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的老師和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舉一反三、一學就會,但幾乎沒有老師和家長去教學生怎麼做才能舉一反三。
老師領進門,修行靠個人。
生活中,我們往往過于重視“個人修行”,而忽略了“老師領進門”的重要性:老師領對了路,學生才更容易進行高效的個人修行,但如果老師一開始就領錯了路,學生再努力,又能得到多少收獲呢?
父母養育孩子,肯定要給孩子吃飯喝水。如果一個父母說“我每天給孩子的食物中,都包含多種肉類,營養很均衡”,你是不是會覺得這個父母很負責、他的孩子很幸運、而且一定能長得人高馬大?
但是,當你發現他的孩子骨瘦如柴時,你又會怎麼想呢?當你通過暗訪發現這個孩子的父母确實每天都會買不同的肉類、而且還真的給孩子吃,你又是什麼想法?你會不是認為是這個孩子挑食或者消化不良、或者腸道吸收能力太差?總之,一切問題都出在孩子身上,父母已經盡力了?
但是,當你最終發現 父母給孩子吃的肉都是半生不熟的、甚至是生的,最終導緻孩子患上了厭食症,這時候,你還認為導緻孩子骨瘦如柴的罪魁禍首是孩子自己嗎?
同樣道理,老師講知識點,不止是把這個知識點的内容是什麼(這麼做還不如直接讓學生讀教材),更重要的是要把“為什麼是這樣的” 、“它是怎麼來的”、“為什麼不能是另外一種形式”、“為什麼那種描述就是錯誤的”之類的問題,用學生能聽懂的白話解釋清楚;
老師講題,也遠不止是把問題的答案告訴學生、或者教給學生一種能得到正确結果的方法(這麼做不如直接讓學生看參考答案),更重要的是 要給學生講清楚:怎麼做才能找到這個方法,每一步的理論依據是什麼。
上面是一道非常基礎和簡單的題,剛學完乘方運算的同學,至少有一半是可以做對、做好的。
如果老師再把這道題講一遍,學生是不是會掌握得更好呢?原來沒做出來的學生是不是就學會了呢?我想絕大多數父母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還用說嗎?老師講過了,孩子肯定會說得更好啊”!
但現實是殘酷的,很多老師并做不到。對學生最大的傷害,往往都披着“對學生好”的外衣。
比如下面的解法,來自一個在某一個平台粉絲數量超過130萬的帳号
(說明:該視頻隻講了這一個解法,上面是它的完整過程)
再看一看它的講解話術:
“(前面是讀題幹)我們來看,n^200<2^300,那我們怎麼來求n的值呢?我們是不是要把它、也寫、這個2^300也寫成幾、某個數的200次方,是不是就可以比較出來n的值的大小了?那我們來看,2^300我們怎麼寫呢?……”
僅以上話術,就足夠把學生坑慘了,後面的就不用寫了。
首先,基本可以斷定,講題人很可能是沒有經過練習、直接講解的,所以中間才會出現磕巴的情況,而且視頻很可能沒有經過剪緝(首尾應該有修整)。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我以小人之心冒昧地揣測一下,就是這麼做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産量,畢竟人家追求的是産量,隻要能通過平台審核、能增加流量就可以了,視頻中的語言問題無關緊要,至于能不能幫到學生,根本不是它們關心的問題,人家的目的并不是提升學生成績甚至培養出一個學科狀元!
其次,它是以拔高題的名義講解的,但是通篇沒有提到任何理論依據。
原來不會做(或者沒做對)的同學,為什麼不會做(或者沒做對)?
不會做的原因,無非兩點:第一,不知道用哪個理論;第二,不會用理論;
做錯的原因,除了以上兩點,還可能是因為中間計算時出錯了。
老師讀題時,整個過程不提理論依據、不講分析方法,結果就是 原來會做的同學沒有收獲甚至還會受到負面影響(本題的方法很差、學生都不一定用),原來不會做的同學還是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聽完之後要麼還是不會做、要麼就是死記硬背、越學越痛苦。
第三,這種講法對學生産生的隐藏傷害
上面的話述中,它說“可以比較出n的值的大小”,實際上應該是“求出n的取值範圍”,因為 n隻有一個,一個數怎麼和它本身比較大小呢?可能有人會覺得“這有什麼呀,學生能明白意思就行了呗!”但是,要注意,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不管是用語言表達、還是用文字描述,都有一定的規範,老師這種不規範的表述,會在潛移默化中可能對學生産生非常大的傷害,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學會”這種表達,如果出現在考試中,會被扣步驟分,如果出現在以後的工作中,造成的損失可能無法估量,就像“小時偷針、長大偷金”一樣。
另外,根号2是一個确定的數,1.414是它的近似值,在講解過程中,老師可以跟學生說“根号2約等于1.414”,但如果把它寫到答題過程中,就是一種非常業餘的表現。
在我的視頻中,我經常強調“答題過程中,不要跳過關鍵步驟”,但有時候寫的多了,也可能會被扣分,在答題過程中寫“根号2約等于1.414”就完全是多餘的,這和“把因式分解的過程完完整整地寫到答題過程中”有本質區别。
學生可以用這個方法答題,老師也可以講這個方法,但如果老師隻講這一個方法,就非常坑學生了;我估計學得好的學生,至少有一半不會用這個方法,而老師卻把它當成一種常規方法講解,而且全程沒有任何解釋,豈非誤人子弟?雖然我上,這種解題思路局限性非常大,如果把題目改成“n^200<2^240”,就很難用上邊的方法計算了。對于成績比較差的學生來說,能按照老師講過的方法做就很好了,又怎麼能要求他們靈活變通呢?
附上我的講解視頻,抛磚引玉,請大家理性讨論。
初二數學: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成績,首先要遠離低效教學的老師
最後聲明:我無意通過貶低别人來擡高自己,但寫這類文章,說别人的不好是不可避免的,就事論事,請讀者不要擴大化。
另外,我全網的粉絲也才一萬多一點兒,不及人家一個平台粉絲量的零頭(某平台粉絲量超135萬),但我始終認為“醫生和老師,應該是這個世界上最應該講良心的職業”,最起碼,我不會為了流量,去做那些浪費學生時間、埋沒學生天賦和潛能的事。
我始終認為 我的視頻是真正能幫到學生和家長的,能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潛能、提升學生成績,與網上那些幾十萬粉絲的視頻相比,并無不及,也不比教育部app上的教學視頻差。但我的視頻,不管是評論還是點贊,都是非常少的,這是讓我感到比較難過的。長此以往,我也不知道我還能堅持多久。
我衷心地希望我能真正地幫到盡量多的學生和家長,但願我能堅持得足夠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