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卡汽車 試駕原創]
自打我記事開始,日系車便是混合動力的代名詞。20多年來,以豐田為首的日系品牌披荊斬棘,在混動市場建立起絕對統治力。歐美品牌曾嘗試打破這種局面,最終卻落得個灰溜溜收場,隻好硬着頭皮鑽研純電技術。回頭看看,産品力不足是後來者敗北的根本原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日系一家獨大的局面在2021年迎來終結,而破局者正是中國品牌。前有“某迪”橫掃插電混動(PHEV)市場,後有一票油電混動(HEV)排隊上市。日系的好日子到頭了?試完吉利星越L雷神Hi·X油電混動版,我反倒覺得,華系和日系都找到了自己的舒适區。
2021年是中國品牌的“DHT元年”。過去一年裡,許多中國品牌推出了自己的DHT混動專屬架構。它們普遍取得了喜人的油耗表現,卻鮮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混動架構。沒成想,在2021年的最後幾天裡,我試到了自主DHT混動中最有想法的一款。
初見新車,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那串長長的名字。或許是為了增強DHT技術的存在感,又或許是為了突出HEV身份,吉利為它加了個複雜的後綴——雷神Hi·X油電混動版。我猜,人們很難記住這串長長的中英文混合體,甚至未來的車主們也不例外。但我同時相信,“雷神混動”有朝一日會變得朗朗上口,成為這項技術的坊間稱呼。為方便閱讀,下文中筆者将使用“星越L混動版”的簡稱。
作為DHT混動專屬架構,雷神智擎Hi·X采用功率分流式(power-split)設計,與曾經的P2或P2.5劃清了界限。雷神智擎Hi·X分為1擋DHT和3擋DHT Pro兩種構型,星越L混動版搭載的是後者。DHT Pro配有兩套雙行星齒輪組,并借助操縱元件(離合器)實現了3擋速比調節。簡單理解,DHT Pro大緻相當于在第一代豐田THS基礎上增加了3AT變速箱,從而适應更多元、更複雜的用車場景。在文章第二頁,我們将對這套混動系統進行詳細解讀。
與大部分功率分流式HEV一樣,星越L混動版沒有刻意突出動力表現,而是努力尋求性能與油耗的平衡。星越L混動版搭載1.5T直列三缸發動機和兩台電機,并通過3擋DHT Pro變速箱進行了動力整合。在發動機和電動機和配合下,綜合最大功率達到了180kW(245馬力),綜合最大扭矩為540Nm。參考官方數據,星越L混動版的0-100km/h加速時間為7.9秒,看齊2.0T燃油低功版。與此同時,NEDC綜合平均油耗低至4.3L/100km。
行駛過程中,1.5T發動機沒什麼存在感,方向盤、地闆、座椅、扶手等部件的振動控制非常出色。在20km/h以下,系統傾向于采用純電驅動,這不僅有利于平順性,還可提升燃油經濟性。走走停停工況下,星越L混動版與純電動車幾乎沒有區别,駕駛感受非常順滑。
然而,星越L混動版畢竟隻是一台HEV,其動力電池(三元锂)容量僅為1.8kWh,難以滿足長距離純電驅動。當SOC過低時,發動機果斷啟動,為動力電池充電。假如怠速狀态下發動機啟動,方向盤上會傳來輕微抖動,降低了品質感。三缸是罪魁禍首?請不要想當然地“甩鍋”。通過調整方向盤配重塊設計,上述問題理論上可以得到解決。
星越L混動版提供經濟、舒适、運動、電動、雪地和智能等駕駛模式,每種模式擁有不同的混動策略和駕駛感受。整體來看,油門響應比較輕快,日常駕駛有種“跟腳”的感覺。經濟模式下,油門初段會變得比較含蓄,但不存在明顯的響應滞後。電動模式聽起來像是豐田THS或本田i-MMD的EV模式,但事實并非如此。電動模式隻是傾向于使用電機驅動,提升平順性和響應性。SOC較低時,發動機會通過P1電機發電,間接為P2電機提供支持,實現“曲線救國”。
刹車腳感充滿了電氣化風格。踏闆力跳增值(jump-in)偏高,最初一段行程需要刻意用力踩。繼續深踩,踏闆力爬升又不夠明顯,腳下稍微多用些力,踏闆行程就會明顯增加。右腳需要小心翼翼地施加壓力,才能平穩地減速。許多混動車型有着相似的做派,但作為一款2021年發布的新車,星越L混動版有理由做得更好。
