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魚就一定要會遊泳?這些魚不會遊,照樣吃香喝辣。海馬、躄魚與某些魚類都在水中栖息,但卻很少遊泳。不是每個人都像魚一樣善于遊泳,對某些魚來說也是這樣。
「魚要遊水,鳥要飛天。」是傑羅姆.柯恩在一首百老彙情歌中寫的歌詞,雖然這句歌詞很美妙,卻不完全正确。不僅有許多令人驚奇的鳥類無法飛行,例如鴕鳥及企鵝,還有許多魚類的遊泳技術不像你以為的那麼好。
這讓我們不禁揣想:為什麼有些魚不擅長遊泳?原來是因為,它們都有各自的理由将精力花在别的地方。
遊得慢也能出頭天
談到魚類,俄勒岡州立大學漁業與野生生物系的系主任瑟琳娜.哈波說:「遊得慢的魚類,往往是不需要遊得快、遊得有效率的魚。」伏擊型掠食者就屬于這類魚,它們會搶在獵物發覺前下手,又不會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盡。
舉例來說,海馬的獨特體型使它們成為海中遊得最慢的魚類之一,但隻要它們周遭的水域是靜止的,它們其實是非常迅捷的掠食者。它們以桡足類為食,這類小型甲殼動物能在短短2毫秒内逃跑,但即使是這樣還不夠快,因為海馬能在1毫秒内發動攻擊。
其他魚類則是融入環境的大師。毒鮋能在海床上将自己完美僞裝起來,有時甚至讓藻類生長在自己身上。這能提升它們的僞裝效果,也可能有助于引誘其他魚到死亡陷阱裡。
如果有條魚四處漫遊,想找一頓藻類大餐而被毒鮋吸引時,毒鮋就會把它咬進大嘴裡,常常一口把獵物吞下。這也避免身上的藻類被吃掉,因為想吃藻類的魚反而被毒鮋吃了。
而且因為毒鮋身上覆蓋的棘刺含有劇毒,能在1小時内殺死一個人,所以毒鮋不需要遊得很快也沒關系。
哈波說,其他慢郎中型的魚類是深海掠食者,它們「在黑暗中盤桓,等待獵物,身上沒有太多肌肉量」。
隐棘杜父魚又稱為水滴魚或憂傷魚,栖息在澳洲外海1,200公尺深的海域。這種魚的肌肉量不多,因此身體的密度比栖息之處的海水密度還要低,所以能承受巨大的深海水壓。它們的另一項技能是靜靜貼在海床上,然後吃掉剛好經過的任何螃蟹、軟體動物與其他動物。
但模樣最古怪的「走路」魚或許是達氏蝙蝠魚,它們在加拉巴哥群島的海底世界四處行走。
最後一類不在乎泳速的魚是河豚。如果河豚受到追逐,它們會直接喝下許多水,将體型膨脹得很大,某些河豚身上還會布滿尖刺,這樣掠食者就無法吃掉它們。
河豚也身懷足以殺死30個人的劇毒,而且目前還沒有解毒劑。所以,小心别讓它們聽到你說它們泳技差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