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上市公司财務審計的問題

上市公司财務審計的問題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7 01:07:57

上市公司财務審計的問題?世界各國對于内控審計在财報審計中的左右愈加重視,否定的内部控制審計報告下的标準無保留财報審計意見的出現,有對其進行進一步分析的必要2015年上市公司年報中存在5家上述情況,對其進行分析後,認為注冊會計師應當加大對這一情況下審計風險的關注,同時提醒對這一情況下審計意見購買的關注 ,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上市公司财務審計的問題?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上市公司财務審計的問題(否定的内控審計意見VS标準财報審計意見)1

上市公司财務審計的問題

世界各國對于内控審計在财報審計中的左右愈加重視,否定的内部控制審計報告下的标準無保留财報審計意見的出現,有對其進行進一步分析的必要。2015年上市公司年報中存在5家上述情況,對其進行分析後,認為注冊會計師應當加大對這一情況下審計風險的關注,同時提醒對這一情況下審計意見購買的關注。

一、相關背景和制度介紹

21世紀以來,美國的安然、安達信、世通等多家知名的企業、事務所不斷被曝出企業存在有嚴重的财務舞弊問題,這些财務問題與企業自身内部控制機制失效密切相關;我國中航油、銀廣夏、萬福生科等企業也頻頻曝出内部控制存在嚴重的漏洞,進而也對财務報表産生了重大的負面影響。可以看出,由于内部控制機制的不健全,或者内部控制制度隻是流于形式而非真正地起到控制和預防的作用,導緻大量财務報告欺詐案例是由内部控制的失效引起的,嚴重影響了企業财務報表的公允表達。

2008年,财政部、審計署、證監會、銀監會等聯合發布了《企業内部控制基本規範》,對本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進行自我評價成為了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的基本要求,同時要求他們公開披露企業年度的内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在财報審計業務進行的同時,需聘請具有專業資質的會計師事務所來進行企業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審計活動。2014年,财政部聯合證監會發布了《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則第21号-年度内部控制評價報告的一般規定》,明确了内部控制評價報告構成要素,需要披露的主要内容及相關要求。

企業内控審計制度的建立和執行,使得企業的内部控制逐漸得到完善,内部控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前對企業的舞弊和重大錯報起到遏制作用。财務報告重大錯報和舞弊的發生要求審計工作能夠發現問題的源頭,在錯報和舞弊發生之前就被遏制,使企業的損失降到最低,這就是目前企業界推崇的内部控制審計和财務報表審計結合所能達到的最高目标。

二、相關研究情況

目前,國内外學者對單一審計意見影響因素的研究較為廣泛和深入,但針對于内控審計意見和财報審計意見之間的對應關系,大部分研究僅從實證研究角度證明了二者具有一定程度的相關性,并從規範研究角度研究了二者之間關系的理論基礎。然而,對于兩者間意見類型有時存在明顯差異的情況,一般僅從兩者理論基礎的相同點與不同點來探讨,說明兩者有存在明顯差異的理論可能,但是并未探究這一差異在實務中存在的現實影響因素和原因,缺少結合案例對于出現這一差異的影響因素進行具體分析的研究。根據《審計指引》的規定,如果對内部控制發表否定意見,注冊會計師應當确定該意見對财務報表審計意見的影響,并在内部控制審計報告中予以說明。但是通過查看否定意見内部控制審計報告發現,然而個别公司并未在内部控制審計報告中予以說明。

三、否定内控審計意見下出現的标準财報審計意見

我國的上市公司财務報表審計工作已經有了幾十年的曆史,而内部控制審計報告則是在近幾年來才規範起來。如果一家企業在某個年度收到了标準的無保留财務報表審計意見和否定的内部控制審計意見,一般認為雖然審計機構認為内部控制存在重大問題,但一定會有修改意見和整改措施,以保證财務報表是有效的。基于内控審計的基礎是有效性,而财報審計的基礎是公允性,二者在理論基礎層面有交叉也有不同,因此對于二者意見類型的明顯不一緻,應當辯證的分析并結合實際情況。在2015年,滬深兩市上市公司中否定内控審計意見與标準無保留财報審計意見同時出現的情況如下:在滬深兩市中,2015年年報為否定的内部控制審計意見下出現标準無保留财報審計意見的公司有以上五家,其餘有很多非标内控審計意見下的帶強調事項段無保留意見的财報審計意見,因為典型性的原因暫不讨論。

