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諸葛先生要和同學們分享的是與動物有關的漢字。智慧的古人在創造漢字時,借鑒了很多栩栩如生的動物形象,究竟有哪些呢?一起進入今天的漢字故事吧!
“牛”字像長着兩隻向上翹的角的牛頭,“羊”字像長着兩隻向下彎的角的羊頭。古代人發現了水牛和綿羊在形态上最大的不同,所以造出了這麼簡單又容易區分的“牛”和“羊”!
大家都知道反犬旁,凡是體态像狗的動物,大多是用反犬旁做偏旁的,比如狼、狐狸、貓等等。不過有一種動物,胖乎乎的、肚子圓圓的,不用猜了,大家都知道,是豬。豬跟狗長得那麼不像,怎麼也用反犬旁呢?古人造的“豬”和“狗”這兩個字還真不好區分,“豬”的肚子大一點,“狗”的尾巴長一點,向上翹一點。估計遠古時候的狗都是尾巴長的,不像現在狗的種類繁多,還有沒尾巴的狗。
其實,在古代,一開始沒有“豬”字,隻有“豕”(shǐ)字,這個字還是有點像豬的樣子的;古代也沒有“狗”字,隻有“犬”字,這個字變化大了一些,已經看不出狗的樣子了。後來,因為豕和犬太文言了,就用了“豬”和“狗”。而且開始的“豬”也沒有用反犬旁,而是用“豕”做的偏旁,在豕的右邊加了一個“記者”的“者”字,後來嫌筆畫太多,就改成了“犭”(讀:反犬旁),這才讓豬和狗用了同一個偏旁,你看,繞了多大的圈子!
古代人把自己飼養的家畜(chù)稱為“六畜”,就是馬、牛、羊、雞、狗、豬。除了雞是從鳥類馴養而來,沒有自己的字以外,其他都有自己的象形字。還有那麼多野獸怎麼辦?有的跟人類打交道的時間早,就有自己的字,比如虎、象等等。
再比如說“狼”這個字,估計當時的人們也是想過飼養狼的,但狼不聽話,不像狗被人馴養得乖乖的,成了家畜,所以狼也隻能用“犭”(讀:反犬旁)做偏旁,它也生不了氣,畢竟字是人造的,人當然向着聽自己話的狗了。最冤枉的是獅子,别看它是百獸之王,比老虎還厲害,就因為它是後來才從外國進口的,所以不能像老虎有自己的“虎”字、大象有自己的“象”字,隻能屈尊用了“犭”(讀:反犬旁)做偏旁,真是“獅到中國被犬欺”啊!
内容來源:《中華經典故事·漢字故事》中華書局出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