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糖尿病并發症是危害糖尿病患者健康的主要原因,其中糖尿病足就是其中之一。對于普通人來說,腳上受點小傷沒什麼大礙,但對糖尿病患者而言,腳上的裂口或擦傷如果不多加注意,很容易會演變成糖尿病足,甚至導緻截肢,後果不堪設想。
如今,氣溫逐漸下降,冬季也快要來到,中老年人常有手腳發涼的情況。專家提醒,這時候糖尿病患者就要留心自己的腳,時時注意是否患上了糖尿病足。
小小燙傷短短幾天竟緻截肢
今年50歲的老劉有11年的糖尿病史了。幾周前他在夜間用熱水袋暖腳,第二天起床時發現自己左下肢被燙傷了。起初他并不在意,但慢慢地傷口開始蔓延到第二趾皮膚破潰,第三趾頭也逐漸變黑。送醫就診後老劉持續3天高燒不退,無奈之下隻好截肢,以免休克死亡。
醫生指出,送醫時老劉腳上破潰紅腫,還滲出膿液,左腳腫得像饅頭,是由燙傷後不注意而導緻的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最初源于足部破潰
糖尿病足,是指由于長期的血糖控制不好,出現異常而導緻患者發生的血管、神經病變,尤其是下肢、足部的血管病變,或是感染,使得足部一旦受損,就不容易愈合,甚至潰爛的現象。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内分泌科博士徐靜指出,很多的糖尿病足患者最初的足部潰爛,多是源于搔抓皮膚潰爛、水疱破裂、新鞋磨破傷、碰撞燙傷等小範圍的皮膚損傷。
糖尿病足早期症狀如足趾麻木、蟻行感、皮膚感覺減退等,容易被患者忽略而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臨床上把糖尿病足分為四期
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國大約每10個人就有1個患有糖尿病,其中30%左右有糖尿病足。一般而言,糖尿病在發生5年以後都會有引發糖尿病足的可能。且多發現于文化程度不高、經濟條件差、年齡大的人群。
在臨床上,我們一般把糖尿病足分為四期。即早期病變期,這時患者常有下肢發涼,麻木,腿部“抽筋”,常常被大家誤認為是“老寒腿”或老年人缺鈣。第二期為局部缺血期,患者會出現間歇性跛行,在行走一段距離後就會出現下肢疼痛,症狀反複。
徐靜繼續說到:“第三期為營養障礙期,這時患者就會出現靜息痛,即患者在不行走休息時出現的下肢疼痛,尤其是在夜晚睡覺時。第四期為壞疽期,會出現持續劇烈疼痛,出現幹性或濕性壞疽,組織缺血壞死,可合并感染,最終導緻截肢,嚴重時還可危及生命。”
早預防、早發現,以及早治療
糖尿病足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現局部皮膚水疱,感覺缺失,皮膚潰瘍等病變時應及時去醫院就診。徐靜表示,目前治療糖尿病足的方法主要有全身治療,即代謝控制,控制好血糖;擴血管,改善組織供血;營養神經,改善神經功能;抗感染;高壓氧治療,改善血循環和下肢缺氧。
“當然,還有局部清創,根據傷口的不同而分情況來處理;還有糖尿病下肢血管介入治療,利用造影找出堵塞的血管,從而打通,這種方法是相對來說比較有特色的。”徐靜告訴記者,在臨床上治療糖尿病足時,要結合使用以上治療方法,效果更好。
預防糖尿病足 要定期檢查血糖
徐靜指出,預防糖尿病足,最重要的就是控制血糖。她說:“糖尿病患者要做到定期體檢,以監測血糖。有條件的患者可以自行買來血糖儀,每天檢查;至于其他的患者,我建議至少每個月去醫院體檢一次。”
那麼,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當中,又該如何避免糖尿病足的發生呢?徐靜提醒,糖尿病患者由于感覺減退或缺失,對溫度不敏感,極易燙傷。所以在進入秋冬季之後,首先要防止燙傷,盡量不使用熱水袋、電熱毯、暖腳器等,太冷時應穿好保暖靴和保暖襪,防止出現凍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