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他們和我們曾經存在于同一個世界
曾經看過同樣的風景
為同樣的事物欣喜或悲傷。”
12月24日,B站發布公告稱,自今日起,對于不幸離開人世的B站用戶,平台将在取得其直系親屬确認和同意後,将其賬号列為“紀念賬号”并加以保護。
近幾年來,各大網絡平台均有探索保護逝者虛拟賬号。但在此過程中,往往面臨諸多争議。
“紀念賬号”是否可以繼承?
賬号所有權到底歸誰?
上海法治報記者采訪了
上海律師協會婚姻家事業務研究委員會主任
上海海若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吳衛義對此進行分析
“紀念賬号”可以繼承嗎?
記者查閱《哔哩哔哩紀念賬号規則》發現,想要設置紀念賬号,逝者親屬需提供必要的證明文件。而目前,紀念賬号僅對實名認證(或綁定手機)、且在哔哩哔哩仍有投稿的賬号開放申請。申請成功後,逝者個人主頁将顯示官方的悼念信息,任何人都無法登錄紀念賬号,逝者賬号内原有内容在無不可抗力的情況下,将繼續保留。
如此一來,“紀念賬号”如同被冰封一般,在疾速發展的網絡虛拟世界裡,為逝者留下一份存在過的痕迹,為逝者親人以及粉絲,提供一處傾訴思念的“樹洞”。
對于逝者賬号的處理,國内外各大公司的處理方式不盡相同。2007年,Facebook就表示允許用戶以各種方式對個人資料進行紀念,并承諾将保留這些資料,作為悼念和紀念的場所。今年9月份,新浪微博也作出規定,“為保護逝者隐私,防止逝者賬号被盜,微博将對逝者賬号設置保護狀态”。
随着互聯網時代的發展,人死後,網上的私人信息并不會憑空消失,而會成為一種前所未有的“遺産”。如此龐雜的網絡虛拟财産如何保護?
明年1月1号将要實施的《民法典》總則編第127條規定: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拟财産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雖是簡單的一句話,卻給數字、網絡虛拟财産帶來了春天,彌補了我國法律在虛拟财産保護問題上的空白。
“但是,應該注意的是,就目前法律規定,并非所有的‘産’都可以作為遺産來繼承。”吳衛義說道。
“遺産的‘産’字意味着,繼承法所調整的是要具有财産屬性的,而不具有财産屬性的,不能通過繼承來解決。”對于虛拟賬号而言,有些可以進行價值的轉換,有些則并不具有價值。“我有微博賬号,但是我從來不發微博,隻是關注。說白了,這樣的賬号不具備任何經濟價值,它僅僅具有身份屬性而不具有财産屬性”。吳衛義表示,虛拟賬号本身跟虛拟賬号帶來的财産是兩個問題。
對于身份如何繼承的問題,吳衛義舉例:“《公司法》第75條規定,自然人股東死亡後,其合法繼承人可以繼承股東資格;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規定的除外。”公司法中對股東身份的繼承做了單獨規定,身份的問題并非是繼承法去解決的。
那麼,針對B站的“紀念賬号”,哪些是可以繼承,哪些又是不可以的呢?
虛拟賬号:用戶僅有使用權,并且受限
從2018年起,B站推出“bilibili創作激勵計劃”,規定創作原創内容的up主能通過制作優質視頻,綜合播放量、收藏數等獲得收入。對于此次“紀念賬号”,B站同時規定:“若您是過世親友的法定财産繼承人,欲繼承紀念賬号在哔哩哔哩的收益請提供必要的文件至客服處”。
如此一來便确保逝者得到的收益是可以繼承的,但是這賬号就不能由逝者繼承人接手嗎?答案是否定的。
記者查閱B站《用戶協議》發現,用戶僅具有賬号的使用權,所有權歸屬于平台。
再翻看QQ、微信等軟件的服務協議,同樣規定,用戶擁有QQ、微信、微信公衆号等工具的使用權,其所有權歸騰訊。
而對于使用權,平台也有限制。B站同時規定:“未經哔哩哔哩書面同意,您不得以任何形式處置賬号的使用權(包括但不限于贈與、出借、轉讓、銷售、抵押、繼承、許可他人使用)”
“目前我國法律,并未對虛拟賬号歸屬有明确的法律規定,但大部分互聯網平台在《用戶協議》中有明确的格式條款,虛拟賬号大多為不可繼承。法律同時并未禁止平台去約定賬号歸屬。”吳衛義表示。
“從樸實的觀點來看,這種約定可以說是一種‘霸王條款’。但目前,互聯網新型經濟形态是應得到鼓勵和包容的,而法律有時候是滞後的。”
但是,就目前B站明确财産收益給繼承人這一做法,吳衛義認為,平台也越來越人性化,互聯網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要考慮民衆的基本需求。
你希望自己的賬号“被保護”嗎?
B站發布“紀念賬号”公告後,該消息迅速登上熱搜,人性化的處理方式感動了大批網友:
網友還圍繞“你如何處理賬号”一事展開讨論,有人覺得賬号中的内容是一份寶貴的回憶,也有人認為希望能夠隐藏自己的賬号,被世界慢慢遺忘......
吳衛義表示:“從平台層面來看,如果賬号本身帶有一定的經濟價值,例如說擁有大批量粉絲,平台不會主動将賬号銷毀。但目前,平台很難給個體用戶設置個性化條款,期待平台能在格式條款之外,允許使用者可以跟平台提出合理的需求,也期待未來司法實踐中有相應的判例和調整。”
見習記者 | 謝錢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