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在光線充足的場景裡如果要使用降低快門速度來拍攝長曝光題材,比如流水、行人等,一般都是通過在鏡頭前加裝ND濾鏡也就是減光鏡來拍攝。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不用減光鏡如何使用堆棧的拍攝方法來拍攝長曝光題材,什麼是堆棧,簡單的說就是堆疊的意思,多張照片堆疊而成,
拍攝地點選在江邊,拍攝的是江水,
拍攝堆棧照片與拍攝延時類似,都要用三腳架與快門線來穩定拍攝。
調整相機的數,由于堆棧拍攝對快門速度沒有特别的要求,所以拍攝模式可以選擇A檔光圈優先或者M檔手動模式,這次的拍攝選擇A檔光圈優先模式,光圈調到F8,ISO100.圖片格式選擇ARW格式,半按快門,對好焦,然後把自動對焦改成手動對焦。
由于堆棧拍攝是多張照片的拍攝,所以每張照片拍攝的間隔時間設置就直接關系到拍攝效果。拍攝的對象移動速度很慢,可以設置10-20秒拍攝一張,比如我們現在拍攝的是流動緩慢的江水,每張照片的間隔時間設置在每20秒拍攝一張。
拍攝對象移動速度很快,則間隔拍攝時間就要設置到幾秒一張,甚至更快。間隔時間的設置,有三種方法來實現,最簡單的就是通過讀秒和把相機設置成10秒延時來配合拍攝,
第二個就是利用帶有定時拍攝功能的快門線來拍攝,
第三個是利用相機内置的間隔拍攝功能來拍攝(這個功能有的相機沒有)。
今天的拍攝用的是相機内置的間隔拍攝,打開間隔拍攝,把間隔時間設置為20秒,拍攝次數選擇9次,拍攝9張。
相機設置好後,按下快門,靜待相機的拍攝完成。照片拍攝完成後,發送到電腦裡,打開LR軟件,選中剛才拍攝的9張照片,導入進來。
選中其中一張照片,給它進行調色處理,處理好後,全選9張照片,選擇右下角的同步設置,把剛才那張照片的調整信息同步到其他的照片。
然後點擊右鍵,選擇導出,把9張照片導出,在彈出的菜單上方是照片導出的存儲位置,導出格式選擇JPEJ格式。
再打開PS,在上方菜單欄的文件菜單下的腳本選項裡找到将文件載入堆棧。
在新打開的菜單裡點擊浏覽,把剛才從LR導出的9張照片導入進來。導入成功後,把載入圖層後創建智能對象勾選上。
點擊确定,這些照片就開始合成了,合成過程的時間長短根據所拍照片的多少與電腦配置的高低所決定。合成後,再找到圖層菜單裡面的智能對象,點擊進去,有個堆棧模式,水流堆棧選擇裡面的平均值模式,點擊平均值渲染輸出。
來看一下最終的效果,發現堆棧拍攝的畫面,并沒有呈現出鏡面的效果,這是因為拍攝的照片張數較少的原因。
堆棧拍攝的照片最低是2張,在電腦配置能承受的範圍内,拍攝的張數越多,效果就越好,比如拍攝有雲的天空需要拍攝100-200張左右,拍攝流水需要5-50張,好了,關于堆棧的拍攝,今天就講到這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