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幾天有兩件事讨論度很高,一是“秋老虎”的高溫炙烤到底還要持續多久?二是中秋節來了,吃什麼月餅?中秋當天晚上能不能欣賞到美麗的月亮?看花燈、賞桂花、喝桂花酒還能不能如期進行?
我簡單總結了一下,大家關心的無非就兩個結果,什麼時候降溫,中秋節的時候能不能走出家門去散散心,畢竟今年的中秋節可是在周六,是休息的日子。
中秋節,又叫祭月節,仲秋節。最初的時間是在幹支曆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農曆八月十五日。按照時間來算,今年的中秋節是陽曆的9月10日,大家有三天的休假時光。
作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另外三個節日分别是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完全可以與春節肩并肩,無論是吃月餅,還是賞月,這些都與團圓有關。在這一天裡,大家把所有美好的祈願都訴說出來,期盼生活越來越好,家人也越來越好。
其實,大家都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通過中秋節當天的氣候情況,是可以預測接下來幾個月的氣候變化走勢的,老祖宗把一年劃分成了二十四節氣,就是通過千百年對大自然的氣候規律變化而總結出來的經驗。
這裡不得不提到“俗語”,這是古人簡單有效傳承生活經驗的方式。因為是在農耕文明時代誕生的,所以也叫農諺。本文就選幾條流傳在民間的農村諺語來做分析,看看老祖宗說得有沒有道理。
第一句俗語:“中秋有雨,冬至晴;冬至出日頭,過年凍死牛”。從字面上的意思來理解,其實并不難。老祖宗表達的意思是:中秋節當天是雨天的話,那麼冬至便會是晴天。冬至萬裡晴空的話,接下來的冬季便會寒氣逼人,就算是身強體壯的老牛,都有可能被直接凍死。
冬至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這一天也會祭祖。冬至,标志着即将進入寒冷時節,民間由此開始“數九”計算寒天(民諺:“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
相反,如果中秋節不下雨,是晴天的話,那麼則預示着冬至會是陰雨天氣。按照老祖宗的方法來做預測,這個冬天便會是個暖冬。因為有“冬至不下雨,來年要返春”的說法,冬至不下雨,寒冷的冬季會延續到第二年的春天,俗稱“倒春寒”。
再來看看第二句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來歲元宵雨打燈”。農曆的八月十五日,也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在這一天時間裡,如果烏雲遮住了月亮,不僅大家期盼已久的賞月會直接泡湯,沒有了興緻。還會有不好的天氣預示,“來歲元宵”指的是元宵節,在本來該歡慶的時光裡,卻要打着燈看雨,這是多麼無奈的結局。
當然,在元宵節這樣的特殊時間節點裡,不僅會下雨,很多地方還會下雪。在寒冷的夜裡,雨水或者積雪會甚至會遮住燈光。這也就預示着氣候很不好,言下之意便是說中秋節這一天如果是陰天的話,那麼接下來的冬天也是比較寒冷的。
今年的冬天冷不冷?這個問題老祖宗其實已經回答了,那就是看中秋節這一天的具體表現,流傳下來的農諺有很多,但表達的意思大體一緻,那便是中秋節陰雨綿綿,則會是寒冷的冬天。
農諺表達的意思很淺顯易懂,因為在農耕文明時期,氣候變化直接影響着一年的收成,所以老祖宗們在觀察大自然氣候變化規律這件事情上,可謂是下足了功夫。俗語“八月十五一場雨,今冬多下三場雪”,也可以用來佐證。
不過遺憾的是,社會不斷進步的同時,環境也在不斷遭到破壞,大自然已經發怒了,原本的規律已經發生了變化。比如今年的持續高溫,這正是全球氣溫變暖的征兆。
今年冬天到底冷不冷,這還得根據當地的天氣預報來做預判,如今的科技程度,預測一個月以後的氣候變化,還是沒什麼問題的。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