四、具體審計風險

(一)财務報表審計意見的風險大小 在非無保留意見的内部控制審計報告下,企業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控制風險很大,在這一情況下出具标準财務報表審計報告,其審計風險是相對較大的。由于審計風險=重大錯報風險*檢查風險,在模型下,内部控制存在的重大缺陷很可能直接影響重大錯報風險的大小。因此,我們需要對這一特殊情況下的審計風險大小加以重點關注,評估可能出現的審計風險,特别是由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所帶來的财務報表中存在潛在的未被發現的重大錯報的可能性。

(二)故意以較差内控審計意見掩蓋财務報表中的問題的可能性 在這一情況下,有很大的以較差内部控制意見來掩蓋财務報表中存在的問題的可能性。一家企業确實存在重大問題,但是在治理層與審計師之間存在溝通,審計師出于其他利益的考慮,這一情況的出現往往伴随着審計意見的購買行為,審計師作為理性人,有時會認為如果認同購買行為個人收益很大,但是完全出具無保留意見的風險也很大,為了降低風險僅出具一份較差的内部控制審計意見,并同時出具标準的财務報表審計報告,在這一情況下,王慧莉(2015)認為其對股價的影響遠遠小于出具非無保留審計意見的财務報表審計報告所帶來的影響。這樣,審計師可以表示,自己确實關注到了企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且出具了合理的建議,監管層看到确實有一個較差的審計意見,很有可能放松對這一公司的監管力度,認為其信賴過度的可能性非常小,從而讓該情況逃避管理層的監管,很有可能原本應當同時出具的是非無保留意見的财務報表審計報告和非無保留的内部控制審計報告。

(三)以XX公司為例,分析标準财務報表審計報告和非無保留意見的内部控制審計報告情況下的審計風險 XX公司是一家以房地産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在2015年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無保留意見的财務報表審計報告和否定意見的内部控制審計報告。在描述内部控制缺陷是有這樣幾條:

首先是公司未能定期執行資産減值測試,或在資産減值評估過程中未發現已表明該資産發生減值的客觀證據。但是又提到在編制财務報表時已經做了恰當調整,将财務報表問題轉移到内部控制上來,從而實現了避免了财務報表的問題表現。

第二是部分子公司的收入确認存在跨期或者未核對原始憑證的情況,對于這一情況,會計師事務所在調整報表後僅僅将其列明為内部控制問題,基于收入舞弊的基本假設,會計師很難保證在發現部分子公司收入确認的問題後,已經解決了所有子公司的收入确認問題,反而存在更大收入确認問題的可能性,财務報表的審計風險程度很高。

第三是公司未能在執行内部控制監督過程中有效的執行與識别内部控制缺陷并評價缺陷重要性的相關程序,分析缺陷的性質和産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方案,采取适當的形式及時向董事會、監事會或者經理層報告。上述重大缺陷影響了财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的真實完整,且未能整改。這一問題對于财務報表審計意見是緻命的,然而會計師事務所僅僅将其放在内部控制審計報告的最後,明顯是将問題弱化影響,以保持股價的相對穩定。因此,我們有較為充分的理由懷疑,在XX公司的2015年度審計報告中存在重大的可能未被察覺或者公開的審計風險,事務所有很大的可能性通過出具非無保留審計意見的内部控制審計報告,來弱化和掩蓋财務報表上所存在的可能的重大錯報。

以上分析僅從學術角度進行推測,實際情況非常複雜,不能以簡單的邏輯推測來說明審計中存在的問題,這裡的目的是為了提醒注冊會計師加大對這一情況出現時伴随的審計風險的關注。

五、總結

在内部控制審計報告意見類型與财務報表審計報告意見類型存在重大不一緻的問題上,我們需要更多的加以關注。原本認為企業如果出現了一個非無保留審計意見,其本身審計風險已經得到了有效“釋放”,但是仍然存在文中提到的情況,即審計師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通過另一審計意見的補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對企業經營狀況惡劣程度的表達,影響了上市公司信息的有效披露。

标準财務報表審計報告和非無保留意見的内部控制審計報告情況下的審計風險主要來源于可能存在的财務報表問題的“弱化”表達。同時需要警惕在這一情況下可能出現的審計意見購買行為。 (節選,作者單位: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

曹宋揚 / 文;内審網 / 整編;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涉版權,後台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