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農村綠水青山風景區

農村綠水青山風景區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25 08:02:25

目前,‘石頭村’變身體育村、體育助力‘荒灘變金灘’等故事在天台不再是個案。”天台縣體育事業發展中心主任袁衛衛在接受體壇報記者采訪時說,天台縣“三員合一”的體育委員依靠基層組織,通過品牌打造,數智賦能,以體育産業融合帶動群衆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豐收”,有效提升了群衆滿意度和幸福感。

三員合一員,“一體共治”系統推進

白鶴鎮下西山村,是一個有着1300多人的行政村,其中老年人占了大多數。當記者來到村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依水而建的體育公園。在公園内的氣排球場地上,十幾位年均70歲左右的老人正聚精會神地傳球、擊球,玩得不亦樂乎,絲毫不顧烈日當頭。

農村綠水青山風景區(天台荒灘變金灘)1

記者了解到,這座占地2000餘畝的體育公園,自去年建成後每天晚上都能吸引大批本村和周邊村落村民光顧,公園旁還建成了1.5公裡長健身步道。“之前,這裡又髒又亂,村裡的垃圾都往這裡堆。如今,體育公園已成為村民必不可少的健身去處。”下西山村體育委員陸修傑告訴記者,現在村裡體育委員、社會體育指導員、健康生活指導員“三員合一”,解決老百姓的健身需求問題,就是他義不容辭的事。

農村綠水青山風景區(天台荒灘變金灘)2

像這樣緻力于為民辦實事的體育委員天台縣有423名。袁衛衛向記者介紹,全縣各鄉鎮(街道)設立工作站,再以萬人左右(6-10個行政村,或2-3個社區)劃分片區,将全縣共分為59個片區,設立“一片區一委員、一村一委員”,着力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體育組織網絡體系,使基層群衆參與基層體育工作,賦予了基層體育人新身份,确保體育工作層層有人抓,事事有人幹,延伸了體育工作在農村的“觸角”,實現基層體育服務無盲區、無死角。

數智促智治,“一網通辦”優化服務

這個平台就是線上的體育委員之家。其中,活動展示可以展示各個鄉鎮、片區、村(社區)體育委員風采,積分激勵體育委員隊伍,讓體育委員更加有幹勁、更加有激情。”三合鎮下坊村體育委員許懷炜拿着手機向記者展示天台“體育委員e站”。

據了解,在浙裡辦的天台“體育委員e站”平台,通過構建“1825”整體架構(即1個浙裡辦入口,場地設施服務、賽事活動服務等8個核心模塊,2個雷達引擎,體育場地數據庫、體育組織數據庫等5個數據庫),實現體育服務“一機查詢、一站供給”。平台可“掌上”查詢、預約、導航1671家公共體育場地,還有1410名社會體育指導員、423名基層體育委員信息、22個社會團體數據信息已遷移至平台。同時,開通線上體育場地報修糾錯、預約、申請建設需求等功能,使體育場地建設、使用、管理更高效,打造“10分鐘健身圈”。

農村綠水青山風景區(天台荒灘變金灘)3

通過e站平台,體育委員組織體育活動3480場次,惠及人數超20萬人次。去年,石梁鎮的圍棋聯賽就是通過該平台報名的。”縣體育事業發展中心體育科負責人曹桂麗說,老百姓不僅可以通過平台報名參加群體性賽事,還可以通過“體育服務超市”功能區,點擊參加自己需要的體育技能培訓、科學健身講座、體育賽事活動等各種體育服務,也能學到很多科學健身知識。該平台還打通“體育委員e站”平台與縣醫共體健康地圖數據通道,獲取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群體分布情況,系統智能推送易筋經、遊泳、乒乓球等“健康建議”,推動體醫融合發展。

袁衛衛表示,e站上線有效助推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推進公共體育服務提速增效,使群衆體育服務獲得更容易、形式更豐富、參與度更好。

