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花》到底能賣多少錢
我和黃牛聊了聊 “行情”
每年電影節都要發生搶票大戰,熱門電影總是一票難求。要說在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搶的最激烈的,非侯孝賢《海上花》莫屬。
4K修複版的《海上花》在開票後一秒空,成功上榜“十部最快售罄影片”。有需求就有市場,很快就有搶到票的幸運兒挂出了天價轉票信息:
2800兩張電影票(官方票價80一張),必須入圍今年的“迷惑行為大賞”
不禁讓人産生疑問:真有這樣的冤大頭嗎?一張《海上花》到底能賣多少錢?
01
天價轉票真的有市場嗎?
《海上花》放映前,外灘君特意來到影院。
SFC上海影城的門口,聚集了十來個黃牛。
他們大多是本地人,穿着polo衫,佝偻着背,年紀從四十多歲到五六十歲不等。其中最老的已經花白了頭發,走起路來有些顫顫巍巍。
《海上花》之前,還有一部熱度不輸給它的《行騙天下JP》即将放映。
上海影城現場
開場前半小時,黃牛對《行騙天下JP》的報價普遍在200一張,略低于網上約300的轉票價格。
通過探聽黃牛和影迷的對話,外灘君得知這些黃牛手上的票不多,一人兩張左右,基本是加價從其他影迷手上收來的。
現在上影節的管理一年比一年嚴格,閑魚上的出票信息很快被系統屏蔽,大量高價出票的賬戶被封号,黃牛也隻能在淘票票上搶票以及高于原價收票。
想收票的朋友需要多換一些關鍵詞進行搜索
有一對專程從北京來的情侶和黃牛A談價許久,想以100一張購買(官方票價60元)。在臨開場前,黃牛B以該價格和他們成交。
開場十分鐘後,黃牛A以70元的價格賣給一位等待了半小時的小姐姐。
他手上兩張票,另一張就砸手裡了。
此時大部分黃牛手上還沒有《海上花》,他們在等影迷來出票。
現場的“富豪”影迷
等到《海上花》快放映,一名影迷試圖以1000元的價格出售《海上花》,黃牛C十分意動,但由于雙方就支付方式沒有達成共識,最後交易失敗。
但1000一張的價格顯然不靠譜,黃牛的報價基本在300元,上映前黃牛A以220的價格出售了一張。
那些标價2000元的《海上花》實在過于虛高(基本不可能賣出去),大概是覺得瞎貓碰到死耗子,說不定就能遇上人傻錢多的粉絲呢?
去年最火的《小偷家族》因為有主創到場,票價确實高達千元。影院門口一位被轉票人放鴿子的小哥哥說,去年他1500元出了一張《小偷家族》。
《海上花》開場後,門口的人群漸漸散去,黃牛們開始打道回府。不過還有人在“堅守崗位”,招呼路過的青年男女是否有稀缺的票子要出手。
但對于他們來說,電影節的“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
也确實沒有人願意花2000塊錢看一場電影。
02
為什麼要搶《海上花》?
