的影響。
《三衢道中》便是他的經典代表作,是一首很歡快的記遊詩。
詩題中的“三衢”的就是指三衢山,位于浙江省衢州市。
曾幾早年曾任浙西提刑,這首詩也許便是寫于這段任職期間,通過描寫三衢山初夏明麗風光,淋漓盡緻地表達了詩人的愉悅心情。
“梅子黃時日日晴”,詩歌首句點明了季節——初夏。
初夏的江南梅子黃熟,陰雨霏霏,也就是所謂的“梅雨季”,稍晚他一些的詩人趙師秀有詩雲“黃梅時節家家雨”,便是江南初夏的寫照。
而詩人這裡卻說“日日晴”,顯然很反常,但這樣的天氣卻是最适合出遊,可以想象詩人彼時的心情該是多麼驚喜。
這開頭短短7字便為後文描寫清新明麗的旅途風景埋下了伏筆,也奠定了全文歡快的情感基調。
“小溪泛盡卻山行”,這一句描寫的是詩人遊玩的路線——從水路到山路。
“卻”字含有轉折之意,表現了詩人由水轉陸的喜悅之情。
這一句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王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同樣是行到溪流的盡頭,王維選擇席地而坐,看雲卷雲舒,而曾幾卻換了一條路線,繼續遊玩。
前者表現的是一種随遇而安的淡然心态,後者則突出了詩人遊興愈濃的喜悅之情,表面看來有所區别,但兩人對于自然山水的熱愛卻是相同的。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鹂四五聲”,這兩句描寫的是山間的風景,有聲有色,令人陶醉。
前一句從視覺方面着筆,描繪了一幅生機勃勃,綠意盎然的山林圖。
而後一句則轉入聽覺描寫,以黃鹂的鳴叫反襯山林的幽靜,又進一步渲染了詩人的愉悅之情。
原本這個季節,在山路上看到綠樹濃陰,聽見黃鹂鳴啭,是很平常的事,但是詩人以“不減”、“添得”,将來時所見之景與歸途的風景進行對比,無形中多了幾分意趣,可見詩人之匠心獨運。
整首詩看似句句寫景,字裡行間卻淋漓盡緻地表達了詩人的愉悅之情,可以說将“融情于景”的手法運用到了極緻。
雖然隻有短短28字,卻便将初夏江南的山水風景描繪得宛在目前,令人沉醉。
不知你是否也喜歡曾幾這首詩?歡迎一起來讨論。
-END-
作者:解憂詩詞
注: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