油耗方面,3擋DHT Pro實際表現如何?經過約55km的油耗測試,星越L混動版交出了5.2L/100km的成績單(表顯數據)。油耗測試全程使用經濟模式,終點海拔略高于起點海拔。測試期間,平均車速為36km/h,氣溫約為15℃。由于車内體感悶熱,我們将空調設定為22℃ AUTO,此時壓縮機處于開啟狀态,對油耗有負面影響。由于新車内飾仍處于保密階段,所以我們無法分享儀表實拍圖,敬請諒解。
底盤表現依舊出色,舒适性達到了越級水平。大小颠簸都能得到明顯柔化,粗糙感被削弱了一大半,路面信息則得到了适度保留。面對減速帶或大坑,懸挂很少出現生硬的限位撞擊,濾振質感柔韌。在正常駕駛節奏下,側傾控制也相當不錯,行車氛圍足夠安穩。轉向手感偏輕,路感反饋有限,駕駛氛圍屬于輕松惬意的一類。
駕駛 | 有驚喜也有遺憾
關于雷神智擎Hi·X,江湖上曾有多種傳言。有人說,豐田開放THS核心專利,為吉利DHT Pro創造了更大的發揮餘地。因為THS的極度強勢,人們似乎将它與功率分流式(PS)架構畫上了等号。事實上,還有不少車企采用了PS架構,例如通用(沃藍達)、福特(蒙迪歐Energi)。至于吉利,DHT Pro早在2018年8月便申請了發明專利,開發起點更是遠早于此。而吉利與豐田就THS專利開展合作,則是2019年以後的事情。
豐田THS II是一套标準的功率分流裝置。在雙電機的調節下,變速箱傳動比連續可變,這正是電子無級變速箱(E-CVT)名稱的由來。正因如此,THS II開起來就像CVT一樣順滑,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電機可提供精準的扭矩補償)。吉利DHT Pro同樣采用PS架構,但在傳動比連續可變的基礎上,增加了3擋變速機構。理論上,DHT Pro可以适應更複雜的交通場景,将發動機“鎖”在高效區間。
吉利DHT Pro和豐田Multistage THS擁有相似的設計理念和驅動功能,但機械結構完全不同。Multistage THS是一套縱置混動系統,需要嚴格控制徑向尺寸,無需特别關注軸向尺寸。DHT Pro則是一套橫置混動系統,需嚴格約束軸向尺寸,對徑向尺寸容忍度較高。此外,Multistage THS擁有三組行星排,以此實現“附加4AT”。DHT Pro的“3AT”則是兩組行星排相互配合的結果,結構相對簡單,也更容易做得緊湊。
靜态部分,星越L雷神Hi·X油電混動版暫時還處于保密階段,能夠對外發布的隻有官圖。試駕車輛披着僞裝貼紙,主要遮擋部位為進氣格栅、車标和保險杠。結合官圖來看,上述細節正是混動版的主要變化點。在筆者看來,發光車标和發光格栅最引人注目。當然,官圖隻能作為參考,效果好不好還要看實車。
至于内飾、空間和智能化體驗,各位讀者大可參考燃油版的表現。整體來看,出色的内飾質感和大五座設計為星越L燃油版加分不少。今年早些時候,我的同事對星越L燃油版進行了詳細體驗,各位卡友可點擊下圖鍊接,了解該車的具體表現。
編輯點評:
許久以前,人們說世上有兩種混動,一種是豐田THS,另一種是其他。後來,本田i-MMD打破壟斷,成為了第三種混動。專利客觀上形成了技術壁壘,卻也是後來者的創新動力。令人欣慰的是,中國品牌DHT已進入良性發展軌道,形成了百家争鳴、百花齊放的局面。這就像地球不隻有兩極,而是一個多元的組合體。
回到産品本身,星越L雷神Hi·X油電混動版帶來了不少驚喜。用功率分流架構整合動力,用兩套行星齒輪組調整速比,DHT Pro做到了“兩手抓”。面對國内複雜的交通環境,DHT Pro能夠兼顧油耗表現和動力性能。在行星系統本不擅長的NVH方面,新車也取得了可喜的進步。就試裝車的表現來看,星越L混動版為雷神智擎Hi·X開了個好頭。假如商品車能夠對換擋平順性、刹車腳感等細節加以優化,日系競品想來會感受到不小的壓力。
精彩内容回顧:
自主品牌厚積薄發 DHT混動技術面面觀
極緻平順的秘密 解析豐田THS混動變速箱
試吉利星越L 2.0TD高功版 CMA架構yyds
技術 | 與豐田有何區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