雖然沒有人真的花大價錢去看《海上花》,但這部片子的熱度确實不容小觑,外灘君不少朋友的第一搶票對象就是它。
《海上花》是侯孝賢21年前的電影,1998年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金棕榈獎,同年在台灣金馬獎上被提名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造型設計,最後獲得評審團大獎。
主演梁朝偉、劉嘉玲、李嘉欣、宇田美智子......每個人都在最好的年紀出演了這部電影。
侯孝賢特别采用了一幕連着一幕的片段式手法, 叙述了19世紀末,上海英租界的高等妓院“長三公寓”裡妓子和客人之間的恩怨情仇。
燈火明滅、唱和起伏,仿佛在說愛情,又看不到愛情,仿佛在說人生,又看不到人生。
整部電影都在室内拍成。就在一間間雕花鑲翠的房子裡,生出來的蔓蔓枝枝是士大夫的情愛注腳,卻是從小被當作妓子培養的女人們的安身立命之所。
整片将近兩個小時,卻隻有四十來個長鏡頭,節奏極慢,加上演員們不算标準的吳侬軟語和昏暗的燈光,不怪有人評價是“失眠者的良藥”。
這一類型的電影往往是愛的人極愛,不愛的人隻想困覺。
精明潑辣的黃翠鳳(李嘉欣飾)
但這無疑是一部極漂亮的電影,從迤逦的夾襖到鎏金的裙擺,濃墨重彩的畫面配上點到即止的劇情,侯孝賢與他的絕妙搭檔朱天文,加上顧問阿城,攝影李屏賓,音樂半野喜弘,讓《海上花》僅僅通過室内的擺件、人的穿着、對話,粗略又精細地托出了19世紀末上海的影子。
海上花話上海,借用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的話,不過是“千紅一窟,萬豔同悲”。
客人王蓮生(梁朝偉飾)與妓子沈小紅(宇田美智子飾)
03
張曼玉因滬語台詞“臨陣脫逃”
21年之後,侯孝賢再看當年這部電影,他說:
《海上花》是我二十一年前的片子,當時要求演員們講上海話,是為了絕大多數觀衆不會講上海話,因此能造成一種距離感,甚至于距離的美感。當時哪裡想得到有一天這部片子竟然會在上海放映,所以距離的美感,不但一定沒有,隻怕都成了幹擾。你們看了就知道了,原作是蘇州話,電影裡的講着舊的、新的、南腔北調、臨時硬學的上海話。這是《海上花》在上海放映的獨特意義吧。
提到《海上花》的原著,它最早是韓邦慶用吳語寫成《海上花列傳》,這也是中國第一部方言小說,堪稱通俗小說的開山之作。
韓邦慶是清末時候人,按今日的地段,他就是上海人。後來張愛玲将《海上花列傳》用白話文翻譯,也就有了今天的《海上花》。
侯孝賢受老搭檔朱天文的推薦看了張版的《海上花列傳》,大受觸動,很快決定翻拍。
他喜歡《海上花列傳》中男人與女人之間追逐的關系,接受采訪時,“非常有意思”這句話,他說了兩遍。
在此之前他對上海一無所知,正是由于《海上花》,侯孝賢第一次去了解上海。
可當時的上海已經不複19世紀的樣子,很多他想要的東西已經開始拆遷,左思右想之下,他決定隻拍内景,就在台灣置景。
劇組在台灣省嘉義縣搭建了三棟清末式樣的小樓,成本3400萬新台币(今日折合人民币約700萬元),日本四大制片公司之一的松竹不光投了大部分錢,還推出了自家的女演員宇田美智子。
侯孝賢談起當年拍海上花的難處。女主角沈小紅的角色本屬于張曼玉,合約都簽好了,可滬語拍攝的條件吓跑了張曼玉,侯孝賢就啟用了松竹的宇田美智子,并邀請陳寶蓮配音。
滬語拍攝實在不容易,在梁朝偉實在背不出台詞的情況下,侯孝賢把王蓮生的設定改成了從廣東來的洋務官。
幾位主演中發音最标準的劉嘉玲,是蘇州人
而顧問阿城的工作其實就是美術指導,做的最多的是“打扮房間”。
一部沒有外景的電影,讓内景的每一個細節都格外重要。通過角色的服裝頭飾、卧室的家具擺設、餐飲擺盤來展現晚清的頹落與靡奢,這些道具是會“說話”的——用阿城自己的話來說,“那些鏡頭之外的,沒用的東西,才能真正放映出當時的生活,要保證空間的密度,就要往房間裡填充進沒用的小東西”。
影片中的古董均為真品
正是所有工作人員的協同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海上花》。如此佳片,難怪粉絲搶不到票就要提價收票。
雖然上影節的放映已經結束了,但外灘君也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可以看到《海上花》,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上海、幾段特别的故事。
文 / siri110
圖片來自網絡及汪戈裡。
以上内容來自「外灘TheBund」(the-bund)
已授權律師對文章版權行為進行追究與維權。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注明出處。
合作推廣
thebundwx
電話:021-52993166
手機:15221044797
- THE END-
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外灘TheBund(the-bu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