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限電各行業影響

限電各行業影響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3 15:38:05

日前,我國江蘇、湖南、浙江、廣東、雲南等10餘省份在“能耗雙控”的目标下相繼采取了限電的措施。“限電”從企業側傳導至居民側,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限電”是什麼?為什麼會“限電”?如何解決“限電”問題?

本文将闡述“限電”的本質及有助于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三大路徑,以回答限電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一、何為“限電”

“限電”指通過間歇或按時供電的方式,臨時減少客戶用電負荷的措施。“能耗雙控”,是指既控制能源消耗強度(也稱單位GDP能耗,反映能源在創造經濟産值時的利用效率),也控制能源消費總量。

在“碳達峰、碳中和”的國家戰略背景下,國家一直重視針對能源消耗的考核。目前,全球各地疫情反複,我國是少有實現複工複産、恢複産能的國家之一。在其他國家産能未能恢複的情況下,我國一直為滿足國内外需求而開足馬力生産。在此背景下,今年我國多地能耗接近“紅線”,國家發改委對9省區能耗強度、消費總量發出一級預警。不少省份不得不采取“限電”措施,進行拉閘限電,停産、“開一限六”等現象層出不窮。

限電各行業影響(熱點解讀限電停産)1

二、“限電”的本質是三個“矛盾”

事實上,本輪限電早在一個月前就已有征兆:8月12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了《2021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标完成情況晴雨表》,青海、甯夏、廣西、廣東等省能耗雙控目标預警等級雙雙飄紅,形勢十分嚴峻,終于在9月末釀成全國範圍内的“灰犀牛”事件。究其原因,本輪限電本質上是三重“矛盾”疊加的結果:

1. 能源結構與減排目标的矛盾

在我國的能源結構中,煤炭是最重要的化石能源,而火電是最重要的電力供給方式。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20年煤炭占全部能源消費的56.8%,同比增長0.6%;全年火電生産5.3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占總發電量的68.5%。盡管近年來風電、核電、光伏等新能源發電穩步上升,但短時間内仍難以取代火電的核心地位,特别是風電、光伏的發電出力存在較大的波動性,電網完成對新能源消納的升級改造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因此,一方面是工業化、城鎮化不斷深入導緻的電力需求急速膨脹,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在碳達峰、碳中和戰略下去煤炭、去火電的“運動式減排”,兩者的矛盾導緻了現有能源結構無法以“軟着陸”的方式達成能耗雙控的短期目标,不得不采用限電的方式對我國的經濟發展踩下了急刹車。很顯然,這種結果并非是國家制定雙碳戰略、推動我國經濟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初衷。

2.“市場煤”與“計劃電”的矛盾

在我國,煤炭早已實現市場化,價格由市場供求決定。2020年,全國有超過400家煤礦關停,以産煤大省山西為例,全省關閉煤礦32家,減量重組退出42家,總退出産能3604萬噸。除了國内供給減少,煤炭進口也因與澳大利亞的貿易摩擦而顯著下降:自2020年12月停止從澳大利亞進口焦煤以來,今年1-7月焦煤進口量同比下降了42.7%。煤炭供給的短缺促使價格大幅上漲,而國内的電力市場具有很強的公共品屬性,價格一直是國家計劃主導,這就導緻大部分火電廠處于虧本經營狀态,發電量越大虧損越厲害。這種供需價格矛盾也使發電廠缺乏擴大電能供給的積極性,進一步導緻了電能供應短缺。

3. 限電目标與限電彈性的矛盾

本輪限電之所以被人們廣泛關注,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東北不僅限了工業用電,更限了居民用電。一般來說,居民用電都是最後被限電的對象,保障民生是限電的前提,限電的對象通常都是消費量巨大的工業用電。但東北的情況明顯影響到了民生,考慮到目前已經入秋,而電廠餘熱是東北供暖的主要來源之一,這不得不令人擔憂未來數月東北的用電情況。這種情況的發生本質上是限電目标和限電彈性的矛盾。東北多年來工業衰退明顯,2019年第二産業GDP1.73萬億元,僅占全國的4.5%,不足廣東全省的一半。工業産值的減少意味着工業用電的減少,限電彈性就比較低,一旦出現大規模電荒不得不限電時,缺乏工業用電作為緩沖,居民用電必然會受到影響。

三、采用科學的減排方式推進雙碳戰略實施

今年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統籌有序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盡快出台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堅持全國一盤棋,糾正運動式‘減碳’”。本輪限電證明了,如果不采取科學的減排規劃,僅僅依靠“一刀切”的方式進行運動式減排,必然會影響國計民生。為推進我國經濟的綠色轉型,順利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标,可從以下三條路徑入手:

1. 以數字技術推動能源結構調整

數字技術對經濟綠色轉型的促進作用早已得到全世界關注。2016年的全球電子可持續性倡議(The Global e-Sustainability Initiative,GESI)指出,通過智能能源、智能制造、智能農業等領域的數字解決方案可以實現超過12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減排。在能源領域,數字技術将助力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一方面解決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消納問題,減少“棄風”、“棄光”,提高可再生能源接入比重,加速對火電的替代;另一方面能夠對用電需求實時監控預測,幫助電網智能調峰,以降低可再生能源大量接入電網候可能造成的電力供應短缺、電網不穩定等潛在風險。目前,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均已啟動了電網數字化轉型進程,以數字電網為抓手推動能源結構清潔化。

2. 以綠色金融助力節能減排投資

能源結構優化、節能減排技術研發都離不開資金支持。根據國家氣候戰略中心測算,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标,到2060年我國新增氣候領域投資需求規模将達到約139萬億元,年均約3.5萬億元,占2020年全國GDP的3.4%和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總額的6.7%左右,長期資金缺口年均在1.6萬億元以上。為填補這一缺口,中央财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明确指出,“加快推進碳排放權交易,積極發展綠色金融”。我國自2015年開始将綠色金融體系建設作為綠色經濟發展的頂層設計與部署,目前已在激勵機制、産品體系、監管體系和國際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根據銀保監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國内21家主要銀行綠色信貸餘額超過11萬億元,每年可支持節約标準煤超過3億噸,減排二氧化碳當量超過6億噸。未來綠色金融在助力能源、交通、建築等領域的節能減排投資方面仍大有可為。

3. 以制度創新激勵全社會低碳轉型

雙碳戰略對我國全社會各個階層都是全新的課題,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本輪限電凸顯出現有政策制度在應對低碳轉型方面的不足,這就要求通過制度創新激勵全社會低碳轉型。一方面,繼續穩步推進工業用電的市場化,實現供求決定價格,避免企業過度生産導緻的電能供不應求;另一方面,在一定範圍内建立碳稅制度,對高排放行業進行碳稅規制,促使其低效産能有序退出,對新能源、新材料、碳彙、碳封存等清潔生産領域予以稅收優惠,支持節能減排技術發展。

我國的雙碳轉型道路且長,但行則将至。限電并不意味着我們的綠色發展道路是錯誤的,而是轉型過程中必然遭遇的陣痛。隻要科學規劃、合理安排、積極落實國家的戰略方針,雙碳目标必将實現,我國經濟也必将順利邁進綠色、高效、可持續的新篇章!

内容 | 陳智穎

排版 | 陳芷晴 丁妍

審核 | 葉嘉欣 丁妍

更多内容請下載21财經APP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