荒灘變金灘,“一同奔富”百花齊放

在天台,提到特色體育鄉村,後岸村是一個永遠也繞不開的名字。誰都沒有想到,這個此前長期依靠“賣石闆”為生的村莊竟能通過興建體育場館而轉型成“體育村”。

2013年,該村承辦全國首屆老年氣排球邀請賽。在賽事舉辦的一周内,後岸村農家樂全部客滿,在旅遊淡季内的收益反而趕超了旺季時段,光是後岸出産的特色桃膠就賣出了3000斤,粗略估算純利潤可達10萬元左右。

農村綠水青山風景區(天台荒灘變金灘)4

這一試,一炮打響,跻身成為“體育明星村”後,後岸村民們意識到,體育能夠為鄉村旅遊提供源源不斷的“訪問量”。“後岸村每年各類賽事不斷,每年至少為後岸村帶來500多萬元收入。”街頭鎮後岸片區體育委員陳海軍告訴記者。

位于天台平橋鎮的峇溪村,依山傍水,距離杭台高速僅5分鐘車程。坐落在村口的峇溪谷運動樂園,便是峇溪村以體育産業作為鄉村富裕主引擎的良好範例。

農村綠水青山風景區(天台荒灘變金灘)5

樂園占地25畝,包含卡丁車、搖擺橋、旋轉自行車、人力過山車、溜索等多個遊樂項目。我們從去年開始謀劃建設,今年元旦開始營業。”峇溪村黨支部書記王林輝透露,運動樂園所在的位置以前是一塊少人問津的灘塗地,如今經過三個多月運營,已初具規模,接待遊客3萬餘人,營收達到150餘萬元。“看到村裡能來那麼多遊客,鄉親們都很高興,都說這塊地方是‘荒灘變金灘’了。”值得一提的是,在建設的過程中,很多村民是主動參與的,他們對此也很有成就感。

農村綠水青山風景區(天台荒灘變金灘)6

據了解,村裡的運動樂園、水上樂園、漂流等體育産業采用“三駕馬車”的架構投資而成,總投資額達到400餘萬元。“鄉賢投資占60%,村民參與(一戶一萬元)占30%,剩下10%由村集體參股。”王林輝自豪地告訴記者,有了體育的助力,峇溪村從原來的偏遠貧困村,正搖身一變成為活力四射的體育特色村、網紅村,村裡的經營性收入,更是實現了從接近于零到50萬元的大跨越。

目前,天台縣還打造了石梁冰雪運動、白鶴滑翔、安科木球、紫凝易筋經等一批體育賽事活動品牌,實現群衆體育賽事活動全民化、全域化。像安科體育委員引進叢林穿越有限公司和安科滑草場有限公司,每年為村民帶來人均2500元的分紅。

袁衛衛表示,天台縣持續開展鄉鎮、村居特色體育活動品牌培育,逐步形成了“一鄉一品、一村一品”的格局,以特色體育活動 IP 助推鄉村振興,以産業融合發揮體、旅、農乘數效應,帶動百姓共同富裕。

記 | 者 | 手 | 記

“一百多輛電動車在場邊排隊”

——基層體育委員帶熱全民健身

“在疫情防控需要嚴控人數之前,這裡3000多平方米的健身場地人山人海,每天加起來得有三四百人呢。”天台縣三合鎮年僅28歲的體育委員許懷炜拿出手機給記者看去年錄制的一段視頻,“一百多輛電動車都在場邊排隊”。

作為打通基層體育服務“最後一公裡”的重要紐帶,基層體育委員在天台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從協調、督促體育場地設施的建設,到指導群衆開展、參與各類賽事活動,哪裡都少不了體育委員的身影。

點開浙裡辦APP天台體育委員專區,我們可以看到這位三合鎮最年輕的體育委員在活動展示排行榜上高居榜首。這與他經常組織村民體育活動分不開。“我這兩年手機拍了一千來份照片和視頻,其中六成多是和村民日常體育活動有關。”許懷炜說自己就是要用實實在在的工作來見證、帶動鄉親們強身健體。

許懷炜正是天台縣423名基層體育委員的縮影。如今的天台,已實現“一村一體育委員”。“人人共享體育,人人樂享健康,體育委員将一直為之努力。”天台縣體育事業發展中心主任袁衛衛一語揭秘了天台全民健身熱的助動力。

監制:郭必文

審核:湯怡虹

體壇報記者:郭必文 鐘樑 郭樂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