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糖尿病中血糖管理和并發症的預防和控制當中,藥物治療是我們糖尿病控制的五駕馬車之一,但是藥物的選擇是醫生和患者共同去商量決定,主要還是依據主診醫生給您的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
作為糖尿病病友,自己也需要有所了解。到目前為止,糖尿病發病病理機制研究越來越深入,從原來認為糖尿病就是胰島、肌肉、脂肪細胞出現問題導緻胰島功能不足或者是胰島素抵抗,到如今發現發生糖尿病還與大腦、腸道、腎髒、肝髒等多個髒器和器官功能異常有關,這些器官或組織共同出現異常導緻血糖升高,目前稱之為“八重奏”。
糖尿病的藥物從五六十年代隻有少數的幾種藥物,發展到今天有7大類口服藥,兩大類注射用藥,品種繁多,如何準确選擇适合自己的藥物是關鍵。并非是越貴越好,或者進口的都好,其實選擇适合自己才是最好。
藥物要選擇安全、有效,注意降糖之外心血管獲益,還要注重服藥的方便性——也就是依從性,以及注意藥物經濟學——也就是成本和效果問題,即是說患者能夠承擔起這個費用,用後是利益最大化。當然,每一個糖尿病患者,每個個體的病情是不一樣的,因此患者都應該認真到綜合性的内分泌專科醫生進行評估,評估當前疾病情況、是否有糖尿病的并發症或合并症,評估胰島功能、以及對糖尿病預後判斷。通過綜合評估後,臨床醫生才會處方一個适合你自身的治療方案。
不能随随便便在診斷糖尿病後,就到社區醫生或者聽非專業朋友介紹的藥物自行到藥店去買點藥吃吃,這樣非常容易失去治療最佳時機,對胰島功能的保護比較差,後期血糖就難以控制和管理。随着全球糖尿病專家對糖尿病的認識,所有專家都認同和建議(不管是在美國、歐洲、亞洲各國)對糖尿病的選藥,強調“以患者為中心”理念,同時強調用藥要對糖尿病心血管、腎髒結局事件獲益,低血糖風險降到最小、不增加體重、不良反應較少等綜合考慮。隻有考慮好這些綜合因素,才能有的放矢,精準的選擇。
糖尿病選藥、綜合評估、綜合考慮多因素、精準選擇、最大獲益、全面獲益!
(圖片源于網絡)
供稿:上海市醫學會糖尿病分會糖尿病教育與管理學組
作者:劉連勇 上海市浦東新區浦南醫院内分泌科主任
審核:劉 偉 上海市醫學會糖尿病分會糖尿病教育和管理學組組長
上海市醫學會是一個有着百年曆史的社會團體,以促進醫學科技發展、醫學知識普及為己任,一直以來堅持科普惠民的理念,所屬各專科分會積極響應學會号召,集中全市最優秀的醫學專家,開展多種形式科普活動,全方位推進醫學科普宣傳。上海市醫學會于2018年獲得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首批“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化基地”稱号,将擔負起更大的責任和義務,繼續着力于向人民群衆傳播正确的醫學健康知識,提升全民健康素質,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将基地建設成更為優質、更受歡迎的醫學健康科普家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