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西周時期玻璃器的特點

西周時期玻璃器的特點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5 17:33:31

  中國古代文獻裡對玻璃的稱呼極不統一,有璆琳、流離、藥玉、瓘玉、順梨、琉璃、料器等,可能因古人對玻璃的特性不甚了解,早期将火山噴出的酸性岩凝固而得的透明物質(即玻璃)與玉質相混淆,故有璆琳、藥玉、瓘玉等稱呼,後又将其與陶瓷上玻璃質的釉相混淆,故又有琉璃與玻璃不分的現象。在今天的考古報告裡,玻璃與琉璃仍未明确區分,一般将透明的稱為玻璃,不透明的稱為琉璃。

  西周時期玻璃器的特點(南北朝玻璃器)(1)

  雖然先秦時期已有關于玻璃的記載,考古也發現了很多玻璃實物,此後中國古代玻璃一直持有使用氧化鉀和氧化鉛作為主要熔劑的傳統,與外來傳入的玻璃制品有明顯區别,遺憾的是中國古代玻璃一直未成為工藝的主流,主要以鑲嵌物或裝飾品的形式存在,是一種廉價的寶石代替物,這可能與中國古代青銅器、漆木器、陶瓷器等工藝相繼得到巨大發展有關,即便在外來玻璃大量流行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玻璃工藝也并未在中國占有應得的一席之地。

  外來玻璃可能在先秦時期即已傳入中國,但大量進入内地應是在張骞開通西域之後,當時中國與世界玻璃生産的中心一地中海沿岸和伊朗高原皆有交流來自羅馬、薩珊的玻璃器源源不斷地輸入中國。

  《後漢書・西域傳》記載了西域所見的羅馬玻璃:(大秦)土多金銀奇寶,有夜光壁、明月珠、駭雞犀、珊瑚、琥珀、琉璃…大秦(今羅馬)傳入中亞的玻璃有十種顔色。

  《魏略》曰:大秦國出,赤、白、黑、黃、青、綠、缥、绀、紅、紫十種流離。

  西周時期玻璃器的特點(南北朝玻璃器)(2)

  羅馬玻璃最主要的工藝特征是吹制成型,這是一種極為簡便的提高産量的方法,使得羅馬玻璃業迅速繁榮起來。羅馬玻璃器皿在漢晉南北朝時期大量進入中國,與金銀器同為東晉宮廷中的日用器皿,玻璃碗、杯等是最常見的器類。

  出自南京象山7号墓男棺内的一件磨花玻璃筒形杯圜底,無色透明,泛黃綠色,氣泡較少、較小(正是吹制玻璃的優點之ー)。口沿和底部磨出橢圓形花瓣紋,腹部有7個大橢圓形紋飾;同墓女棺内也出土了一件修複完整的類似玻璃碗,該墓墓主推測為平南将軍、荊州刺史、武陵侯王廙夫婦。類似的磨花玻璃還見于南京其他東晉墓葬中,如南京仙鶴觀東晉名臣高崧家族墓6号墓女棺内出土的一件玻璃碗,回沿外侈,束頸,底,腹部及底部有4周磨光的豎長橢圓形花紋。

  在南北對峙、交通阻隔的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些玻璃制品經由西北絲綢之路傳入南方的可能性不大,極有可能是經由海路從伊朗高原的波斯和大秦(今羅馬)獲得,獲得的方式可能有使臣禮品、商賈貿易等方式。史籍中存在大量東吳至南朝時期東南亞使臣輸入玻璃的記載。

  羅馬和薩珊玻璃作為舶來的珍稀物品,主要為社會上層人士擁有,上述發現玻璃器的墓葬皆屬東吳至東晉的貴族,《世說新語》也記載了很多東晉朝廷裡關于玻璃的故事。

  西周時期玻璃器的特點(南北朝玻璃器)(3)

  《世說新語・纰漏》:王敦初尚主,如廁,見漆箱盛幹棗,本以塞鼻,王謂廁上亦下果,食遂至盡。既還,婢擎金澡盤盛水,琉璃碗盛澡豆,因倒著水中而飲之,謂是幹飯。群婢莫不掩口而笑之。

  《世說新語・排調》:王公與朝士共飲酒,舉琉璃碗謂伯仁曰:此碗腹殊空,謂之寶器,何邪?答曰:此碗英英,誠為清澈,所以為寶耳。

  六朝時期傳入中國南方的玻璃除了玻璃容器外,也出現了平闆玻璃。《世說新語》記載了晉武帝時以玻璃作的屏風,滿奮畏風,在晉武帝坐,北窗作琉璃扇屏風,實密似疏,奮有難色。帝笑之,奮答曰:臣猶吳牛,見月而喘。這種透明或半透明的平闆玻璃極有可能也是境外輸入品,對當時的社會上層人士來說,還屬十分稀見之物。

  北方地區也與中西亞地區保持着密切的聯系,一些玻璃制品也源源不斷地得以輸入魏晉北朝。《魏書・西域傳》:(波斯)多大真珠、順黎、琉璃、水精、瑟中轉,由西北絲綢之路輸入。

  考古遺址裡也發現了一些這個時期的國産玻璃。如河北定縣石塔基(北魏太和五年,481年)發現的1件玻璃碗和6件玻璃瓶皆采用了中國傳統器型,以無模吹制技術成型,并借鑒了羅馬、薩珊的粘貼玻璃條技術,以玻璃條作成圈足,但器物很小,質量也不及進口玻璃。

  這種仿照薩珊、羅馬技術制作的玻璃雖然已經出現,但顯然中國玻璃工藝的發展仍然相當緩慢,不但質量不及進口玻璃,産量可能也很低,以緻鮮卑貴族遷都洛陽後,來自西域的玻璃器仍為重要寶器。

  西周時期玻璃器的特點(南北朝玻璃器)(4)

  《洛陽伽藍記》:(元)琛常會宗室,陳諸寶器,金瓶銀甕百餘口,瓯檠盤盒稱是。自餘酒器,有水晶缽、瑪瑙杯,琉璃碗、赤玉卮數十枚,作工奇妙,中土所無,皆從西域而來。

  北魏時期出現的新式玻璃制作技術可能曾一度失傳,以緻到隋代時無人能作玻璃,《隋書・何稠傳》:稠博覽古圖,多識舊物。波斯嘗獻金綿錦袍,組織殊麗。上命稠為之。稠錦既成,逾所獻者,上甚悅。時中國久絕琉璃之作,匠人無敢厝意,稠以綠瓷為之,與真不異。

  何稠對一些失傳的西域工藝(如織錦)甚是精通,雖然所做玻璃隻是以綠瓷為之,但隋代有可能還是恢複并發展了玻璃制作技術的,西安李靜訓墓(大業四年,608年)發現的幾件玻璃器比北魏時期明顯進步,但由于玻璃裡含有大量氣泡,嚴重影響了器物的透明度。隋代的玻璃已由中國傳統的鉛鋇玻璃轉變為更适應于吹制的高鉛玻璃,那時的工匠應已基本掌握了西亞的玻璃制造工藝。轉自: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