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是一個含義模糊的詞。在一些語境中,它意味着繞過甚至違反制度行事;另一方面,對于格外講究禮數的中國人來說,送禮是我們表達情感最常用的一種方式。
今天是教師節,你會不會又在糾結怎麼給老師表示感謝?
我們和幾位老師聊了聊關于“送禮”這件甜蜜又尴尬的事,為什麼有的禮物讓人焦慮又害怕,但有的禮物讓人幸福又溫馨?
無論是古時的“三人行必有我師”,或是如今“9.10教師節”的創立,這都是對“師”這個職業與知識本身的認可。學生和家長在這一天,送出表達自己“心意”的物件對老師表示感謝。
什麼樣的禮物,會被老師永久的珍藏呢?
教師節那天,我送孩子去上學,剛到學校門口就發現我班上的一名學生家長在門口賣花。
那會兒她很忙,我便沒有去打招呼。送完孩子剛走到斑馬線時,她突然朝我走過來送了我一朵玫瑰花。那一瞬間我特别感動,當時學校門口很多人,她居然能夠一眼看到我并認出我,還扔下了手中的事,就為了送一朵玫瑰花給我。
她就是特别純粹地、簡單地想表達節日祝福,來自學生和家長發自内心的認可,不禁讓人感動,也是我願意在這個行業持續做下去的動力。
去年教師節我收到了一塊“牌”,讓我非常驚喜與感動。足球隊的家長帶着孩子們精心制造了一塊印有“師生情像不鏽鋼一樣永不生鏽”字樣的鐵牌,上面落款了所有孩子們的名字,它至今挂在我的房間裡面。
如果一定要說希望,我希望在教師節和學生在一起踢一場足球比賽、唱一首歌,然後在學校吃頓大餐,就已經很幸福了。在我看來,和孩子們在一起過教師節是最有意義的方式,最純粹的師生情,就是高級的享受。
每年教師節,學生親手制作的禮物總是讓人印象深刻。比如他們錄制了祝福的小視頻給我,還有一個學生按照我的樣子手繪的卡通人物,結合我平時的穿着和發型,将對我的愛刻畫在每一筆線條中,這張手繪,現在都還是我的微信頭像。
有的學生會在賀卡上畫出他們心中的我,并寫上教師節快樂;有的學生會去食堂裡買一把棒棒糖送給我;還有的學生會送小盆栽,放在我辦公桌上,收到這些禮物的時候感覺挺幸福的。
和學生相處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平時不做作業、被請家長這些被我收拾得厲害的學生都很喜歡我,他們在教師節會送我花,當我出差了還會給我打電話說想我了,天天去我的辦公桌上給我擦灰,幫我整理工位。這些日常中學生對老師的愛意與尊重,才是最打動我們的。
每年教師節都會收到來自學生的,各種花花綠綠的卡片,有的是祝福的話語,有的是各種抽象簡筆畫(說自己是畢加索二代)。
而且他們送的方式也千奇百怪,有的是把卡片悄悄夾在我的書裡,有的是約着幾個關系好的朋友一起到辦公室送給我,有的是直接在我那節課上課開始前放在講台上,還有的是一下課就把我圍起來堵在門口。
不管方式是什麼,收到這些真正能表達他們心意的禮物的時候都會很開心,一整天心情都會特别好。
學生曾在教師節畫我的簡筆畫送給我,上面的“卡姿蘭大眼睛”真的很大,到現在我都印象深刻。還有個小女生在家裡寫着“小黃老師我愛你”貼在她家裡的玻璃門上,家長拍照發給我看的時候,真的很感動。
當老師是一個每天又笑又氣的過程,我教的很多都是小學中低年級的小朋友,有的時候教的東西學不會,又調皮搗蛋,“高血壓”都給我氣出來了,但當我看見這些他們的小小心意時,又覺得他們很治愈。
我以前是大學老師,在我帶的第一屆學生中,有一名同學在畢業以後每年的教師節都會給我點一杯咖啡。
在學校時,我沒有對任何學生特殊照顧過,相對于中小學老師來說,大學老師與學生的關系不算太緊密。畢業後,老師和學生幾乎沒有任何可能存在的利益聯結,但他仍然在每年的教師節想起我,甚至送上一份心意,讓我既感動又很自豪。
看完了讓老師欣喜的禮物,我們可以發現,家長或學生想要表示祝福與感謝的心意并不會讓老師感到不适。
那究竟什麼禮物,會讓老師焦慮又尴尬呢?
