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杠杆公司?現在,“杠杆”變成了一個貶義詞,阿基米德變成了一個“投機分子”,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西安杠杆公司?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現在,“杠杆”變成了一個貶義詞,阿基米德變成了一個“投機分子”。
但事實上,每一個城市發展都要借助杠杆,有些杠杆是有形的,有些杠杆是無形的,例如,如果我們将“賽事經濟”或者“會議經濟”視為杠杆,我們就會發現這個事情很有意思。
2008年的北京借助奧運會,實現基建大規模升級,與世界同步;2016年杭州借助G20峰會,也是基建大規模提升;2017年廈門舉辦金磚峰會,承辦金磚國家第九次會晤,城市面貌大換血;2021年西安舉辦“十四運”,也實現了從内到外的基建升級.....
目前,國家十四運完美落幕,西安處于一個空檔期,很多人都在疑惑,在大規模招商(2017-2018年)、全運利好(2020-2021年)刺激之後,西安還會迎來什麼利好?
其實,在這個時候,西安最需要的就是一個新杠杆,一個能夠驅動西安發展的新方案!
目前擺在西安面前,發展最為緊迫的一點是什麼?此時此刻,已經不是醫療教育的短缺,也不是新區開發的擴張,而是一個數據!
2021年前三季度,23個萬億GDP城市中,除武漢屬于特殊例子之外,增速最快的城市就是佛山(11.4%),增速最低的是西安(5.7%)。
2020年前三季度,西安GDP增速高達4.5%,是23個城市中增速最高的城市,算是漲幅到位。2021年國家“十四運”的召開,使得全市投資紅利減弱,前三季度固定資産投資同比下降了5.6%,尤其是基礎設施投資,同比下降了11.5%。此外,全運會召開期間部分企業停工,也拉低了西安的經濟增速。
所以,擺在西安面前的需求其實很明顯,就是拉高工業投資額!工業投資,一直是西安與成都、重慶、鄭州之間最大的“鴻溝”,在西安經曆招商大軍、全運大軍之後,西安迫切需要一個工業大軍,補足西安短闆,拉動西安投資。
舉一個例子,西安與鄭州相比,主要數據差距之一就在工業增加值總量,雖然兩市的GDP相差不大(2020年鄭州12003億元,2020年西安10020.39億元),但工業主導産業滞後(2020年鄭州4759.5億元,2020年西安3328.27億元),已經成為制約西安發展的絆腳石。
如今,随着西安占據絲路經濟帶核心位置,無論是國内經濟變動,或者北方局面優化,都與西安息息相關,其中,兩個利好已經到來!
究竟是哪兩個利好政策,引發了我們的關注?一個是“提出2030年汽車全面電動化”,另外一個是新成立的北交所醞釀機遇!
其一,2021年11月4日,西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加快推動新能源汽車産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力争全市新增注冊個人購置汽車中的新能源汽車占比達50%左右,全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50萬輛左右,公共領域全面電動化。同時提出,力争到2030年全面實現電動化,這意味着西安是我國首個提出2030年汽車全面電動化的大城市。
公開數據顯示,西安擁有規模以上汽車生産企業86家,汽車工業産值超百億元的企業有陝汽、比亞迪、法士特3家。對此,《意見》也鼓勵陝汽、比亞迪、法士特加大研發投入力度。
其二,2021年11月15日北京證券交易所正式開市,這是中國内地第三家、全國第五家證交所,相比于其他交易所偏重于央企&科創闆(上交所)、龍頭企業&科創闆(深交所)、互聯網&内地房企(港交所)、台灣企業(台交所),北交所更偏重于“專精特新”。通俗一點來說,國家優先把“發财機會”讓出,北交所更偏重于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創辦者。
根據工信部公開數據,梳理出476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最新區域版圖,陝西僅有112家“小巨人”,但“小巨人”企業數量TOP20城市之中,西安卻位列TOP7,數量達到74家,位列長沙、廣州、鄭州、合肥、大量、杭州前面。
前者想要全面落地,就必須要求西安圍繞新能源汽車形成完善的産業鍊,不僅要有技術應用的研發,還要有比較完整的新能源汽車制造體系;後者則滿足了西安科創型企業對于資金的渴望,有利于技術轉化。
應該說,新能源汽車和科創型企業的風口已經被打開,下一步就要看西安,是否能夠抓住這些機會,實現高端産業鍊的布局!
但一些杞人憂天的朋友們就要問了,不管是科創“小巨人”,還是要搞“新能源之都”,西安有這些底蘊嗎?這一點西安還真的可以全部滿足。
其一,科技研發人才密度足夠:西安科研院所、人才密度全國第一(來源:西安發布)、國防科技實力排名全國第二(來源:中國社科院)、綜合科技實力居全國第三位(來源:陝西省統計局),也是西部唯一的國家綜合性高技術産業基地城市。
其二,陝西電力産能名列前茅:2020年主要城市用電量排行,西安排名全國TOP35,僅有415.02億千萬時,遠低于青島、長沙、濟南等,但陝西發電量卻位于全國TOP15,達到2379億千萬時,發電量遠遠超過用電量,成為向周邊省市供電的主力。
通俗一點來說,西安是個典型的研發型城市,雖然制造業銜接不上,但研發能力排在前列,每年的科技合同額都很高。此外,陝西還是一個電力大省,每年大量電力輸出,西安根本用不完。
那有人就要問了,這兩點在西安城市規劃之中,有沒有依據?當然,這個必須有,秦創原是要幹什麼?其實,就是搞科創研發、成果轉化、企業增密;西安搞“全面電動化”,究竟是為什麼?就是刺激西安車企加大投入、快速布局。
如果這兩個“杠杆”全部緊抓,下一個五年的“産業核芯”在哪裡?一個是秦創原總窗口-沣西新城(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另外一個是新能源汽車布局“西南(高新三期)-東北(泾渭新城)”。
那這些“杠杆”拉升闆塊騰飛,其他新開發區有沒有機會參與?一台新能源汽車成百上千的零部件,從融資、設計、制造、運輸,每一個闆塊都是機遇!
(文章于2021年11月30日發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