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思想和教育的關系?各位同學大家好,這節課我們講解的知識點是萌芽階段中國的教育思想——孟子教育學的産生和發展是我們教師招聘考試中的一個重點章節,自然萌芽時期的教育人物、教育思想也是特别重要的考點這部分知識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多以選擇題、判斷題等客觀題形式出現接下來我們共同來學習一下吧,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孟子思想和教育的關系?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各位同學大家好,這節課我們講解的知識點是萌芽階段中國的教育思想——孟子。教育學的産生和發展是我們教師招聘考試中的一個重點章節,自然萌芽時期的教育人物、教育思想也是特别重要的考點。這部分知識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多以選擇題、判斷題等客觀題形式出現。接下來我們共同來學習一下吧。
首先我們先看一下孟子的第一個思想——人性論,孟子的人性論就是我們常說的“性善論”。孟子認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而他認為性善論的根據是什麼呢?就是“四端”。所謂“四端”,其實出自“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簡單來說就是“仁、義、禮、智”。正如孟子所說“仁義禮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而且孟子認為“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這些都在強調遺傳的作用,認為“仁義禮智”、“良知”、“良能”都是人生下來就有的,所以我們說孟子所推崇的是性善論。在這裡我們同學還需要再掌握一個知識點:最早提出“良知”、“良能”的人是誰?那答案就不言而喻了。
雖然孟子強調遺傳的作用,但是他也不忽視教育的作用。他把教育作用分為兩種,一是社會功能,一是個體功能。前者強調通過教育可以“行仁政”、“得民心”。并且在這裡孟子還提出過這樣一個論據:“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想必大家都早已耳熟能詳了。後者個體功能指的是擴充善性。前面我們已經說過了,孟子主張“性善論”,而教育的個體功能就是通過教育使人更加的善良。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孟子的教育目的。孟子第一次明确地概括出了中國古代學校教育的目的——明人倫。人倫是指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相互關系。孟子認為我們應該通過教育使學生懂得并遵守維護社會尊卑、貴賤、男女、長幼、朋友關系的封建道德規範。所以在這裡孟子提出了“五倫”,分别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别,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就是我們說的孟子的教育目的——明人倫。
孟子曾說過:“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其實這就是孟子在對人的道德修養方面所提出來的要求。孟子認為我們應該通過教育培養“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并且孟子認為我們如何才能培養出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呢?主要靠自身的内在修養。包括:持志養氣(要有崇高的志向)、動心忍性(要在逆境中磨練自己)、存心養性(克制自己的欲望)、反求諸己(嚴于律己,經常反思)。
進而孟子也提出了四種教學方法:深造自得、盈科而進、教亦多術、專心緻志。其中“深造自得”指的是教師要有獨立的思考、獨立見解。“盈科而進”指的是學習要一步一步的慢慢來,循序漸進。“教亦多術”指的是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最後“專心緻志”就是學習要專心聽講,不要三心二意。
以上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會的知識,接下來我們用一道題來檢驗一下大家的學習成果。
【單選題】以下哪一觀點是出自孟子?( )
A.熟讀精思 B.培養大儒
C.唯上智與下愚不移 D.明人倫
【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孟子觀點。明人倫是孟子提出的中國古代學校教育的目的,孟子認為我們應該通過教育使學生懂得并遵守維護社會尊卑、貴賤、男女、長幼、朋友關系的封建道德規範。故本題選擇D選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