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木桌,桌面随意點綴了幾朵桃花瓣。用手一摸,居然有那麼幾分凸感。
你的腦海裡便呈現了這樣的畫面:一個春陽朗照的正午,木匠正準備将成型的木桌上漆,突然,微風吹來幾片桃花瓣,頓時,桌面就增添了幾分明媚的春色,于是木匠在花瓣的上面覆蓋了一層清漆,一幅溫暖的木質背景上,桃花,就定格成了春天的姿勢。
在這樣的桌子邊用餐喝茶,心情也會春天一樣地明媚起來吧?
公元762年,杜甫有了自己的草堂,心情舒暢,在一個人去錦江邊散步,寫下了一組七絕《江畔獨步尋花》,其中關于桃花的句子是這樣寫的“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一個“開無主”寫出了桃花綻放的自在随心,也映襯了自己春日散步尋花的賞心樂事。“深紅”“淺紅”再疊加一個“愛”字,就将桃花讨人喜歡的景象表現了出來。
從這兒,我們也知道了桃花有深紅和淺紅兩種顔色。不過現如今,因為科學的發展,桃花也不止這兩種顔色了。除了這兩種顔色,還有白色、灑金、淺綠等。但最為常見的還是深紅色和淺紅(粉紅)色。
無論是深紅還是淺紅,都得到了詩詞人們的喜歡,他們紛紛将桃花寫進自己的詩詞,來寄托不同的寓意抒發各自的情懷。
一、表達美好回憶借桃花來表達美好回憶最典型的,莫過于崔護的《題都城南莊》。詩歌将今年在都城南莊看見的桃花與去年的桃花相比,突出了去年“人面桃花”的美好回憶。詩人眼裡的桃花,應當是淺紅的吧,是那種粉色中氤氲着幾分紅色的那種。這樣的桃花,方可與花朵後面的腼腆羞澀的氤氲着一縷紅暈的人面搭配,方可互為映襯。
以桃花來寄予愛情婚姻的,如《詩經》中的《桃夭》。詩歌中的名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寫的是桃花的鮮紅似火,也寫得是快要出嫁的女子的風情萬種。詩歌後面也表達了對桃花般美麗的女子出嫁後“宜室宜家”的美好祝福。
桃花的花語為“愛情”怕也是出自這裡吧。
“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陸遊的詞句用桃花的飄落來寫昔日的山盟海誓,真愛雖然還在,但是難以托付終身,就不要再繼續下去了吧?也寫出了分開後的凄楚與愁苦。
“桃花嫣然出籬笑,似開未開最有情。”汪藻寫桃花的詩句,更是讓我們看見了一個情窦初開的少年郎看待愛情的那種朦胧羞澀的樣子。
三、贊美明媚春色“桃紅複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花落家童未掃,莺啼山客猶眠。”王維的這些詩句,用暈染的筆法,寫出了桃花的鮮豔。他眼裡的帶雨的桃花,含煙的綠柳,落花、莺啼共同組成了一幅繁複朦胧的春景圖。“家童未掃”與“山客猶眠”則從側面寫出了家人與自己對此種景象的喜歡。
蘇轼《惠崇春江晚景》中的“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則用寫意的筆法,幾筆就勾勒出了早春的清新美麗。
四、表達閑适奔放借桃花來表達自己閑适而又奔放的心情的,莫過于江南才子唐寅的《桃花庵歌》:“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花枝當酒錢......”詩歌将在桃花塢裡喝酒賞花的生活與“車馬喧嚣”的人家相比,認為桃花塢的生活才是他想要的。全詩彌漫着桃花盛開的襲人芬芳和詩人桃花樹下飲酒吟詩的仙氣與奔放。這種才子身上顯露出來的癫狂般的豪氣,與桃花的熱烈奔放,是為絕配。
而《桃花源記》裡的生活,則更多表現的是閑适,是“黃發垂髫”們生活的自在無憂,怡然自樂。
......
一樹桃花,開在春陽下,開在賞花人的視野裡,開在少男少女的心扉旁,也開在熱戀男女的婚姻中,還開在詩(詞)人們或委婉或豪放的詩(詞)句裡。(簡宜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