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前介紹息肉的治療時,經常将胃息肉和腸息肉放在一起講,因為就中醫角度來看,兩者的緻病因素大多都是脾虛。
腸胃息肉同出一源,全面檢查很必要髒腑之中,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肩負着将進食的水谷轉為精微物質,并向周身髒腑輸送的責任。如果脾虛,水液就不能正常運化,停聚成痰,痰濕會在胃腸黏膜上集結,最終形成息肉。
不過,很多人認為支持這種關聯性的隻有中醫理論,現代醫學并不承認該觀點。其實不是這樣,很早之前就有過相關的研究。研究者把健康人群和胃息肉患者分為兩組,分别做了腸鏡檢查,發現有胃息肉的患者,其出現大腸息肉的幾率高于健康人群206%,這個差距非常明顯。
實際在門診中,我也經常能遇到同時患胃息肉和腸息肉的患者,而這種情況下,兩種疾病的緻病根源往往都出自一處。如果能針對這個緻病根源進行合理調治,那很有可能達到一石二鳥的作用。除此之外,胃腸息肉的這個特點也提示,發現胃息肉或腸息肉後,應該盡快補充沒查過的腸鏡或胃鏡,以防有另一種息肉出現而沒有察覺。
不良生活習慣為腸息肉惡變加碼
有關腸息肉的問題,除了和胃息肉有關聯以外,還受不少其他因素影響。門診中很多人都把腸息肉當作腸癌的征兆去看待,這本身有一定道理,因為腸息肉确實是腸黏膜癌變的一個重要階段。但就我看來,腸息肉的出現也在生活方面給了我們警示。如果在患有腸息肉的基礎上,還不注意改善飲食或作息方面的壞習慣,那會在癌變的天平上不斷“加碼”。
例如,近年來的不少研究都表明,高脂飲食,特别是飽和脂肪酸和動物脂肪含量高的食物,與腸息肉癌變的關聯頗為緊密。如果過量食用該類食物,會刺激膽汁分泌,從而增加腸中膽汁酸和中性固醇的濃度,再通過腸道菌群的作用,産生多種緻癌物質。
還有些人飲食結構不合理,膳食纖維攝入量少,這會讓緻癌物質滞留于腸道中的時間變長,進而增加緻癌風險。正常的腸上皮細胞完全癌變需要數年的時間,在此過程中,很多緻病因素都有可能協同或單獨作用于腸息肉,最終導緻其癌變,其中很多危險的緻癌因素都來自于生活。
所以,那些老生常談的低脂飲食、合理膳食、适當運動等建議,其實都對癌症的預防很有益處,特别是已經患上腸胃息肉的人群,務必多加重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