每到教師節,想到可能會有學生或家長試圖送禮物這件事就會開始焦慮。有的家長會在這個時候,送一些貴重的禮物,但除鮮花賀卡外這些表達學生心意的禮物,我都是選擇不收或退回。
我其實特别想告訴這些家長,無論你們是否送禮,我對你們的小孩一定都是同樣的負責。絕大多數老師都不會因為收了哪位家長的禮物,就對哪個小孩特殊一些。試想一下,我們如果真的是這樣做,那其他的家長知道了肯定也會跟着送,這就和劇場效應一樣,所有人都站起來看了那就相當于沒這事。
我不知道現在的小孩面對家長給老師送禮是怎麼想的,至少我在當學生的時候,如果我的家長給老師送禮,我心裡會很不舒服,擔心這件事被其他同學知道。老師如果真的因為收了禮物對我“過分關心”,那些知道的同學會在背地裡議論,作為學生來說,同學對自己的評價甚至高于老師對自己的評價,我見過很多在老師眼裡很“惱火”的學生,其實他在班上很受歡迎。
好像不少家長認為,到了教師節就該給老師送禮,不送老師就會對孩子不好,其實這是對教師的污名化。
不否認在教師群體中會有個例,但絕大多數的老師都是兢兢業業工作在自己崗位上教書育人,當我們聽到“老師不收禮就會對學生不好”這樣的流言,其實挺心寒的,漸漸地也越來越畏懼這個節日。
老師都想收禮嗎?不是的,老師隻是想在這一天得到應有的尊敬。教書育人、授人以漁是我們人民教師的使命和責任,對所有的學生我們都是一視同仁,不會因為送禮與否而區别對待。
我作為班主任,自然會成為家長的“重點關心”對象,不論前一年拒絕多少次,第二年許多家長還是會想給我送禮。
我平時真的非常忙,但每當臨近了教師節還要拿出時間與精力就“送禮”這件事和家長進行極限拉扯,這讓我對教師節的到來真的非常焦慮,就希望這一天能趕快過去。
我理解家長為了孩子的心情,但也希望家長能夠對老師多一點信任。就像我們不會因為想要父母對我們好一點,才在節日送一束花、一份禮物給他們。因為我們心裡知道,無論送不送禮物,他們都會愛我們,這份禮物想要表達的僅僅是是自己的愛。
希望家長能相信我們有足夠的能力教育好你們的孩子,也有足夠正直的品性能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孩子。
師生的情誼根植在日常的相處時光中,“送禮物”這件事應當是真誠心意的表達,當禮物被賦予了超過它本身重量的期望值時,它便不是最初的那份簡單祝福了。
除了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學生、家長的理解與支持,老師們還有什麼小心願呢?
在和老師的聊天中,我們向他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最喜歡的過節方式是什麼?”
在提問時我們設想了許多關于這個問題的答案,比如和家人一起慶祝,和學生一起做點什麼,約上三五好友大吃一頓,或是獎勵自己一份小禮物等等。沒想到,得到了老師們驚人一緻的回複:“放假”。
今年教師節恰逢中秋,老師們的心願也算換了種方式被實現——天文年曆顯示,本世紀100年中,中秋節和教師節在同一天的年份僅有三次,分别是2022年、2041年和2079年。
在這個“百年三遇“的特殊日子,祝所有的老師,教師節快樂,中秋快樂,放假快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