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6061鋁和6063哪個強度高

6061鋁和6063哪個強度高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8 21:51:59

6063的鋁棒淬火後,硬度、強度以及物理性能

鋁合金鑄件的熱處理就是選用某一熱處理規範,控制加熱速度升到某一相應溫度下保溫-定時間并以- -定得速度冷卻,改變其合金的組織,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合金的力學性能,增強耐腐蝕性能,改善加工型能,獲得尺寸的穩定性。

鋁合金熱處理特點

衆所周知,對于含碳量較高的鋼,經淬火後立即獲得很高的硬度,而塑性則很低。然而對鋁合金并不然,鋁合金剛淬火後,強度與硬度并不立即升高,至于塑性非但沒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但這種淬火後的合金,放置一段時間 (如4~6晝夜後), 強度和硬度會顯著提高,而塑性則明顯降低。淬火後鋁合金的強度、硬度随時間增長而顯著提高的現象,稱為時效。時效可以在常溫下發生,稱自然時效,也可以在高于室溫的某-溫度範圍(如100~200C )内發生,稱人工時效。

鋁合金時效強化原理

鋁合金的時效硬化是-一個相當複雜的過程,它不僅決定于合金的組成、時效工藝,還職決于合金在生産過程中縮造成的缺陷,特别是空位、位錯的數量和分布等。目前普遍認為時效硬化是溶質原子偏聚形成硬化區的結果。

鋁合金在淬火加熱時,合金中形成了空位,在淬火時,由于冷卻快,這些空位來不及移出,便被“固定”在晶體内。這些在過飽和固溶體内的空位大多與溶質原子結合在一起。由于過飽和固溶體處于不穩定狀态,必然向平衡狀态轉變,空位的存在,加速了溶質原子的護散速度,因而加速了溶質原子的偏聚。

硬化區的大小和數量取決于淬火溫度與淬火冷卻速度。淬火溫度越高,空位依度越大,硬化區的數量也就越多,硬化區的尺寸減小。淬火冷卻速度越大,固溶體内所固定的空位越多,有利于增加硬化區的數量,減小硬化區的尺寸。

沉澱硬化合金系的一一個基本特征是随溫度而變化的平衡固溶度,即随溫度增加固溶度增加,大多數可熱處理強化的的鋁合金都符合這一條件。沉澱硬化所要求的溶解度一溫度關系,可用鋁銅系的A1- 4Cu合金說明合金時效的組成和結構的變化。圖3- 1鋁銅系富鋁部分的二元相圖,

在548C進行共晶轉變L- 0. 8( AI2Cu)。銅在o相中的極限溶解度5. 65% ( 548"C ) ,随着溫度的下降,固溶度急劇減小,室溫下約為0.05%。

在時效熱處理過程中,該合金組織有以下幾個變化過程:

形成溶質原子偏聚區-GP( I )區在新淬火狀态的過飽和固溶體中,銅原子在鋁晶格中的分布是任意的、無序的。時效初期,即時效溫度低或時效時間短時,銅原子在鋁基體上的某些晶面上聚集,形成溶質原子谝聚區,稱GeP( 1 )區。GP( 1 )區與基體o保持共格關系,這些聚合體構成了提高抗變形的共格應變區,故使合金的強度、硬度升高。

G-P區有序化一形成GP( II )區

随着時效溫度升高或時效時間延長,銅原子繼續偏聚并發生有序化,即形成GP( II)區。它與基體c仍保持共格關系,但尺寸較GP( I )區大。它可視為中間過渡相,常用8”表示。它比GP( I )區周圍的畸變更大,對位錯運動的阻礙進一步增大 ,因此時 效強化作用更大 ,”相析出階段為合金達到最大強化的階段。

形成過渡相’

随着時效過程的進一步發展,銅原子在GP( II )區繼續谝聚,當銅原子與鋁原子比為1 :2時,形成過渡相’。由于8'的點陣常數發生較大的變化,故當其形成時與基體共格關系開始破壞,即由完全共格變為局部共格,因此日’相周圍基體的共格畸變減弱,對位錯運動的阻礙作用亦減小,表現在合金性能上硬度開始下降。由此可見,共格畸變的存在是造成合金時效強化的重要因索。

形成穩定的8相

過渡相從鋁基固溶體中完全脫溶,形成與基體有明顯界面的獨立的穩定相A12Cu ,稱為相此時8相與基體的共格關系完全破壞,并有自己獨立的晶格,其畸變也随之消失,并随時效溫度的提高或時間的延長,相的質點聚集長大,合金的強度、硬度進-步下降,合金就軟化并稱為“過時效”。相聚集長大而變得粗大。

6061鋁和6063哪個強度高(6063鋁棒淬火後的硬度)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