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更替,時間在走。節氣也在随着時間和日子的消失與更替進行着辭舊迎新。6天後的10月23日,我們将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霜降。今年,霜降交節的時間節點是12時51分0秒。
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每年霜降都會在10月23日到24日之間交節。霜降交節時鬥指“戌”,太陽黃經為210°“豺乃祭獸,草木黃落,蜇蟲鹹府”是霜降節氣的物候規律。在民間的說法上,霜降當天不同的天氣狀況,對未來的陰晴雨雪或年景等也有一定的預兆作用,老祖宗也憑借過往的經驗為我們留下了許多諺語性說法。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老祖宗究竟都是怎麼說的吧!
一、霜降晴天,冬不冷
這句諺語很直白地告訴我們,如果霜降交節的時候碰上的是晴天,預兆的是接下來的冬天也會多晴天,整個冬天将不會太冷。至于說這背後的道理,稍微想一下也是很容易搞明白的。
我們每天感受到的冷暖,都與地球接受到的太陽光照有直接關系。晴天時,空中無雲或者是雲層相對很薄,便于太陽光無遮擋地照射到地球表面,使地球表面吸收到更多的太陽光照産生的熱量,從而使氣溫更高,給人的感覺也更暖。類似的諺語說法還有,“霜降無雨,暖到立冬”。
二、霜降有雨,開春雨水多;霜降無雨,冬春旱
這種諺語說法為我們揭示的,是霜降交節當天有雨和無雨對未來冬春季節降水多與少的預示作用。假如霜降交節日裡是有雨的天氣,主的是來年開春多降雨,雨水豐沛。如果是霜降日并沒有下雨,預兆的往往就是容易冬春連發的旱情,對越冬農作物的生長發育是很不利的。
從霜降到來年的雨水節氣,正好要結上8個節氣120天的時間。說“霜降有雨,開春雨水多;霜降無雨,冬春旱”,應該也比較符合氣象變化上的120天韻律。諸如此類的諺語說法,還有“霜降晴,風雪少;霜降雨,風雪多”、“霜降有雨連陰雨,霜降不下一冬幹”等等。
三、霜降見霜,立冬見冰
諺語說“霜降見霜,立冬見冰”,實際上證明的是氣候相對比較正常。一般來說,霜降交節時天氣應該來的更簡單些。由于此時冬季風基本完全取代了夏季風,幹冷空氣也開始完全占據了上風,逐漸一統天下。暖濕空氣已被邊緣化,帶有夏季和初秋特征的許多天氣已經退出。霜降本來反映的就是天氣漸漸變冷的氣候特征,天冷後氣溫達到霜點,倘若夜間有充足的水汽可供凝華,成霜屬于正常現象。
霜降見霜,氣候正常。立冬見冰,也是同樣。與此道理幾近相同的諺語說法還有,“霜降見霜,小雪見雪”。在正常的年景和相對正常的氣候環境下,霜降見了霜,小雪交節時出現降雪現象,并沒有什麼奇怪的。
四、霜降打雷,冷熱生非
這句諺語要說明的是,要是在霜降交節時打雷出現了雷聲,代表當時一定有冷暖空氣的對流運動。雷聲的出現,是冷空氣和“熱性”的暖空氣相遇碰撞後惹的“是非”。
據氣象專家介紹,霜降或者是冬季打雷盡管比較少見,但也并不奇怪。一般三種情況下會出現雷聲:一是地面受太陽輻射增溫把近地層的空氣“烤熱”,使受熱空氣密度變小、變輕,開始熱力上升;二是暖濕氣流在行進過程中,遇到山脈的阻擋形成動力擡升;三是在高空的某一層次,從南方有暖濕氣流移動過來,受到相對方向的冷空氣阻擋,使得暖空氣急劇擡升,冷空氣急劇下插。而霜降時間打雷,基本上可以排除前面兩種情況。霜降打雷,隻是特定條件下冷暖空氣相互碰撞導緻的結果。
五、霜降打了霜,來年爛陳倉
此諺語想告訴人們的是,如果霜降交節當天下了霜,預示來年風調雨順,莊稼會長得很好。農家因為收獲的糧食多,新糧壓陳糧堆積在糧倉中,日久天長,要是保管不當的話,壓在倉底的陳糧興許有壞掉的可能。
由于霜降時氣溫變得更低,時常有冷空氣來襲,氣候正常,條件合适時,容易成霜。霜降見霜,意味着當時和來年的氣候正常。在正常的氣候中,莊稼必然會長得好,收獲多。諺語“霜降見霜,稻像霸王”、“霜降見霜,米爛陳倉”,道理也是同樣的。
關于霜降的諺語還有,“霜降有風,兩寒有霜”、“霜降南風連夜雨,霜降北風好天公”、“霜降無雨霜水天”,意思分别是說,假如霜降交節當天是風天,則小寒和大寒兩個節氣交節時便會有霜出現。要是霜降交節時刮了南風,那就是預示當天夜裡便會下雨,反之要是霜降交節當日刮起的是北風,肯定就是預兆的晴天。霜降日不下雨,容易迎來有霜或露水出現的晴朗天氣。
當然,農諺俗語都是有其一定的地域性和相對的概率性的,并非放之四海而皆準,也不是說百分之百地可以完全形成絕對的對應性關系。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諺語有準的時候,也有不準的時候。大家覺得是不是這樣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