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不好周末補覺有用嗎?2019-11-03 14:46 受訪專家: ,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睡眠不好周末補覺有用嗎?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2019-11-03 14:46
受訪專家:
武漢市中心醫院神經内科主任醫師 經屏
上海市中醫文獻館失眠專科主任醫師 施明
恰當睡眠與均衡飲食、合理運動共同構成健康的基本保障。人每天近1/3的時間都在睡眠中度過,研究證據顯示,睡不好與免疫力下降、焦慮、抑郁、心血管疾病、阿爾茨海默病等的發生都有相關性。關于睡覺,我們的老祖宗流傳下來一句俗語——“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意思是,有三種覺對身體傷害大,一定要避免。
“懶覺”不能超過8點
“周末有空,多睡會兒”“前一夜挑燈夜戰,第二天補覺到中午”……這些都是人們睡懶覺常用的理由,尤其是學生和年輕白領。但是,“久卧傷氣。”《黃帝内經》早就告誡人們,睡眠應以醒為度,睡懶覺有害健康。上海市中醫文獻館失眠專科主任醫師施明介紹,從中醫養生角度來講,陰陽平衡,身體才健康。到了黎明時分,陽氣已生發得足夠強大,人就必須起床。如果賴床,陽氣得不到舒展,就會傷害身體。
武漢市中心醫院神經内科主任醫師經屏告訴《生命時報》記者,睡懶覺意味着作息不規律,會造成身體生物鐘紊亂。平時作息規律而周末睡懶覺,突然改變睡眠習慣會對大腦中下丘腦形成激烈沖擊,引起激素失衡,可能導緻起床後精神不振、情緒低落、頭痛等;睡懶覺會錯過早餐或推遲吃早餐,引起飲食紊亂,時間長了,易損傷胃腸道功能,引發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睡懶覺易導緻肌肉和心跳長時間處于松緩狀态,代謝物排除也不及時,起床後就會感到身體酸軟乏力。英國布裡斯托大學研究團隊對23萬名女性的健康數據進行梳理分析,發現睡眠超過8小時的女性,每多睡1個小時,患病風險反而會增加20%。還有不少研究表明,睡懶覺與肥胖、中風、糖尿病、認知障礙和癌症等疾病風險的增加有關。
《黃帝内經》第二篇《四氣調神大論》中稱,春、夏季應“夜卧早起”,秋天則“早卧早起”,冬天可“早卧晚起”。其中的“晚起”并非睡到中午,它後面緊跟着的四個字是“必待日光”,即要等太陽升起來後起床,也就是早上七八點。因此,施明建議大家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規律作息。晚11點至次日6點的睡眠的“黃金7小時”,即使偶爾起床晚,也不要超過早上8點。經屏提醒,不少人睡懶覺是因為熬夜,建議大家一定不要頻繁熬夜,如果因不可抗因素而晚睡,第二天也要按日常規律定點起床,可選擇在午間小憩10~30分鐘,給身體“充充電”。
“悶頭覺”一定要避免
施明介紹,傳統中醫理論認為人體氣血的正常運行是有規律的。生氣時,“氣”的運行會出現紊亂,生氣後悶頭大睡會導緻“氣機郁結”。“氣為血帥”即氣主導血液運行,如果氣不通暢就會出現體内陰陽、氣血和髒腑功能失調的病理現象。現代人受到諸多社會環境因素的制約,“情緒覺”越來越多。有的人一生氣就用睡覺來逃避,有的人則是無人傾訴,最後隻能選擇睡覺來緩和情緒。不過,北京師範大學和美國研究團隊共同完成的一項研究顯示,睡覺并不能緩解壞情緒。睡眠中,人會将記憶從短期大腦網絡移動到長期大腦網絡中,如果剛生完氣就入睡,不愉快的記憶便會在大腦中深刻銘記,緻使負面或創傷事件比正面或中性經曆持續的時間更長久。
經屏表示,生氣會強烈刺激中樞神經系統,讓人難以入睡,所以生氣後入睡多是淺睡眠,睡眠質量難以保證。尤其是有些人氣頭上會蒙着被子睡,頭部處于空氣流通不暢的狹小空間中,使得人吸入氧氣含量減少的同時,呼出的二氧化碳也難以散出,進而緻使身體部分器官失去良好的調節,新陳代謝速度降低,醒來後可能會眼睛浮腫、身體疲乏。
專家們建議,如果睡前情緒不佳,無論是生氣、郁悶還是痛苦等,都要先纾解情緒,再睡覺。建議睡前先出去走走、寫寫日記、聽聽音樂或找朋友聊聊天等。心髒病、高血壓患者一定要避免“悶頭睡”,否則可能誘發心絞痛、中風等,危及生命。
吃動結合替代“飯覺”
湯足飯飽後,總是有絲絲睡意襲來,這被稱為“困飯”。飯後立即睡則被叫作“飯覺”。有科學家解釋這是由于用餐後血液集中到消化系統,供應大腦的血液就會減少,導緻人感到疲倦;也有研究稱,膽囊收縮素可能與餐後的睡意有關,進食高脂肪餐的受試者,膽囊收縮素水平更高,餐後睡意更強烈;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的報告稱,人們通常在淩晨2點和下午2點出現能量困乏,因為進食會導緻血糖升高,随後能量就會下降。
“無論何種原因,飯後立馬躺下睡覺的壞處顯而易見。”經屏說,飯後馬上躺下,容易引起胃食管反流,長時間躺卧可能導緻反流性食管炎。人睡覺時,消化速率減慢,導緻大量食物來不及消化而堆積在胃部,給胃部帶來負擔,甚至可能誘發胃糜爛、胃潰瘍等疾病。如果餐中攝入了大量蛋白質,如一頓肉串、純肉火鍋等,這類食物在胃腸道積存時間久,會被厭氧菌分解,産生一些有毒物質,增加腎髒負擔。此外,《素問·逆調論》中也講“胃不和則卧不安”,說的是由于胃腸道功能失常而出現的不能熟睡的問題。
經屏建議,吃完午飯30分鐘後才适合午休,晚上入睡則需要在3小時前完成用餐。大家可以在飯後散步30分鐘左右,不僅促進消化,還可減少“困飯”。她提示,偶爾“困飯”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如果持續“困飯”或每次犯困時間較長,就需要引起重視。尤其是操作機器或車輛等危險作業的人,如果在飯後疲憊時工作,可能導緻嚴重後果。調整飲食也可以減少“困飯”,具體為控制蛋白質和脂肪攝入,同時攝入适量的膳食纖維來促進消化。例如,主食多選擇升糖慢的,大米可搭配糙米、黑米、紅豆來吃,薯類可替代一部分面食等;菜肴要葷素搭配,多吃新鮮蔬菜,别太油膩;零食可用水果代替。如果以上辦法不起作用,則可能是食物不耐受或過敏、乳糜瀉疾病、貧血、糖尿病前期等疾病的信号,應咨詢醫生。
責編:沙 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