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葛“奔馬”三輪車往事
“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奔馬車”的廣告語,曾紅遍祖國的大江南北。 1983年,河南省長葛市老城機械廠從生産适應當時所需的犁、鋤頭等鍛造産品,到研發制造适應農村所需的動力三輪車。鼎盛時期,“奔馬”三輪車“跑”遍全國,企業産值、人均利稅等經濟指标連續7年蟬聯全國第一,為後來的長葛機械制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奔馬”三輪車老廠今安在
前不久,在長葛市老城鎮政府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記者來到“奔馬”三輪車的老廠所在地。還未進大門,就看到裡面有一座座紅磚瓦房的大廠房、大車間,廠大門上方矗立着“順通機械”幾個大字。
“原來的老廠賣給了個人,有的對外出租,有的作為倉庫,有的還在搞機械加工。”今年73歲的東關二隊老隊長姜新民對記者講。
姜新民介紹,長葛“奔馬”三輪車從這裡起步。“奔馬”的前身是長葛縣鐵工廠,後改為農具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老城人大力發展經濟,開拓進取的意識不斷增強。
“1978年,還是生産隊大集體時,為了打場省力、增效,有聰明的生産隊員就焊接一個鐵架子,上面放一台柴油機,來帶動石磙碾場,當時就有了革新意識。”姜新民說。
原來的奔馬三輪車多是在順通機械生産的。
1980年,社隊企業召集有知識、懂經營的精幹人員,脫離農業生産,從事工業生産,辦起了皮件廠、鑄造廠、服裝廠、毛紡廠、面粉廠、磚瓦廠、機械廠、油漆廠等,生産生活所需物資。1983年,在這些小廠前景不好的情況下,他們經過到安徽省考察市場,老城紡織機械廠在生産犁、鋤頭等鍛造産品的基礎上,開始研發制造農村所需的動力三輪車,頭一年就生産了300輛。
“當時物資相對緊缺,鋼材也少,交通工具不便,而農用三輪車填補了農民朋友使用機動車搞運輸的空白。”姜新民回憶,當時剛生産出來的農用三輪車馬力小,一輛車的價格在一兩千元。“奔馬”三輪車投向市場後,因為輕便、快捷,方便人員駕駛,很快受到農民朋友的歡迎。
一時間,“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奔馬車”的廣告語,紅遍祖國的大江南北。個體戶紛紛購買“奔馬”三輪車,有的搞運輸,有的搞貨運,讓不少貧窮的農民走上了緻富路。
奔馬三輪車的前身,順通機械廠老院。
“馬”字牌商标的企業有十幾家
“三輪車賣的好的時候,全國各地的客戶來這裡排隊買車,因為當時生産三輪車的工藝簡單,組裝緩慢,一個廠一天也生産不了多少輛,因此,客戶要先交錢開票,多幾天才能将下線的三輪車開走。”姜新民回憶。随着“奔馬”三輪車的興起,也迅速帶動了周邊乃至長葛市的鋼材市場、運輸市場和零配件加工市場的興旺。
長葛的本地人也看好這一商機,還将生産好的三輪車用大貨車運到河北、山東、山西、陝西等省市,在當地設銷售點,幾十輛農用三輪車,幾天就會賣完。
因滿足不了生産的需要,長葛“奔馬”先搬遷至長葛市人民路北立交橋附近,而後又搬遷到人民路北段。1995年,老城鎮經濟發展到了一個小的高潮,僅成規模的機械廠達110家,在商标注冊中,僅帶“馬”字商标的企業就有“奔馬”“真馬”“俊馬”“樂馬”“華馬”“金馬”等十幾家。年生産農用三輪車達一萬多輛。截止1995年底,全鎮成規模的企業達158家,個體私營企業達2785家,從業人員10446人,工業總産值達8.5億元,上繳國稅857萬元。
原長葛奔馬機器廠車間,如今還有人在裡面加工零部件。
長葛奔馬機器廠,這個伴随改革開放誕生的三輪車生産廠家,是國家首批目錄内定點生産農用運輸車的骨幹企業,為我國“三農”發展作出過重大貢獻。至1994年鼎盛時期,“奔馬”三輪車“跑”遍全國,企業産值、人均利稅等經濟指标連續7年蟬聯全國第一。當時,長葛市曾有1400多家企業為“奔馬”生産加工配件,号稱“萬馬奔騰”。1991年2月26日,長葛奔馬機器廠成為河南省工業戰線“十面紅旗”之一。那時的“奔馬”,風光無限。到了2000年,長葛市生産三輪車的廠家有106家,全市年産農用三輪車78000輛。十年潮起,十年潮落。因産業政策調整、市場競争加劇和管理不善等原因,長葛奔馬機器廠陷入停産困境,後被森源電氣重組。許昌晨報記者黃增瑞
奔馬三輪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