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實語文知識,提高語文成績,提升語文素養!
筆者将按照小學語文的教材順序,逐篇更新,助力孩子的語文學習,持續更新中,請繼續關注。
如果想看到一年下全冊的語文知識幹貨和能力拓展,請點擊“關注”,進入“薪頤看教育”主頁,持續更新中。
一、解詩意: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1、解詞:
明:明亮
月光:月亮的光線。
疑:原來是指懷疑的意思。在本詩中指好像、似的。
舉頭:擡頭。
思:想念,挂念。
故鄉:出生或長期居住過的地方;家鄉;老家。
2、句意: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意思:床的前面有明亮的月光,(懷疑)是地上下霜了。
賞析:突出月光的明亮、皎潔;側面說明天氣寒冷。烘托了詩人漂泊他鄉的孤寂凄涼之情。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意思:擡起頭看着明亮的圓月,低下頭思念故鄉。
3、釋疑:
A《靜夜思》描寫了哪些景物?詩人由圓圓的明月想到了什麼?
參考答案:《靜夜思》描寫了月光、明月,詩人由圓圓的明月想到了故鄉和親人。
B詩人有沒有看見“霜”呢?為什麼?
參考答案:沒有。這裡是把月光比作霜。
這兩行詩采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月光”比作“霜”,實際上并沒有看見“霜”。這種比喻形象貼切,既突出了月光的明亮、皎潔,又說明了天氣寒冷,烘托了詩人漂泊他鄉的孤寂凄涼之情。
C.《靜夜思》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參考答案:《靜夜思》描繪了晴朗的夜晚,詩人仰望窗外的明月想念故鄉和親人的畫面。
二、悟詩情
1.“疑”得傳神。
作者把月光看成了地上霜。因為月光皎潔,和霜同是白色。詩人在作客他鄉的特定環境中,一刹那難免會産生錯覺。
2.“舉頭”“低頭”的内心剖白。
“舉頭”望到天上的月亮,“低頭”想到 自己出遊在外,家鄉以及家鄉的親人不知是否安好。思鄉之情因望月而生,情真意切,鮮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動形象的月夜思鄉圖。
三、賞析:
詩的前兩句:“疑”字用得很妙,生動地寫出了詩人在迷離恍惚中将照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認為是鋪在地面的濃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 又表現了秋季夜晚的寒冷。
詩的後兩句:“低頭”這一動作描繪出詩人完全處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寫出了詩人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望着空中的明月,詩人想到這正是一家人團聚的時候,而自己卻遠遊在外,不由得心生感慨,思念故鄉和親人。
四、體會中心:
參考答案:
這首詩借明月表達了遊子的思鄉之情,表現了詩人對親人無盡的思念。
五、押韻:參考答案:全詩一共四行。第一、二、四行末尾的字分别是光、霜、鄉,押韻ang。
六、文學擴展
1、把《靜夜思》改編為一個小劇本
時間:皓月當空的秋夜
地點:布滿清冷月光的小院
人物:詩人李白
李白:(擡頭,望着天上的月亮)今晚的月亮真圓哪! (無人回應)
李白:真亮啊! (還是無人回應)
李白:真冷啊! (月光泛起白霜般的銀光)
李白:(低頭,沉思)真想家呀! (自言自語)
李白:(朗誦一遍古詩)唉! (慢步下)
2、李白詩作擴展:
古朗月行
唐 李白
小時不識月,
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台鏡,
飛在青雲端。
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月下獨酌 [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詩意:提一壺美酒擺在花叢間,自斟自酌無友無親。舉杯邀請明月,對着身影成為三人。
3、月夜思鄉的詩句: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唐.杜甫《月夜憶舍弟》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4、用“……好像是……”說句子。
1.挂在枝頭的蘋果好像是孩子紅紅的笑臉。
2.十五的月亮好像是圓圓的月餅。
5、描寫月亮的句子
月亮真淘氣。有時,圓圓的像圓盤挂在高空;有時,彎彎的像小船躲在樹梢;有時,頑皮地鑽進雲朵裡與我們捉迷藏;有時,又跳出來跟我們做遊戲。
感謝您讀完我的文章,請和孩子一起學習文中的每個知識點,相信孩子的語文一定會持續進步。如果喜歡請點贊關注吧!
如果想看到一年下全冊的語文知識幹貨和能力拓展,請點擊“關注”,進入“薪頤看教育”主頁,持續更新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