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京劇《遇皇娘-打龍袍》,有包公巧辦花燈會,寄此引出李妃流落民間一折。其中燈官向皇上報花燈,最後念出“天雷打死張繼保”的燈名,惹得皇帝大怒,要處置燈官。那麼天雷打死張繼保是什麼故事呢?
先說京劇《打龍袍》,故事原采自明代傳奇小說《正昭陽》及《三俠五義》。講的是包拯赴陳州放糧,途中遇失明老婦人告狀。包公見此老妪氣度談吐不凡,細心查訪,獲悉此婦實為當今皇帝的母親李宸妃。
因而牽出“狸貓換太子”的舊案,當年因劉妃與太監郭槐以狸貓剝皮換去初生太子(即小皇帝仁宗趙桢),污蔑李妃誕下妖孽被貶冷宮,後又遭火燒冷宮,她僥幸不死流落民間。包公設計巧辦燈節,向仁宗陳情,皇帝乃斬郭槐并親迎李妃回朝。李妃責子不孝,命包拯行罰,包拯請仁宗脫下龍袍,打袍示警。
那麼,包公進言,為什麼要用“天雷打死了張繼保”的花燈做引呢?“張繼保”這一則故事,說的是薛榮妻妾不和,妾氏周桂英因夫趕考,遭大夫人虐待,于元宵節當夜産下一子,被送至清風亭内丢棄,後來被張元秀夫婦抱回,取名張繼保。十三年後,張繼保向養父母查問身世,遭張元秀責打跑至清風亭,恰逢親生母親周桂英,張繼保由此認親歸家。張元秀夫妻思兒成疾,每日到清風亭盼子歸來。後來張繼保中了狀元,路過清風亭,張元秀老夫妻前往相認,但張繼保忘恩負義,不肯相認,把老夫妻當成乞丐,隻給他們二百錢。老婆婆悲憤已極,把銅錢打在他臉上,夫妻相繼碰死在亭前,後來張繼保也被暴雷殛死。
此劇多個劇種均有編排。原名《清風亭》,又名《天雷報》、《雷殛張繼保》。宋代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八,記載有唐代張仁龜故事,與此劇内容近似。明代秦鳴雷作有《合钗記》傳奇(已佚),一名《清風亭》。描寫同一題材的傳奇,還有魯懷德《藏珠記》,明代戲曲選集《詞林一枝》等等。
《清風亭》在群衆中影響較大,有震撼人心的悲劇力量。清代劇作家焦循提到,幼時觀看演出,觀衆“其始無不切齒,既而無不大快。铙鼓既歇,相視肅然,罔有戲色;歸而稱說,浃旬未已”。全劇以雷殛惡人收煞,符合古代人民的道德觀和價值觀,也表現了當時“惡人終有惡報”的強烈願望。
戲曲,在古代禮法教育不充分的時期,承擔了宣傳和教化的重要功能,像這種懲惡揚善的故事,在民間深受群衆喜愛,也是傳播道德觀的主要方式。
打龍袍一劇,包拯自李妃處回朝,巧妙設計,趁元宵節觀燈,假借此類忤逆不孝的故事,諷谏皇帝,就是為了引出李妃流落民間的事情。也可說是用心良苦了。
(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