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朱甯
2021年7月15日,全國碳市場正式啟動交易。到今天,全國碳市場交易就屆滿一年。在清潔能源大省四川,回望“答卷”的這一年,四川控排企業積極技改降碳、完成履約,按企業數計,履約完成率為95.8%;按履約量計,履約完成率99.7%,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履約過程中出現的交易活躍度不足,流動性有限等問題也不容忽視。
周年“成績單”
四川碳配額履約率達99.7%
全國碳排放權配額交易市場的建立是我國第一次從國家層面将溫室氣體控排責任壓實到企業,碳配額的履約情況也是最受關注的。
所謂碳排放配額,是政府分配給控排企業指定時期内的碳排放額度,單位以“噸”計。當企業實際排放量高于配額時,超出部分需購買,當實際排放量低于配額時,結餘部分則可在碳市場上出售。
截至第一個履約期結束,四川省共46家企業按時足額完成清繳履約。按企業數計,履約完成率為95.8%;按履約量計,履約完成率99.7%,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從CCER市場來說。截至目前,四川碳市場累計成交CCER近3600萬噸,成交金額逾10億元,有效交易日比例超55%,累計成交量在全國9個地方碳交易市場中排名第5位,累計成交量按可比口徑在全國排名第4位。
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董事長何錦峰表示,如果沒有碳市場運行機制,控排企業的降碳減排成本或許會更高;全國碳市場成功運行一周年,不但說明了我國碳交易體系的正式建立,同時從一年的運行情況來看,碳市場的運行實際上也降低了控排企業減排降碳的成本。
控排企業
引入CCER項目 開辟新“盈利點”
首年交易數據,同樣折射出了四川控排企業在碳交易中的收獲。一大批控排企業通過碳市場的調節功能技改升級,甚至開辟出新的盈利點,四川永豐紙業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永豐紙業(圖據受訪者)
永豐紙業碳交易負責人何先生告訴記者,因為2019年沒有做煤炭的相關檢測,以及自身的相關計量設施未完善,導緻配額缺口比較大,排放10萬噸左右,配額隻有6萬多噸,導緻企業在碳配額購買上花費了計劃外資金,但到2020年,公司通過完善計量,做好了相關檢測,基本上做到了配額的自給自足。
何先生說道:“針對此前碳配額不足的教訓,我們相對應做了很多技改,目前公司的碳排放水平基本上達到了行業的基準線,但是因為我們屬于老廠,基礎硬件設施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改進後碳排放還能夠降低;在技改的過程中,我們通過運用新技術、新設備,不但産品競争力會大大提升,還能夠直接産生節能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通過碳市場交易完成了技改減碳之外,永豐紙業還開始通過減排項目開辟新的“盈利點”,何先生說道:“公司現在還在考慮依托林地資源,對CCER進行相關規劃,這部分項目是實打實的能夠給企業帶來此前沒有的收入。”
“潮汐現象”亟待破題
75%交易發生在履約前一個月
在第一個履約期履約的過程中,碳交易流動性相對有限、交易活躍度不足,特别是交易中的“潮汐現象”,也引起了碳市場相關各方的關注。
作為碳排放的大戶,四川泸州川南發電有限責任公司也在去年年底面臨第一期配額履約問題。該公司碳交易負責人張煦枭告訴記者,去年末公司順利完成了第一個履約期的配額履約,因為碳配額不足,所以在碳交易市場上購買了76萬噸的碳配額和CCER,共計花費1000餘萬元。
泸州川南發電(圖據受訪者)
記者注意到,該公司的碳配額交易均是在交割期前不久發生,而且在交易中,川南發電也隻購買了剛剛能夠履約的配額,沒有額外儲存碳配額。
事實上,交易不活躍和臨近交割期才買賣碳配額的“潮汐現象”,是整個碳市場交易都面臨的問題。
數據顯示,除碳市場“開張”首日成交410.4萬噸以外,其餘時間日交易量僅數十萬噸,2021年,75%的交易發生在履約前的一個月。履約期結束後,2022年1月份成交量明顯萎縮,碳市場再度失去流動性。
如何解決“潮汐現象”?何錦峰說道:“要想提高流動性和活躍度,從政策方面來講,首先法律法規體制機制要保證政策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其次是市場方面的調整和促進。”
何錦峰表示,就目前而言,市場體量小,行業單一、需求單一是最大的問題。從供需兩端來解決,如果将納入行業、市場的參與主體增多,交易需求的可能性也會增加。由于目前市場參與的主體主要是納入的重點控制排放企業,隻有履約需求,下一步,還可以激發市場上客觀存在但沒有激活的需求,如儲備需求、投資需求等。
最後,何錦峰總結道,目前碳市場本身是在起步階段,出現一些問題較為正常的,随着頂層設計的完善,政策的穩定性逐步提高,碳市場運行會逐步符合預期,為共同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标作出積極貢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